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犯罪心理测试是建立在大量心理学基础研究成果之上的心理实验的一种,属于应用心理学研究范畴。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程序大多是在以测试方为主导的双方语言交流或者在测试方的语言指导下完成。访谈技术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核心价值在于引导测试对象产生正确客观的认知。要想成功达到谈话的目的,主测人员要思考访谈关系构建的心理学基础、客观认知测试对象的心理行为反映、充分使用语言、恰当辅以访谈技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犯罪心理画像作为一项将心理学和侦查相结合的技术,不仅对特定类型的案件侦破具有应用价值,在一般案件的侦破工作中,如果合理运用,同样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犯罪心理测试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受测人面对不同问题刺激时的生理图谱,判断受测人是否存在犯罪心理痕迹。从而达到对受测人有罪与否的鉴别。科学地选择刺激信息,诱导有罪受测人产生特异性的心理生理反应是测试的关键。这离不开对犯罪现场的认识。犯罪现场重建作为一种科学的认识现场的方法.揭示出犯罪现场所发生的犯罪内容和犯罪过程,为犯罪心理测试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犯罪心理测试科学性、准确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测试前访谈技术是心理测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犯罪心理测试前访谈是为了让受测者从心理上对即将开始的测试做好准备。如果不进行访谈,或者访谈进行得不好,就很难达到测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谎言测试”和“欺骗检验”为目的的传统心理测试,主要以情绪反应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而以“心理信息探查测试”为目的的现代心理测试,则主要以认知心理相关的理论为基础。无论是情绪反应还是认知心理,其发生作用的基础都是注意心理。注意的心理机制是定向反应和优势兴奋中心以及反顶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6.
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须立足中国本土的实践。实践证明,照抄照搬美国测谎理论和方法,仿制美式仪器简单机械地应用是十分错误的。在党中央提出加强科技自主创新的今天,《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应用教程纲要》一书,已成为我国自主研创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结晶,已成为大学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必读教材。中国自主研创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理论和方法亟需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7.
模拟测试研究与现场测试研究是心理测试研究领域的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但两者存在各方面的差异,也存在紧密的联系。对于两者的比较分析,有助于心理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陆、台湾地区的犯罪心理测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两岸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大陆司法界仍然抱着怀疑态度,而台湾地区则持有谨慎相信的态度。在仪器引进研发上,大陆以仿制和自主研发为主,台湾地区以进口为主;在法律效力上,大陆是辅助侦查手段,台湾地区是辅助证据;在测试主体标准及培养方式上,大陆参差不齐,台湾严谨慎重;其他如测试技术客体标准,测试的实施条件、测试环境等方面,大陆和台湾地区基本相同,略有差异。海峡两岸均应更严格地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实施资质管理,提高准确率,以期为法制昌明而出力。  相似文献   

9.
"心理测试"是近几年来在公安实践中引起人们重视的一项新的心理学技术.在犯罪心理学课程中增加"心理测试"的内容,是公安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的犯罪心理学课程内容和体系中增加"心理测试"内容是必要的,并应尽可能使犯罪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由于其独有的特点和功能,实践应用中能够从区别于文书鉴定的角度对文书物证进行同一性认定、甄别真伪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地弥补文书鉴定之"不所为",增强鉴定结果的把握程度。通过案例分析,确立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文书鉴定功能的逻辑性和可行性,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司法鉴定领域的发展前景有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论犯罪心理测试结论在刑事诉讼实践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心理测试结论能否成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取决于该项技术的成熟度以及人们对该项技术的信赖度。作者认为,犯罪心理测试结论如果在司法实践中运用,必须在法律上对测试活动加以规范。此外,由于犯罪心理测试结论与要证事实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目前这种“交接”阶段至少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和一些特殊案件中,赋予犯罪心里测试结论证据资格。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中的心理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缺乏立法,我国心理测试检查技术的实践应用呈现出混乱局面.有必要明确心理测试检查适用的必要性、可行性,明确科学培训测试人员的重要意义以及心理测试检查的有限适用性.应当明确心理测试的适用条件和程序,规定心理测试结果的证据能力以及限定其证据运用.  相似文献   

13.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有其心理学的科学基础,编题过程和测试过程亦有着科学基础,这一技术在侦查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应当以科学的、辩证的态度对待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及其测试结论,既要敢于应用这项先进技术的科学性,为侦查工作服务;又要注意客观地对待这项技术的作用及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教授法”是我国占主流的法学教育模式,该模式存在着忽视法学的实践性的缺点;统一司法考试中的刑法真题在总体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以司法考试为导向的法学教育不会成为新的应试教育;在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下,刑事案例演习这种新教育模式的探索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是启动强制医疗程序的闸口.由于我国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认定理论没有统一标准,导致精神病鉴定专家充当了医学裁判和法学裁判的双重角色,对精神病人鉴定程序流于形式.只有明确精神病人的法律定义,发挥法官的自由心证,提前检察机关审查和监督的介入环节,才能使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得到妥善处置.  相似文献   

16.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研究和利用已成为我国公安理论研究与实务的重要课题,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对刑事侦查实务具有指导意义。将有形的案件现场勘查技术和无形的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结合起来,可以拓宽侦查思路、捕获犯罪线索、发现犯罪特征、缩小侦查范围、为侦查提供有效线索,从而提高侦破案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人的精神权利应受到保护,作为人权的一项基本内容越来越受到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重视,但却不能在刑事诉讼中附带提起赔偿请求,这和我国法治的进程应当说是背道而驰的。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允许当事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不仅仅是降低诉讼成本、实现诉讼效益和效率的价值目标的要求,也不仅仅是维护刑事案件被害人的合法权利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彰显了法治社会法律为人服务的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的案件侦查和司法调查,但其法律地位不明确。实践中缺乏统一、标准化的操作规范,对犯罪心理测试结论的审查、采用规则,阻碍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良好运用。应以犯罪心理测试的技术要求为基点,以其他证据的法律要求规范为参考,构建犯罪心理测试运用的程序规范和测试结论运用规则。其程序规范为:对犯罪心理测试的有限使用;测试的适用主体限制;权利告知制度;测试的不受干扰原则。  相似文献   

19.
精神病强制医疗存在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尽管这两种程序适用的法域不同,却因行政法与刑事法在调整范围上的交叉与重叠,致使实践中的程序转换出现失控问题.《人民警察法》《精神卫生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同程序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应以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被精神病”得以避免以及程序保障社会秩序与安宁功能得到发挥作为选择程序的基本思路,借助于正当程序的规制功能消除法律之间的紧张性,从而维护程序转换的正当性以及保障权力运行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