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把废钥匙     
每周五为县长接待日,今天已经中午十二点过了,还有一位老太太静静地坐在接待室的最后一排椅子上等着。秘书小江附在我耳边说:“她是一位疯子,最好别理她。”她两鬓斑白,颈部僵硬着坐在我对面,急切地说:“县长同志,我依理依法找政府,天天都来,却没人理我,我只好直接找您了!”我不解地望望小江,这老太太很正常嘛,怎么会是疯子?“县长同志,您评评理,中央直接给了我一套新房子,可到县上却落实不了。政府还是不是人民的政府?再不解决好,我要直接去中央……”第二天,老太太直接推开了我的办公室……第三天,老太太仍坐在我的…  相似文献   

2.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13):64-64
耳背的老太太 一日我朋友坐公交车。她看见一个老太太站在她旁边,拉拉老太太的衣袖,小声地说了句:"您坐。" 耳背的老太太坐下后,说了句:"多好,多漂亮的女孩子啊,可惜是个哑巴。"  相似文献   

3.
《春秋》1994,(1)
辗转得知滕州有位曾是两届枣庄市政协委员、卖烧鸡的个体户、外国老太太时,她已在中国生活了50年。但有关她的身世,知道者甚少。我便决意对她作一次专访。尽管已经听说,这位叫张桂芝的韩国老太太,穿着打扮与众不同,但见到她时,我仍大大地吃了一惊:她已年过70,6个子女中最小的已30岁出头。她的背虽然有些佝偻,但身上的彩格宽松套装,胸前随意系着的两根飘带,完全是20岁女孩的穿着。她的小女儿告诉我,她外出时,穿得比这还鲜艳。老太太的身板相当硬朗,我与她一起走路,不得不加快脚步。  相似文献   

4.
中国老太太与美国老太太在天堂会面,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一辈子,终于挣足钱买了自己的房子;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一辈子终于把房屋贷款还完了。于是按揭贷款购房居住成为住房消费的潮流。最近美国老太太又一次登陆中国,申请了一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把自己的住房抵押给银行,每月多了几千美元收入,她就潇洒地到各地去旅游了。而银行则要一直等到她去世后,才会收回这套住房……美国的“以房养老”模式准备PK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这次她能成功吗?中国的老人们能像她那样潇洒吗?在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以房养老”的话题一经提出就立刻引起广泛关注。2050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每10人中将有3个老人。仅从数字推断,以房养老”值得推广。但新事物的出现,往往都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国情之下,以房养老”能否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7月26日,是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原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委主委、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刘云波女士90岁生日。省委统战部部长张廷翰、副部长李学明等一行6人来到了刘老的家。 “刘婆婆,我们为您祝寿来了!”刚一见面张部长便将一盒大蛋糕和一束鲜花亲切地送到刘老的手上,朗声祝福她生日快乐,健康长寿。刘老激动地拉着张廷翰和李学明同志的手,连忙请大家坐下:“我知道您们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老太太与美国老太太在天堂会面,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一辈子,终于挣足钱买了自己的房子;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一辈子终于把房屋贷款还完了。于是按揭贷款购房居住成为住房消费的潮流。最近美国老太太又一次登陆中国,申请了一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把自己的住房抵押给银行,每月多了几千美元收入,她就潇洒地到各地去旅游了。而银行则要一直等到她去世后,才会收回这套住房……美国的“以房养老”模式准备PK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这次她能成功吗?中国的老人们能像她那样潇洒吗?在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以房养老”的话题一经提出就立刻引起广泛关注。2050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每10人中将有3个老人。仅从数字推断,以房养老”值得推广。但新事物的出现,往往都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国情之下,以房养老”能否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每当台湾泛起风波,我总惦记台北朋友尹之山先生一家三代人。抚今追昔,我总觉得有说不完的话题,叙不完的友谊。那是1993年,我们中国铁路文工团杂技团一行32人赴台北演出。开演前,我和团内干部在休息厅交谈。"您是北京来的?"一位60岁的先生领着3岁的小孙子说道。"从北京来。"我回答,上前拉着孩子的手。  相似文献   

8.
寻根     
寻根□李佳那天回家,妈妈正在读表姨从香港寄来的信。妈妈不停地擦泪,她拉过我的手,慈爱地望着我说:“小佳,你看,表姨年近古稀的人了,还在香港天天念叨着故乡的亲人们。那把从故乡捧回的黄土,夜夜相伴在她的枕下。”我接过表姨的信,读着读着,眼前一层清雾弥漫,...  相似文献   

9.
编者的话     
正当您翻阅着手中这册《政协天地·基层政协专刊》的时候,我们也正在忐忑地揣度着您此刻的心情:疑惑?沉默?抑或有些失望?或是能从您的眼角露出一点肯定的微笑? 时间在探索和尝试中一天天流逝, 一晃,《政协天地》两岁多了。我们在陪伴她成长的这800多个日日夜夜里,见证着您给予她的关心、爱护、宽容和理解。同时,更多地盼望您对她的鼓励和支持……我们不敢忘记在她出生那天省政协领导的嘱咐:要把《政协天地》办成全省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的天地。请相信,我们一直在努力——给她营养,盼她长大, 虽然离领导的要求和您的期望还好远、好远。  相似文献   

