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为解决全球化时代出现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哲学和社会思潮。它是在冷战后两大意识形态对立格局的终结、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西方各国中间阶层的扩大以及欧美各国经济、社会问题的积重难返等背景下产生的。虽说目前学界对第三条道路的评价还没统一,但我认为“第三条道路”是新形势下社会民主主义的变种,它融合了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是一种力图改革现行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的政治现实主义尝试。所以与其说它是一种学术思想的框架,倒不如说它是一种采取行动的政策纲领,因为它的现实意义远远大于它的理论意义。尤其是它在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将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第三条道路的全球秩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相东 《理论学刊》2003,(1):118-119
近年来 ,关于第三条道路的讨论一直经久不息 ,成为世界范围内政治讨论的焦点。第三条道路对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和重塑提出了系统的哲学转向和一揽子政策建议。与此同时 ,第三条道路也提出了自己的全球秩序的主张。本文拟以吉登斯的主张为代表 ,对第三条道路的全球秩序观进行考察。一吉登斯强调第三条道路并不是要在传统左派和新自由主义之间占据一个中间立场 ,而是认为适应当前发生的两场革命———全球化和知识经济 ,社会民主主义必须进行重构。吉登斯在反思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基础上 ,总结了第三条道路的六项原则 ,即 :(1)超…  相似文献   

3.
社会民主主义自十九世纪前半叶诞生以来 ,总在随着客观条件的变迁 ,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论、纲领、政策和策略 ,一直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其中能够称之为超越的重大变化 ,在其历史上至少有两次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对社会民主主义的超越和民主社会主义对社会民主主义的超越。而当前盛行欧美的第三条道路就是对传统社会民主主义的又一次超越 ,是一种适应新的客观条件而转型的社会民主主义。在国内对第三条道路的研究如火如荼的时侯 ,我们不能不重视第三条道路与传统社会民主主义的密切联系 ,否则对之的研究将流于空泛。只有把第三条道路同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研究系的“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五四社会主义大潮的激荡下 ,研究系知识分子在政治思想上转向改良式的社会主义。梁启超、张东荪改宗英国基尔特社会主义 ,张君劢则倾心德国社会民主主义。这种调和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 ,旨在平衡个人自由和经济平等 ,寻求一条兼容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路。研究系的改良式社会主义 ,表征着现代中国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发端 ,它日后成为现代中国“第三条道路”的基本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90年代后期,西方经济思潮和经济政策发生了微妙变化,特别是在欧洲,这种变化尤为明显。它主要表现为标榜新思维的“第三条道路”的出现和在欧盟成员国中已有13个中左翼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执政,以及他们所提出的一些新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第三条道路”奉行既不同于左的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也不同于右的新自由主义的发展道路。作为流行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社会政治思潮和政策取向,“第三条道路”是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左翼力量为重新自我界定和超越传统政治认同模式而进行的一种努力,是对全球化时代经济、政治和社会诸多领域面临的挑战所做出的积极回应,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寻求资本主义改良的探索和尝试。“第三条道路”在本质上是一种改良主义思潮,它并不能消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制度危机。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一种被冠以“第三条道路”的新的社会思潮在欧美大陆悄然兴起。这一思潮的倡导者首推英国首相布莱尔,美国总统克林顿等西方政要亦积极响应。所谓“第三条道路”,既是一种带有浓厚改良主义色彩的新政治思潮,也是一种极具实用主义特点的新政策选择。“第三条道路”的政治取向“第三条道路”这一提法并不是什么新概念,本世纪以来,不断有人在使用这一提法。然而,通常情况下使用较多、并有固定含义的“第三条道路”概念指是的是西欧社会民主党所主张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按照社会民主党人的解释,民主社会主义既有别于资本主义,也不…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欧洲社民党面临着严重的困境。为适应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他们提出了两种基本理论,即“第三条道路”和“现代社会主义”。通过对这两种理论的分析和比较,有利于我们把握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西欧社会民主党面临的两难和可能的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云力 《新视野》2004,(5):78-80
对传统社会民主主义进行变革的“第三条道路”,在风风火火一阵后已经不再流行了,是往回退还是继续走转型的道路,一系列两难问题使当今西欧社会民主党陷入彷徨和困惑。从政治层面分析,今后一个时期社会民主党在一时一事上可能往回向左转,但总体上将继续走变革之路,只是含混不清和摇摆不定将成为长期伴随这种变革的特征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肖英奎 《新长征》2007,(8):50-51
作为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如何在“投资扩张规模”和“粗放经营”之间找到第三条道路,使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又适应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由小康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几年来,英平集团不断探索开拓,闯出了一条全新发展之路。它的全面发展模式已被证明是适合广大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好模式,  相似文献   

