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5月的巴黎,阳光灿烂。春暖花开,在这美好的季节,巴黎人民喜迎周恩来总理蜡像的到来。我以周总理蜡像作者和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北京蜡像馆代表团护送周总理蜡像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航班,于1995年5月15日下午5点钟,抵达巴黎戴高乐机场,受到了巴黎格雷万蜡像馆馆长托马斯等人的热烈欢迎。当周总理蜡像出现在机场卫星厅入口时,全场沸腾了,在人群中响起了“周恩来”、“周先生”的欢呼声。与真人等高的周总理蜡像身着他生前常穿的深灰色中山装,脸色红润,面带微笑,双目炯炯有神,右臂微弯靠在腰间,敬爱的“周总理”仿  相似文献   

2.
大无大有周恩来——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无大有周恩来———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梁衡今年是周恩来百年诞辰。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22年了,但是他的身影却时时在我们身边。陆放翁诗:“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是什么办法化作总理身千亿,人人面前有总理呢?难道世界上真的有什么灵魂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41周年.在他生前,我曾有幸几次见到周总理,最后一次见到周总理是在1974年1月25日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批林批孔”动员大会上,我目睹了周恩来总理和叶剑英元帅等中央领导同志不卑不亢应对江青等人的场面. “批林批孔”动员大会的召开 1973年年底、1974年年初,全国掀起了一场“批林批孔”的政治运动.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批不起来,也批不下去,甚至遭到抵制.这次“批林批孔”目的之一是批周总理;“评法批儒”批党内的“大儒”;“评《水浒》”批“投降派”,等等,矛头所指,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开国总理周恩来为国为民日夜操劳,休息与睡眠很少,世人都钦佩他的过人精力。20世纪60年代末,在外交场合,一些国际友好人士曾询问周总理有什么特殊的“养生秘诀”。他不假思索地答道:“我是一个中国人,当然是按东方人的习惯生活!”  相似文献   

5.
中央电视台及不少地方电视台曾热播过大型文献纪录片《周恩来》,片中有这样一个让人颇生感慨的情节:大跃进后期,周恩来总理到河北邯郸某地搞调查研究,他发现农村明明存在着严重的饥荒,但却无人敢说实话。总理就亲自找农民谈话。当时在场的农民中有个叫张二廷的,是当地的“落后分子”,他毫不客气甚至是毫无礼貌地指着周总理说:“再吃两年大锅饭,连你们这样的人都得饿死了!”但周总理不仅听了这个“落后分子”的话,而且当天晚上在汇报情况时把此话也电告了毛主席,毛主席立即做出了解散农村公共食堂的决定。张二廷敢讲真话确实值得称赞,但周总…  相似文献   

6.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21个年头了。但全国人民对他非常思念。记得一位诗人写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周总理虽已逝去,但他却真正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周总理为何有如此人格魅力?这是由于他和毛主席等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一起为缔造人民共和国、为杜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他一生清正廉洁,严于律己。这里且不说他日理万机、鞠躬尽瘁的工作精神,就从他的日常衣着、吃饭这类具体事情上即可以看到周总理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  相似文献   

7.
徐焰 《现代领导》2014,(6):43-43
从1949年春进入中南海开始,周恩来便是中央领导人中最忙的一个.当时被毛泽东等人比作古时的周公旦。史称周公“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意思是吃一顿饭和洗一次澡都要中断几次接待来访者。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则称他是“全国睡眠最少的人”。自称“只是一条小毛驴” 1940年代在延安筹备“七大”时.周恩来因坚忍耐劳被党内同志称为“革命队伍里的一头骆驼”。他自己却说:“不,我只是一条小毛驴。”  相似文献   

8.
警防“公仆”变“老爷”□湖北冯柳最近播放的电视剧《周恩来在大连》,有不少镜头使人感动流泪。周总理到大连是休病的,可是他置病体于不顾,每天总是工作到深夜。他当时的浮肿病相当严重,腿上一按一个凹,十分需要营养,可他在生活上毫不特殊,住招待所和同志们一样进...  相似文献   

9.
提起周恩来总理,谁都知道他是江苏淮安人。我们到绍兴周恩来祖居地参观时,省政协的陈秘书长自豪地告诉我们:1976年年初,浙江省委、省军区的领导得知周总理病重,几经周折到医院去看望,周总理深情地说了一句。我是绍兴人!  相似文献   

10.
与周恩来总理的一段相处张申府在《周恩来选集》下卷《论知识分子问题》一文中,总理谈到了自己的入党问题。他说:“我感谢刘清扬和张申府,是他们两人介绍我入党的。”读到这段文字,心情十分激动,回首往事,周总理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这还得从认识总理说起...  相似文献   

11.
备课卡片     
周总理送礼1964年初秋,蜜橘收获季节,外交部礼宾司接查周恩来办公室的电话,要礼宾司以周总理名义给柬埔寨王后送一些蜜橘。礼宾司在办理这件事的过程中感到以国务院总理头衔送欠亲切,便建议以周恩来个人名义签字赠送。很快得到周恩来办公室答复:总理同意礼宾司的意见,并交代这次赠送费用由他个人负担,不能向公家报销。蜜橘本身不算贵,但运费可观!周恩来的秋书说:“总理的银行存折目前只有40O元,尽量省着生用吧!”礼宾司的工作人员心里很不平静:我们出全意给总理添了麻烦了,周总理真是世界上少有的奇廉的总理,公与私的界限是…  相似文献   

