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61年,周总理出访归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机场迎接他。第二天,周总理看到一张报纸上刊载他回京的消息上有“周恩来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时,不由得紧皱眉头,指着报纸对值班秘书说:“你打个电话,问一下这条新闻是谁写的,叫他马上到我这儿来一下。” 这位记者很快赶到西花厅。周总理放下手中的工作,又拿起那张报纸说:“我们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神采奕奕’?”那位记者知道错了,只好向总理检讨,同时也汇报说,  相似文献   

2.
近日,国内数家新闻网站转载了一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厦门市的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栽进一个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对这名摄影记者的做法,网民们褒贬不一,争论的焦点是记者传播新闻的责任和社会公德心之间应如何平衡的问题。这些讨论涉及的问题也困惑着许多媒体工作者,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面对水坑,记者是只管报道新闻,还是去提醒路人?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记者的身份谈起。记者的身份是多重的。首先他是一个公民,这是自然身份;许多记者还是党员,这是政治身份;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记者”是他的职业身份。多重的身份决定了社会对记…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先进团单位”、“先进团级党委”、“正规化建设先进团单位”……一张张奖状、一块块奖杯述说着该部科学发展的喜人成果。当笔者探寻该仓库取得如此成绩的“奥秘”时,仓库王主任的答案是:我们注重用先进军营文化滋养官兵,铸牢军魂,用先进军营文化的“软实力”达到促进单位科学发展的“硬效果”。如今该仓库每名官兵都有一两项文化特长,把每事每物都赋予先进文化内涵.先进军营文化在官兵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4.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传媒的时代。对这一说法相信大多数人没有异议。这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中,媒体无处不在,我们的信息大多数来源于媒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体的力量已经壮大到了我们不曾想象到的地步。既然媒体有如此的力量和作用,那么它也应该具有相应的责任。作为新闻信息流永不干涸、永不停息的推动力,记者的角色定位与责任也就十分重要了。记者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最有生气、最具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守门人”。记者与新闻密不可分:新闻因记者而被发现、挖掘和传播,记者因新闻而存在、而出名。新闻与记者在很多情况下具有同一性,对新闻的要求有…  相似文献   

5.
专版记者如何同新闻正刊的记者“抢”新闻?作为专版的一名专职记者,我的感觉是专版稿件也应该强调新闻性,但专版的新闻稿件,又应该与新闻正刊明显不同。寻找新闻的第二落脚点,是专版采编人员可以追求的目标。党报的专版和新闻正刊一样,共同担负着紧跟时代、反映现实、折射历史的任务。尽管同是新闻纸,新闻正刊与专版的新闻样式与特征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正刊新闻更强调时效性,要求对信息及时快速反映传播,以成“先声夺人”之势;在报道内容上,由于受时效性及版面所限,往往只能“择其要而告之”,着重回答“发生了什么事”。而专版如果一心想与正刊抢“新闻”,就会演变成与其他媒体“同题竞争”的格局,而由于受出版时间的限制,专版记者即使抢到了最新时效的新闻可能也会遭遇发不出的窘境,所以这条道很难走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闻策划已经成为各地新闻媒体提及频率较高的新闻术语,许多经过谋篇布局、精心策划出来的报道有深度、可读性强,有些还是受众茶余饭后议论的内容可见,很多精心策划之作掼得响,有冲击效应,对受众感染力大同时,新闻策划也是媒体竞争读者,观众、听众的新手段。顾名思义,新闻策划就是预先对一个报道题材或一个新闻事件进行计谋筹划、精心组织和安排采编的全过程,以期达到十分理想的报道效果,目的是要吸引广大受众关注那些新闻报道和媒体,增加它们在新闻市场中的“亮点”。新闻策划在新闻学中并不是新名词,只不过是过去不是经常性的被新闻从业人员广为采纳,而现在让编辑、记者们“叫卖”得比较时髦,把出彩的策划报道大量捧上报纸、电视。  相似文献   

7.
提高新闻采访的成功率,首先要注意掌握采访的技巧。同行们常说,新闻靠的是“七分采,三分写”。采访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新闻作品的好坏。而新闻采访中首要的一步就是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让他说出所了解、记者又想知道的一切,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在采访中如何迅速“接近”采访对象,在最短的时间内作最深入的采访。采访要接触人,采访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就是:如何接近采访对象,使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从记者的修养角度讲,任何人在记者工作领域内,都是同等的采访对象,这就要求记者平等待人,平易近人,不能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或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当记者第一次和采访对象见面时,要让人感到热情大方、和蔼可亲,这样大家才愿意介绍情况,甚至把心里话说  相似文献   

8.
曾经有一位22岁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尽管他有一张英国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文凭。为了求职,他从英国北方一直寻寻觅觅到首都伦敦,走进了世界著名的《泰晤士报》编辑部。“请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他十分恭敬地问。对方看了看貌不惊人的他,说:“不要。”“那需要记者吗?”“也不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呢?”他毫不气馁。“都不要!”对  相似文献   

9.
周玉明 《党建》2014,(3):43-44
正一张报纸的命运与新闻记者的素质生死相依。记者的素质决定新闻价值的判断,是把它放大还是缩小?是把它当宝还是垃圾?我将43年新闻采访实践中所悟出的新闻记者的素质归纳为五点: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喷泉般的激情;悲天悯人的情怀;不平则鸣的正义感;过硬的写作能力。一、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探索精神,才会有创造性。记者对事物、人物的好奇心,让记者在采访中能提出问题。说白了,记者的采访就是永远在提问。记者的水平在  相似文献   