10.
《上海机关动态》2002,(10):17-18
当残疾当事人走进法庭时,她亲切地关照一声“当心”;庭审结束时,她不忘道一声“再见”……一位姓王的老太到法院开庭,步履蹒跚进电梯时,一位陌生的女法官扶了她一把。真巧,这位法官就是主审此案的审判长。那位老太太输了官司还给法官送来锦旗一老太太说:“一位素不相识的法官在我上电梯时搀扶我,我认定她是个好人。我相信法官的裁决是公正的。”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3,(11):150-150
周恩来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十分严格。他曾说:“对亲属到底是你影响他,还是他影响你?我呼吁,我们的领导干部包括我在内,都应该作出一点表率来。”1968年,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健前往内蒙古锡林郭勒插队前,周恩来把她叫来反复叮嘱:“你到内蒙古牧区去,一定要和蒙古族的同志搞好团结,虚心向他们学习,做贫下中牧的好女儿。”到牧区后,周秉健牢记伯伯教诲,住蒙古包、学蒙古话、学放羊、学挤奶,很快得到了牧区群众的信任。后来,她从插队的地方入伍,当上了女兵。  相似文献   

12.
一天,河南郑州市的两位读者,风尘仆仆地来到本刊编辑部,代表他们那里的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向我们表示谢意.原来,不久前,他们受老太太之托,为她在本刊刊登了一则寻  相似文献   

13.
阳春四月,我们在北京饭店访问了旅美台湾作家陈若曦。陈女士身著绿底白色碎花的连衣裙,脚穿一双平跟褐色的皮鞋,乌黑的短发,清秀素雅,爽朗大方;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满着活力。她热情地给我们倒茶,坦率真诚地跟我们交谈起来。「我怀念的还是中国人」这是陈若曦女士一九七三年出国以后第二次回来参观访友。她高兴地对我们谈到这次回国的感受,连连说:「变化太大了,太大了!」她感到,最大的变化是人们思想的开放。一九八二年她回来时,就已感到比「文革」时有很大变化,但人们仍心有余悸,不少跟她谈过话的人都特意嘱咐她:「陈女士,我们谈的,你可别写进文章里去啊!」这次回来就不同了,在交谈中人们敢于批评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以至自己的上级。陈女士说:「这次没有人跟我打招呼,有的还在我面前讲某某领导人如何如何。我还跟他们说,你们目无尊长啊!」说着,她爽朗地大笑起来。  相似文献   

14.
还是夏天时候,马路上见一老太太,两手各拎一只尼龙兜子。从兜子口探头探脑的菜叶判断,老太太定是刚从菜市场凯旋。只是天太热,战果又过于辉煌,她面容愁苦,脚步踉跄,已呈现轻微中暑症状。我将摩托车熄火,凑上前去,招呼道:"大妈,沉吧?"自己也觉得是废话。果然老太太白我一眼,没吭气。于是急忙切入主题:"大妈,我送您吧。"  相似文献   

15.
备课卡片     
“让人家磕完头再说”一次出访亚非拉诸国时,周恩来对警卫人员说:“我们住在人家这里,你们不要去检查人家饭菜,警卫工作也不要搞得过严,叫人家觉得我们不信任他们。这样不好。”在访问马里时,这个国家的人信教,太阳一下山就跑出去磕头。一次周总理要出去参观,可不见司机和警察的人影,一问,他们都在大树下磕头,警卫人员问总理怎么办?,总理说,“不要急,不要催,让人家磕完头再说。”“她应该坐着,是我打扰了她!”1994年12月10日下午,朱铝基副总理到苏州机床电器厂视察工作。当朱副总理走到装配工场建美跟前同她交谈时,女工…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工作、与群众打交道的党员干部,我能更深刻地领会,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对于我们党的现实意义与生命价值。我也十分高兴地看到,我们身边很多的基层党员干部,坚持为民负责,热心为民服务。2012年,我到大团镇调研合作社党建工作,第一次见到了王凤娟这位农民出身、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桃园“金凤”的致富带头人。交谈中她告诉我,十年前她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之所以要创办申凤桃业合作社,是因为她知道,如果不能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党组织就难以树立威信。  相似文献   

17.
岸文 《两岸关系》2003,(11):19-23
在电视上认识李峰已有好多年了,但真正面对面的交谈还是第一次。一天下午,李峰如约而至。她是那种清秀、聪明的女人,举手投足间无不流露出她的干练。我们坐在梅地亚咖啡厅,谈着我们熟悉的共同话题,采访就在这种无拘无束中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一、认识学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他们对教师的尊敬程度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父母。每当课前或课后,同学们在玩耍时,我要是叫住哪位同学同他(她)交谈,他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反应“啊!老师,您认识我?!”  相似文献   

19.
“您是王博士吗7我是厦门一位患者的父亲。我女儿要杀掉她母亲!她现在正揪着她母亲的头发,将她母亲拖倒在地板上打,她母亲快被她打死了!求您救救我女儿,救救我们全家吧……”  相似文献   

20.
您读过溥仪先生写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吗?您想知道成为普通公民后的末代皇帝是怎样生活、学习、工作的吗?这里我们向您推荐一部新书《溥仪的后半生》。该书根据溥仪先生的夫人李淑贤提供的资料,由王庆祥同志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它系统地记述了溥仪从特赦返京到逝世为止的后半生的方方面面的风雨世事。周恩来生前曾经说过,“满洲国的皇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