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启杰  张亮 《世纪桥》2014,(4):11-12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苏共与中共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分析苏共在执政期间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对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更好的坚持执政为民,意义重大,启迪深刻。  相似文献   

2.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今天,我们分析苏共垮台的原因,汲取其在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党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立场,推进民主化的进程,强化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4.
<正>苏联解体距今已经有20多年,但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探讨却一直在持续。苏联解体意味着苏共失去政权,国家分裂。对此,苏共难辞其咎。甚至可以说,正是苏共在执政党建设方面的问题和缺陷导致了苏联的最终解体。反思苏联解体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应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不可动摇的原则在列宁、斯大林之后的苏共领导人任职期间,苏共的指导思想日益远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苏共的瓦解有许多原因,但苏共在推进党内民主化时没有把握好民主的方向、速度和限度,没有把握好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的关系是导致其土崩瓦解的重要原因。理性反思苏共党内民主化的经验教训并加以借鉴,对我们加强党内民主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颖  滕永军 《世纪桥》2003,(6):50-5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苏联东欧剧变距离现在并不遥远。特别是苏联,在戈尔巴乔夫当政的不到7年时间内有着90多年历史的苏联共产党不复存在了,它创建和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崩离析了。其原因何在?共产党领导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才能防止苏联那样的“亡党亡国”悲剧在本国发生?我们认为今天有必要好好借用苏共这面镜子,来反观我自己,避免重蹈苏共覆辙,搞好我们党的建设。 苏共的教训能给我们哪些启迪?下列几点值得特别注意。 (一)苏共的教训表明,执政党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始终保持探索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贯穿于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整个过程的,是前苏联一些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放弃与背叛。苏共亡党、苏联解体从反面显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苏联的解体不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破产,而是背弃马克思主义的严重后果。从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苏联的垮台,我们不仅看到了正是由于斯大林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歪曲地解释了马克思主义,从而"间接"地导致了苏联的垮台,也正是由于从赫鲁晓夫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集团背叛了马克思主义,从而"直接"使苏联走向灭亡,而且也看到了一旦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前苏联和东欧地区陷入了一种什么样的境地!从这里,我们确实深刻领悟到了高举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深刻汲取苏共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纵观苏共执政方式的逻辑进路,从苏共执政方式的历史场域、苏共执政方式的扭曲发展、苏共执政方式的调整改革、苏共执政方式的歧途轨迹、苏共执政方式的经验教训五个维度透析苏共丧失政权、国家解体的历史教训,总结执政规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论断是对党的80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苏共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深刻思考,是从我们党的现实中得出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1.
纵观苏共执政方式的逻辑进路,从苏共执政方式的历史场域、苏共执政方式的扭曲发展、苏共执政方式的调整改革、苏共执政方式的歧途轨迹、苏共执政方式的经验教训5个维度透析苏共执政条件和执政任务,总结执政规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深刻汲取苏共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共失败与加强党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共失败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直接的现实因素,又有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当然,决定性的因素还在内部,应该到苏联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的发展中去寻找。由于苏共失败的原因是综合性的,因此引起我们的思考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加强党的建设的角度,谈几点看法。一、哈须始终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承认有仔何终极状态和终极真理。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开放发展的理论,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  相似文献   

14.
正要科学总结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不仅要深刻认识党所经历的曲折,还要深入揭示这过程对党员心灵的影响。列宁说:"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这个组织的力量在于:第一,它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它有一支忠于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共产党员队伍;第三,它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马克思主义所以伟大,就在于以前的一切理论都是为认识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则是为改造世界。共产党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毕生  相似文献   

15.
苏共在长期的党建过程中,忽视甚至是有意弱化党内监督机制。由于苏共长期一党执政,没有党外其他政治组织对其进行监督;而党内又缺乏必要的、有效的监督和防范机制,使得官僚特权和腐败现象逐渐蔓延,主观上割裂了党与基层组织以及广大群众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苏共监察制度的历史考察,剖析苏共亡党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叶再春 《前线》2011,(4):35-35
今年是苏联共产党亡党和苏联解体20周年。日前,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主编出版了《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这个被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会鉴定为优秀的研究成果认为,苏共垮台并不是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苏共垮台,而是背叛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对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能不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从"四自能力"的视阈来审视,苏共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曾经进行了有益探索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发生了严重失误并留下了深刻教训。苏共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警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处理好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个人与体制的关系、改革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以及党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苏共垮台20周年。从党建角度,反思苏共垮台原因,厘清中共党建理论发展进程,应有历史兴味,亦有现实意义。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深刻反思和主动借鉴苏共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9.
戈尔巴乔夫在"理论创新"的旗号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和肢解:否定其阶级立场和政治目标、进行抽象人道主义解读、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等,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戈尔巴乔夫的思想蜕变,反映了苏共长期以来思想理论建设存在的重大缺陷,为我们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了一部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20.
从苏共兴亡看政党现代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共产党的兴亡给人留下了太多的思索。本文从苏共是怎样符合现代政党政治特征而成为执政党的 ,苏共是怎样背离现代政党政治的特性而亡党亡国亡制的经验教训中 ,得出共产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