10.
试论新闻记者权利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华社《新华时评》2001年11月1日发表新华社记者赵鹏、余孝忠就《重庆商报》女记者罗侠被殴打致伤事件写出的《记者的新闻采访权不容侵犯》时评。人民日报同年11月7日相继发表了题为《记者合法权益不容侵犯——写在记者节来临之际》短评。“时评”和“短评”引起新闻界共鸣与强烈反响,大家都义正词严地谴责了侵害记者人身权、采访权的暴力行为,伸张正义,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在新闻界维权呼声中,有的人曾提出新闻无法可依,记者权利难保的问题,企盼早日制定新闻法加强对新闻记者的保护。不久前,一位作者发表文章说:目前在中国“不光是采访权、编辑权、批评权等,在法律上都是既无条文根据也无判例支持,其赖于生存的采访、报道活动实际上没有任何法定权利。”等等。上述观点是新闻界长期关心和议论的话题,对深入研究和探讨关于中国新闻法制现状和新闻权利的法律地位问题,对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推进新闻法制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法律意识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曹林 《廉政瞭望》2003,(12):55-55
有则新闻:一青年遭遇车祸倒在了卡车车轮下,一名中年人用自已有力的双臂小心翼翼地将青年从血泊中抱起,让自己的司机火速将伤者送到医院抢救。围观人群中突然有人叫了起来:“张市长!救人的是张市长!”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原来这名救人者是厦门市市长张昌平。新闻的结尾是这样写  相似文献   

12.
张屯村的马主任每天都坚持收听收看今年全国“两会”的新闻,特别是“两会”代表、委员们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言,使他深受启发和鼓舞,他暗暗下决心:和村民一道,把自个儿村的建设好好筹划一番,扎扎实实地搞,再不能像过去那样,任务来了,大轰大嗡,表面上热热闹闹,到头来  相似文献   

13.
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各个时期,我军的物质生活十分匮乏,官兵生活非常艰苦,这一点在指战员们的着装上就有很明显的反映:一些部队军装不统一,根本谈不上“正规”;绝大多数干部战士的军装都是补丁加补丁,而且  相似文献   

14.
声音     
《党课》2007,(6):122-122
新年伊始,刚刚走马上任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搞了一次“正名”活动。潘基文新任命的女发言人米歇尔·蒙塔斯在记者招待会上,教记者们如何正确理解“潘基文”这个名字。她说,潘基文的英文译名“Ban Ki-moon”,是遵照韩国人姓在前、名在后的习惯,直接音译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22,(Z2):5-16
<正>中共贵州省委新闻发言人,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共贵州省委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国这十年·贵州”主题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千年梦圆新时代感恩奋进新征程”。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女士,  相似文献   

16.
2014年4月初,记者踏访被誉为“乌蒙铁军”的陆军第十四集团军某炮兵团。这天下午,乌蒙山腹地突然刮风下雨,让人顿感丝丝寒意。然而,在该团训练场上,数百名官兵冒雨开展的刺杀、格斗以及各型火炮训练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杀!杀l杀!喊声震耳欲聋,战炮班对抗演练、高炮连小场地合练、某型反坦克导弹班快打快撤,官兵勇猛如虎……  相似文献   

17.
正穿梭于铜仁市沿河自治县沙子街道空心李果林,贵州省"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沿河技术团长张绍阳三句话不离本行:"4年来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解决空心李的贮藏和保鲜问题。"沙子空心李是沿河自治县三大特色产业之一,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全国果菜百强地标品牌。"空心李虽好吃,但不易储存,极大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张绍阳告诉记者,每年7月中下旬,由于天气炎热,成熟的李子在常温下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新闻采编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编辑这样说:这则标题太“平”!回过头去体味:标题为什么会“平”,可能是指不鲜明,不巧妙,不奇崛,等等。总之,是不吸引人。而细细分析,之所以“平”的最主要问题,恐怕还是在于没有特点。没有特点,就显得平淡,就显得“大路货”,就显得放在张三头上可以、放到李四头上也可以,就不值得去玩味,就成了“过目即忘”。抓住特点制标题,对于人物新闻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它提高到关乎人物新闻成败的地步恐怕都不为过。因为现在面对海量信息,人们是选择性阅读,只有标题上人物的新闻性和特点拨动了读者…  相似文献   

19.
在地市报,也有不少记者,全身心扑在自己热爱的新闻事业上,一年四季,春种秋收、夏暑冬寒,忙个不停。但是,他们忙出来的新闻大多板着年年岁岁似相识的呆板面孔,毫无出彩之处。对此,有的人不以为然,认为:与国家级、省级报社记者的广阔采访天地相比,地市报记者就像在自家门前屋后“一亩三分地”上忙乎,当然只能与这种新闻打交道了。其实,在勤耕耘的同时,他们恰恰忽视了巧耕耘、勇开拓这一创优的法宝。依笔者之管见,地市级记者可以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本土优势,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挖掘出精品新闻:一、好的旧题材——巧妙翻新;二、重大题材——巧抓角度;三、突发性题材——抢挖信息;四、一般性题材——沙里淘金。本文结合一些地市报记者的成功实践,尝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记者是一项主体性实践性强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新闻实践中,记者是否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和业务触角,对于及时捕捉新闻,准确反映新闻关系极大。新闻敏感是记者的重要基本功新闻敏感是指记者发现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记者所必须具备的特殊素质和重要基本功。新闻,就是报道近期发生的,对面上工作和社会进步具有指导意义的新闻事实。记者如果没有发现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行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闻鼻”和“新闻眼”。只有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新闻事实的价值,才能下决心去报道它,经营它,否则稍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