11.
参与式治理强调政府与公民社会建立良性的合作互动关系,鼓励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倡导权力中心多元化和公民社会的主体性。“第三条道路”理论从经济观和社会观两个维度回应了参与式治理的核心内容。参与式治理模式的提出顺应了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具有构建的现实基础。只有培育公共精神,提高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培育公民社会,鼓励支持民间组织发展;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善治”政府,才能缓解政府政治合法性危机,建立政民合作治理,超越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承认世界的多样性。世界的多样性,不仅仅指各国文明、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也应当包括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流派、思潮的多样性,用“一个思想、一个组织、一种模式、一条道路”来解释跨越三个世纪100多年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实际上就是在搞惟我独左独革,帮助资本主义分裂社会主义。时至今日,我国社会的主流观点对于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一直视为异端,甚至当作“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严加批判和防范。根据笔者对社会民主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3.
参与式治理强调政府与公民社会建立良性的合作互动关系,鼓励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倡导权力中心多元化和公民社会的主体性。而“第三条道路”政治从经济观和社会观两个维度回应了参与式治理的核心内容。参与式治理模式的提出顺应了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要求,并具有构建的现实基础。只有培育公共精神,提高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培育公民社会,鼓励支持民间组织发展;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善治”政府,才能缓解政府治理合法性危机,建立政民合作治理公共事务,超越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2,(15):22-23
从最初作为社会主义同义词的社会民主主义,到强调政治民主多于经济民主的民主社会主义,再到现在强调经济自由多于政治民主的“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一步步成为资本主义既定制度的总体维护者和局部改良者。最近,我国有股思潮声称,中国改革措施实际上是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样板的,甚至称,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其实,引起这场思想混乱的根源在于没有弄清二者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5.
周峰 《理论建设》2012,(3):15-20,26
当世界发展仍然为新自由主义的遗害而担忧时,“中国道路”却正在走出一条平衡的发展模式,虽然它也仍然有着种种的问题。但显然,这条道路绝不会是福山意义上的“终结”。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起以“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市场经济”为根本内容的实践道路,这条缘自于邓小平的“中国式的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正散发出积极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冷溶认为,邓小平理论产生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叫“新道路”的开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一个叫“新体系”的产生——从十二大到十四大。这两个阶段,总共十四年,反映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完整过程。 什么是”新道路”的开辟呢,邓小平曾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说,邓小平理论产生的起点,是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说,到十二大我们已经开辟了不同于“旧道路”的“新道路”。三是说,“新道路”与“旧道路”质的不同,在于“一心一意搞建设”。这一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30年代,在中国曾有人野心勃勃地试图组建一个区别于中共的“新”党,试图走一条既别于国民党也别于中共的第三条道路。此人就是中共党内的大叛徒,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科负责人的顾顺章。  相似文献   

18.
王坚红 《唯实》2000,(1):71-72
1999年9月 21日,德国社会民主党基本价值委员会副主席、艾伯特基金会政治教育部主任、德国基根大学和多特蒙德大学政治系教授托马斯·迈尔(PHOMASH MEYER),应邀在北京大学就当前引人注目的欧洲“第三条道路”问题,与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当代国际问题研究所等单位的近30名中国学者进行了座谈,阐述了自己对欧洲“第三条道路”的基本观点和看法,现综述如下,供读者了解和参考。 一、关于欧洲“第三条道路”的提出 迈尔教授…  相似文献   

19.
日本社会党     
(一)日本社会党是日本的第二大政党。它成立于1945年11月,是由战前日本各派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代表人物筹建的。日本社会党从建立之日起在政治、思想上就不是一个统一体,实质上它是由若干派系组成的“联合阵线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民强烈反战,要求和平、民主,厌恶战前日本法西斯军  相似文献   

20.
宋锦洲  尤志雄 《理论文萃》2004,(6):37-40,11
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第三条规定“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