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歧视问题在我国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就业歧视的特征分析入手,对界定就业歧视的一般标准进行了探讨,明确了真实职业资格原则及就业歧视审查的检验性程序在就业歧视界定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明确了不属于就业歧视的一些情形。  相似文献   

2.
5年前,中国几乎听不到"反就业歧视"这个词.但这并不等于歧视不存在. "蒋滔身高案"、"周一超杀死人事劳动局工作人员案"、"张先著反乙肝歧视案"等一系列震惊全国的案件,让很多学者关注并研究中国的"就业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3.
岁末年初,又到大学生求职季。一名女大学生扮成花木兰模样站在人才市场门前,以此呼吁消除就业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就业歧视形式繁多,除性别外,还有年龄、学历、身高等。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因此,就业歧视有违法之嫌。但企业和求职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是一种双向自由选择。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有的大学生就业只愿意进国企,算不算所有制歧视?有的大学生找工作只去"北上广",算不算地域歧视?更多大学生只想当白领,不愿当蓝领,算不算职业歧视?似乎歧视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4.
对就业歧视社会热点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就业歧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劳动就业市场中,就业歧视现象无处不在,在当前的就业歧视中,可谓名目繁多、花样翻新,有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年龄歧视、相貌歧视、健康歧视、身高歧视、学历歧视、婚姻状况歧视、血型歧视、姓名歧视、属相歧视等等。针对当前这些问题,各界群众纷纷建议草案应强化公平就业的原则,通过立法反对各种形式的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法学的角度分析了毕业生整容热现象涉及到的外貌就业歧视问题。通过对外貌就业歧视的内涵、危害、反外貌就业歧视国内立法的缺失等探讨,提出了构建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的建议,以期为维护毕业生权益,进一步促进就业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试论就业歧视及其公法规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竹文君 《河北法学》2004,22(10):77-80
就业歧视既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法律问题。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就业歧视问题之根源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效益至上价值原则与劳动者平等就业价值理念两者之间的难以趋同,是当今法律面对的一种尴尬。国家对单位用人自主权进行公法意义上的规制是社会本位理念下的现代劳动法发展趋势之所在,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应作为完善劳动立法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平等就业的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救济措施,以期消除就业歧视、引导和推动我国劳动就业市场健康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院校就业歧视,是就业歧视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院校就业歧视不仅侵犯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还给用人单位带来消极影响,危害社会稳定与和谐。文章针对院校就业歧视问题,对在广西南宁市高校毕业的就业者进行了随机调查后分析认为消除院校就业歧视现象,必须建立健全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和监督保障机制体系,并通过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自身等各方面的努力,消除院校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公平。  相似文献   

8.
从当前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立法是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重要选择.在全面考察了我国现有的禁止就业歧视立法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若干操作性强又符合我国实际的立法方面的具体建议,比如完善现有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规范,明确就业歧视主体的法律责任,创新就业歧视纠纷的解决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就业歧视行为在我国的大量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加强就业歧视立法规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列举了我国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其中有制度性的也有社会性的,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反就业歧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许宝贵 《法制与社会》2012,(15):244-245
宪法赋予了每个公民劳动的权利,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类组织都有促进劳动者就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义务.但在现实生活中,多种形式的就业歧视现象却大量存在,使劳动者的就业平等权受到了严重侵害.囿于个体劳动者的相对弱势,劳动者常常求助无门.因此,禁止就业歧视法律保障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就显得极为迫切.而我国现行禁止就业歧视法律保障制度却存在诸多缺陷,难以对劳动者进行有效的救济,其中最重要的是在现行法律中及法学理论界的研究中却没有一个关于就业歧视的统一的概念.基于此,本文从就业歧视的基础理论入手,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就业歧视的定义,全面探讨分析了就业歧视的定义、特征和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制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歧视是对公民平等就业权的严重侵害.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的广泛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反就业歧视目前在我国尚欠缺完善的立法规制.本文指出明确就业歧视的法律界定,立足立法现状,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是禁止就业歧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薛华 《法制与社会》2011,(32):50-51
当前,我国就业平等的观念相当匮乏,现实生活中的就业歧视现象比比皆是: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健康歧视、身高歧视、相貌歧视……民众的生存之道是谋生,而谋生的手段就是就业。关注就业就是关注民生,禁止就业歧视就是维护民众的生存之道。我国建立和完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符合我国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有关反就业歧视的趋势。本文通过比较和借鉴荷兰、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及我国香港地区反就业歧视的经验,分析我国反就业歧视现行立法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尽管对于就业歧视,社会的关注度很高,但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缺失的法律后盾,更多的人面对歧视选择了忍受。今年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据媒体报道,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收到了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1021件,其中多数直指就业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在对一些统计资料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从法律的角度对就业歧视的危害进行探讨,认为就业歧视侵害了公民的劳动权,影响了社会效率,不利于社会公正和稳定。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歧视之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就业歧视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其中,大学生就业歧视尤为突出。本文试从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入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主要从思想上、经济利益上以及教育体制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着重从完善立法的角度进行阐述,以期对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相关立法作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16.
就业歧视认定标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就业歧视是我国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就业歧视问题,从认定方面作一些探讨,如什么是就业歧视,它的构成要件或者认定的标准和原则是什么,以及就业歧视的主要类型等。  相似文献   

17.
论就业歧视的狭义界定——我国就业歧视法律规制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姝 《当代法学》2011,(4):108-115
我国的反就业歧视法只有简单的立法框架,关于认定标准和界定规则等核心问题仍没有解决,受社会文化价值理念的影响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作法。遵循基本法理并以解决我国实际问题为导向,提出就业歧视的狭义界定标准,不采纳直接歧视与间接歧视的类型划分,并将就业歧视限定在劳动者获得工作机会的行为阶段,其法律关系清晰简单而便于操作实施,可以作为推进我国就业歧视法律规制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广受社会关注的江苏省首起、全国第五起反艾滋病(ADIS)就业歧视案在历经10个/月后终于以和解结案,被告对原告进行口头道歉,原告同时获赔4万元。"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偏见与歧视。"原告的一句话,道出了因艾滋病而受到就业歧视的被歧视者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歧视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性别歧视、特殊疾病歧视、学历歧视、相貌歧视等方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主要从法学的视角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立法建议,主张通过立法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国家干预,将对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平等就业权的保护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荷兰在反就业歧视方面的理论和经验具有代表性,其经验和教训足以为解决中国目前普遍存在的形式各异的就业歧视现象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