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族势力对村民自治的不良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华东 《党史文苑》2004,(10):100-101,10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变化,农村家族势力有所抬头,这种现象既有经济、政治原因,也有历史文化原因。家族势力对广大农村正在建立和完善的村民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克服这种现象,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田刚 《实事求是》2003,(6):21-22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向前推进 ,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高涨了 ,大部分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民自治。但近年来 ,我国农村的一些地方 ,家族势力悄然兴起 ,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一、家族化倾向兴起的原因探析1 封建残余是家族化倾向的思想根源中国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的有四权 :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族权是从父系氏族社会家长制演化而来的 ,它既是政权的补充 ,又能起到政权所无法起到的特殊社会作用 ,所以族权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以族权为核心的宗族势力在历史上长期成为乡村社会的主…  相似文献   

3.
家族势力是以家族为依托形成的一种既定的合力,对于农村社会建设有着促进的一面,但也有不相符合的一面。要正确认识家族势力的影响,并注意客观的、合理的引导,使之在农村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农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乡镇及村处在基层工作的最前沿,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其政务、村务公开备受群众关注,是人民群众评判农村党风政风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权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乡镇及村的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带着这一问题,笔者最近到一些乡镇、村和部分农户进行了走访调  相似文献   

5.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是党的政权建设的一个重大任务。以村委会选举为契机加强党的农村政权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农村换届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换届选举工作虽已进行了多次,但由于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程度不一,宗族、邻里等因素影响突出,再加上原有矛盾的积累和农村新的精英阶层政治意识的增强,使农村换届选举不可避免地带有利益再分配的色彩。目前,影响和制约农村选举顺利开展的因素有增多的趋势,比如宗族问题日益突出,农村选举中的宗族利益诉求已经上升到重要地位,以…  相似文献   

6.
自治选举是农民实现民主权利的根本方式.家族势力是带有封建性的社会组织,但家族对农村的自治选举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作用.我们要正确改造家族势力,使其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区党委和政府对农村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十分重视,将其列入全区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全区各乡镇村,与区属各机关紧密配合,以小康工程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加大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 (一)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和村民委员会建设。农村工作的实践证明,农村各项工作的核心和纽带是党支部,建好一个支部,配好一个班子,建立起一支思想政  相似文献   

8.
农村政权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大革命时期是中共对农村自治政权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这一时期中共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农村自治政权建设的思想,是其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还不甚成熟,但却对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农村政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村民自治机制下,村党组织需要与时俱进地转变自身的领导方式。当前,为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坚持农村党支部在村级组织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协调村级党“政”关系;村党组织要将其各项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领导村民依法治村。这集中体现着现阶段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现代国家政权建设对于农村基层的渗透,农村草根领导层经历了一个兴盛、衰败、复兴的循环周期。当前国家政权的适度收缩致使农村草根领导层缺失是导致乡村治理困境的重要原因。加大社会资本的投入,培育草根领导,可以适度缓解当前的治理困境。目前,一些地区的乡村治理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是草根领导层的缺失。培育草根领导层,必须加大对于乡村社会资本的投入,构建基层政府、草根领导和普通群众信任、合作和互惠的网络平台。一、国家政权建设与乡村草根领导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治理模式跨越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后 ,在农村形成了乡政村治的管理格局。由于体制自身的局限性 ,乡政村治在发展中也遇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面临市场化、民主化、城市化等一系列挑战。理论和实践证明 ,乡政村治向更高层次的县政乡社转变是解决农村深层次矛盾的出路所在 ,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做好新一轮村委会换届直选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防止把有问题的人选进村委会班子。在上一次村委会换届直选中,少数村受宗族势力、家族势力等因素影响,把刑满释放、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等有问题的人选进了村委会。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乡镇党委、政府无权撤换,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建  相似文献   

13.
王耀 《学习论坛》2002,(9):8-11
创新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主要是建立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协调机制、对村民委员会权利的监督制约机制、村干部的激励机制 ,村民管理的互约机制和“乡政村治”的衔接机制 ,探索社会秩序协调运作的农村政治工作的新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进程往往伴随着对乡村社会的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动员,并由此产生了如何在变革中的乡 村场域重建社会政治秩序的历史课题。20世纪之前的中国乡村社会主要处于由内生而致的权威及其执行者 的管治中;20世纪上半期国家政权日益深入乡村,村庄内生力量受打击但国家行政嵌入又无力维持秩序;新 中国建立后,国家行政权力全面渗透并控制乡村社会;20世纪后半期,随着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形成了"乡 政村治"的乡村秩序格局。当前,乡村秩序对"乡政村治"格局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家行政力量退出乡村场域和 在村庄内生秩序主导下践行乡村自治模式已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5.
自村民自治实施以来,学界对村民自治制度运转的社会基础的讨论就一直持续。家族作为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几经沉浮,在现代民主政治下被赋予了现代性意义。文章通过对个案村庄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在现代村庄治理过程中家族的影响力以及家族与村民自治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下的当代农村治理的社会基础是家族。家族政治或家族影响力为何能够一直延续,并在当前村庄政治与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以及随着代际的更替,村庄家族政治向精英政治的转型,这些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复苏的家族,借助村民直选的制度渠道成了影响农村权力结构的社会因素。基层组织与家族力量以什么性质发生互动,家族力量以何种形式、何种程度介入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政治现代化、民主化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的乡政村治在权力运作上,存在着"附属行政化"和"过度自治化"两种极端模式.它们的形成,既有主观上的认识误差,也有客观上经济政治状况的制约,还有体制内和体制外因素的影响等.本文在分析这些根源的基础上,试图寻求新型的乡政村治权力运作模式,即"民主合作化"的合法性逻辑,以期达成乡政与村治权力的大致平衡与良性互动,促使乡政村治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甘信奎 《学习论坛》2005,21(10):76-78
近年,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急剧变化,以及村民民主政治要求更加强烈,对现有的“乡政村治”体制构成了直接挑战。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社会自治权扩大和国家权力上移,代之以更高层次的“县政乡社”新模式是一种可以预见的趋势。遵循这一社会发展规律,我们党要认真研究当前农村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利益结构发生的新变化以及农村管理体制面临的新问题,适时推动其向“县政乡社”模式转变,这是构建和谐农村和巩固党执政社会基础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的乡政村治在权力运作上,存在着"附属行政化"和"过度自治化"两种极端模式.它们的形成,既有主观上的认识误差,也有客观上经济政治状况的制约,还有体制内和体制外因素的影响等.本文在分析这些根源的基础上,试图寻求新型的乡政村治权力运作模式,即"民主合作化"的合法性逻辑,以期达成乡政与村治权力的大致平衡与良性互动,促使乡政村治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给予很大关注,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农村基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道路。文章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各个时期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乡村自治制度的探索进行了阐述,并分析这些探索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稳定与政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