12.
词三首     
1962年,全国科学规划会议在广州召开。年届67岁的大科学家茅以升见周总理到会,便又一次提出自己要求入党的志愿。周总理当着许多科学家的面,紧握住茅以升的双手,热诚地说:“茅以升同志,你留在党外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你的老朋友、学生在海外有不少,你作为一位有声望的民主人士,联系、团结他们更方便。”会议期间,茅以升就住在海滨招待所。他一遍遍回味着周总理的嘱咐,他觉得周总理和党外知识分子的亲密关系,就像阳光照耀下的一碧万顷的大海那么宁静、平和。此后几十年,茅以升就遵照周总理的指示留在党外。他认为,周总理高瞻远瞩,是从祖国统一的大局来考虑问题的,自己就当个“党外布尔什维克”吧,这是党的事业的需要,也很光荣!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有人约我写篇纪念文章,一时我不知从何写起,只觉得这位民族伟人,永远是我心中不灭的丰碑。回忆把我带进了难忘的1976年1月8日,当我作为他老人家治丧委员会的一员,首批瞻仰他的遗容时,看到他静静地躺在北京医院一间简陋的平房里,我不禁热泪盈眶。一幕幕历史的镜头展现在我的眼前。一、周总理陪我们到毛主席那里作客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大开会,我是主席团最年轻的成员之一。当在会议室休息,我与周总理握手时,他微笑着说,"我们都是老乡,何必这么客气!"我是盐城人,总理是淮安人,同在苏北,可算是江苏同乡。周  相似文献   

14.
闻载 《现代领导》2011,(2):38-38
周总理和张闻天都是具有世界眼光和时代观念的人,外交思想比较接近,他们一直都是互相尊重和互相照顾的。据胡乔木在纪念张闻天的文章中说,1958年中央决定陈毅接任周恩来兼的外交部长时,曾考虑是不是把张闻天给调开.但周恩来主张把他留下来。在平时工作中,周恩来比较尊重张闻天的意见。一次。在总理处召开党组会。刘英和中组部的帅孟奇商量调李一氓当驻缅甸大使,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世界风云变幻。苏联对我国虎视眈眈,在我国边境上屯兵百万,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如何迅速促使美国成为钳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砝码?如何迅速解除苏联对我国的军事威胁?这篇改变世界格局重大变化的大文章,周总理却从一位“猪倌”身上做起……经过几年艰苦、细致、神秘的工作,周总理的设想终于变成了现实。这场由周总理亲自指挥的中美建交前的秘密战斗,堪称世界外交史上的奇迹。周恩来看中了下放的“猪倌”邓山理,想把他当成打开中美建交大门的钥匙。周总理还虚心地请教邓山理,尼克松会不会当选下一届美国总统。在解放军的护…  相似文献   

16.
我自1952年担任台盟总部秘书长,1958年开始代表台盟出席毛泽东召集的最高国务会议。周恩来召集的各民主党派协商会议及“双周座谈会”等会议,因此同周总理接触比较多,经常聆听周总理教导,受益很深。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更加深切地怀念这位世纪伟人,怀念他  相似文献   

17.
史海一勺     
《乡音》2012,(7):48-48
周恩来怎样严格要求邓颖超赵炜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西花厅岁月一书中,记述有周恩来总理严格要求邓颖超、邓颖超也严于律己的往事,兹录点滴:邓颖超告诉书的作者,周总理同她有个君子协议:两个人不能同在一个部门工作。因为这个协议,解放初期很多人要求邓颖超出任政务院政务委员职务,周总理就没让她上。中共"九大"后,毛泽东的...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06,(9):17-17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和苏联关系紧张,有一次在一个外交场合,赫鲁晓夫有意刁难和奚落周总理,说:“周总理,我和你有一个重大的不同,那就是我出身于无产阶级,而相反,你出身于资产阶级。”怎料到,才思敏捷的周总理立即反击:“但至少,我们都有一点相同的地方。”赫鲁晓夫报以好奇的眼光,周总理继续说,“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原来的阶级。”另外,还有个周总理和基辛格“过招”的故事。当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时,曾给周总理出了一个难题,两人闲聊,冷不防基辛格出言突击:“我发觉我们美国人走路时总是抬起头,相反,你们中国人走路时,总喜欢低着头,…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总理工作日程安排一向很紧,常常是放下这个就是那个,很少有间歇时间,因此,他乘车也要求快,有一次从中南海西花厅到西苑机场,竟快到只花了13分钟。他之所以要求快, 理由很简单,就是不愿把时间浪费在乘车的路途上。周总理可说是国家领导人中乘车行驶里程最多的人,他启程的时间晚,又必须准点到达, 这就要求车速快而且选行最佳路线。每次出门  相似文献   

20.
一位诗人曾经说过: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虽然整整二十二年了,可他象一颗璀璨的启明星,闪耀在岁月的时空里,不仅为中华各民族所怀念,而且为世界人民所敬仰。作为一个民族工作的老战士.从四十年代冀鲁边区回民工作开始,到新中国建立后留云南做民族工作,我有幸直接和间接地接触过周恩来同志,亲眼目睹了他对少数民族的关怀与尊重。在纪念周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我有责任将我所接触过的点点滴滴往事写出来献给人们,以表达少数民族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周副主席的一封电报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