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随着科技创新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重要性的不断提高,涉农企业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一、涉农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制度背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过分依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这不符合科技创新主体的一般规律。不同科技创新主体的培育和壮大不仅受到科研体制的约束,也会受到产业发展阶  相似文献   

2.
加快培育新型主体,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举措,也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省农业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三化”同步发展战略部署,围绕农业“两区”建设,大力培育新型主体,完善科技扶持政策,创新科技服务机制,着力提升新型主体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带动能力,初步构建了以公益性农业科技机构为主导、新型农业主体及其他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骨干“一主多元”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水平,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江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炜菁 《群众》2012,(4):82-83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农业科技植入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制度安排,通常包括创新主体、创新机制、创新环境等。具体讲,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就是以公共部门的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组成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世纪行》2009,(8):28-28
(一)关于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建议 1、改革农业科研项目与成果的选择评价机制。一是调整科技项目的选择机制。农业应用性科研项目主要由各基层部门和农业企业提出研究课题.从中遴选重点攻关项目.真正做到项目选择来源于基层和生产一线。二是调整科研成果的鉴定评价机制。由以专家为主体的小型会议鉴定评价调整为以成果应用者为主体(或参与)的生产应用鉴定评价。用成果的应用实效来评价成果的优劣。三是调整科技人员转化成果的激励政策。在全省科技奖励委员会下.设立农业科技进步奖励专门委员会,负责评定农业科技进步奖、成果转化推广奖,修订评审办法、指标等,  相似文献   

5.
洪善早 《湖湘论坛》2000,13(2):36-37
农户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是农业科技的接受者和应用者,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只有被广大农民消化、吸收并应用于生产过程,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然而,目前我国农民由于受多种因索的制约,科技应用的效果不佳。因此,认真分析并排除这些制约因素.促进农户科技应用,加快农业科技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已成为中国2l世纪农业发展的一大主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加强农村科技队伍建设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几点思考吴春斌农业要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最终能解决问题的是科技。人才是科技的主体,是科技变成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农业的发展不能没有一支强大、精干的科技队伍。据调查,通过多方努力,我市已建立起一支...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9,(22)
<正>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现实举措。当前,江苏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初具规模,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无法办理产权证、无法办理抵质押、无法申请银行贷款和现有金融机构支农贷款政策贷款额度偏低、融资成本偏高等现实突出问题和矛盾。高风险低收益是涉农金融的典型特征,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特点,适当引入金融科技手段,如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物联网金融科技,以整条产业链为融资背书,对生产、仓储、加工、销  相似文献   

8.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其中,政策是先导,科技是核心,投入是关键。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直接投资者和受益者,其在农业中的投资地位是任何投资主体不可替代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保护好农民利益,增强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引导农户投资,进一步完善农业投资体制,促进农业发  相似文献   

9.
《政策瞭望》2012,(3):25-26
加快培育新型主体,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举措,也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省农业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三化"同步发展战略部署,围绕农业"两区"建设,大力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浙江》2011,(14):64-65
"十一五"以来,丽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深入实施产业、主体、科技、基础、服务、管理"六大提升行动",全面启动"两区"建设,扎实开展助农增收服务,农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农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辉  曾福生 《求索》2007,(2):13-15
通过时当前湖南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农状况的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农业科技时湖南省农业和农村建设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但农民时现行科技支农服务网络体系普遍存在不满意现象,有效的农业技术供求处于非均衡状态,基层“政府人”、科技推广员与农民的科技素质整体偏低,各个主体都存在较强的自利理性行为等。为此,本文从科技支农运行机制和模式创新,制度完善和投入多元化等方面探讨了新农村建设时期科技支农的时策。  相似文献   

12.
扬自身优势促农业发展赵汉春宋伟才以中高级科技人员为主体的九三学社漯河市委,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多的优势,十年来坚持组织农业专家送科技下乡,在对农民科技培训、高产示范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创出佳绩:累计增产粮食11亿公斤,农民增收25亿元,被中共河...  相似文献   

13.
余新华  刘红峰 《求索》2012,(6):24-26
本文试图论证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科学特征,作为脱胎于传统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的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在概念上、价值上具有生态环境与自然自然资源的要素性。将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纳入创新系统中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多元与协调性、风险与高效性、公共与外部性等特征,为以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科学地融摄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由此,可进一步为建立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结构模型,描述要素因子的内容构成、空间结构与动力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让农业科技进村落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部最近宣布,2005年,我国正式启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力争到2010年,实现培育100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00万农户,发展1万个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的目标,使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农业增长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10%以上。这一工程将于2005年在100个县先行试点,按照“以加强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以整合资源与创新机制为突破口”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推动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2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农业科研院所作为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创新主体,必须营造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形成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担当使命。  相似文献   

16.
“三高”农业与振兴广东山区经济彭志刚山区的主体是广大农村,其优势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但是交通、能源、通讯、科技等基础设施却比较落后,资金、技术短缺。因而,山区发展二、三产业制约因素多、难度大,选择优先发展“三高”农业,可能相对优势较大,难...  相似文献   

17.
“科教兴农”是一系列农业科技活动的总和,必须有完善的体系保障其运行。按照系统论的思想,各个子系统的功能越完整,整个大系统功能也就越强。反之,就会出现运行机制断档,难以发挥整体功效。随着农村经营主体的转变和发展,农业在教育──科研──推广──应用四个环节之间出现了部分断层,农业内循环与外部环境之间也不够协调,缺乏适应新的经济体制的科技运行机制,造成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不足与有效需求不足同时并存的局面。当前,应从激发农业内部活力和改善农业外部环境入手,改革和完善“科教兴农”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健全“科…  相似文献   

18.
《湖北政报》2010,(21):38-39
<正>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建设的绩效考评和管理,深入推动实施《湖北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建设方案》,制定本考评实施办法。第二条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绩效考评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评价指标和标准,对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的建设运行效果和资金管理与使用效率等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第三条绩效考评工作坚持"客观、公正、科  相似文献   

19.
如何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优化农业科技服务环境,造就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大军,直接关系到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相似文献   

20.
钱塘两岸的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余杭两区是江南粮仓重镇。"萧山传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余杭高新农业开发区"就崛起在这南北两岸。它们主体不同、模式不同、路径不同,却在市场的指挥棒下殊途同归,打破农业科技园区长期以来"只投入、不产出"的困惑,最终破茧成碟,比翼双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