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法学与法学家的中国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一般法理层面,从阐释法学的知识和理论形态开始,解析其所承载的逻辑理性、历史理性、道德理性和实践理性,由此引申开来,着重论述近代中国事实与规范的悖论,包括法律信仰命题所彰显的法律的意义世界的紧张,进而叙明法律、法学和法学家在此转型时段的可能意义。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立足中国语境,紧扣近代中国建设法律的生活方式这一问题意识,力图自经验中抽绎法意,而于历史和现实的交互回应中,对于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的社会实效作出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2.
监狱理论和实践当中面临着许多两难问题和矛盾,我们称之为悖论。通过重点讨论以“不正义”实现“正义”的悖论、隔离于社会与适应社会的悖论、惩罚和改造的悖论、剥夺自由与倡导教育的悖论,并从后现代主义倡导的“小叙事”和多元视角等两个方面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志刚 《法律科学》2009,27(6):14-20
司法制度发展过程中的悖论是由司法的内在矛盾与理论逻辑的困境所决定的,是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完备性与理性不可及的矛盾。针对当下司法制度理性存在的偏失,应改革对制度改革惯常的思考方式,加强对司法制度理性的探究,寻求制度理性的创造性适应和一种方法论上的自觉,形成对司法制度的共识,使司法制度设计趋于均衡化、中性化,保证制度规则的公正性,保持必要的理论张力,并达到价值与技术维度的平衡,从而使司法制度在实践理性的基础上获得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4.
基于司法理性之逻辑必然,现代司法在迈向专业化或者职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贵族化与精英化之内在趋向。其中,专业化程度被认为是引领司法达至“效果最优”的基本要素,但贵族化趋向则被认为是诱导司法走向“悖论”的基本因素-它使得司法很可能被异化为一个远离大众、甚至背离常识的封闭市场。为弥补司法职业理性之缺陷,化解其内在的逻辑“悖论”,有必要在制度安排上为生活理性渗入高度职业化的司法过程设置某种管道或者窗口,使得司法程序、法官质素以及司法判决更具包容性,并为包容性司法之成长创设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5.
当新中国六十华诞之际.学界对业内共同体铸就的业绩作理性回顾、总结与展望,既是理所当然,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在笔者看来,其中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回顾和总结,可以理性地考量在法治建设实践高歌猛进的过程中,学界究竟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思考我们还应作出怎样的努力,以无愧于时代的使命。这就引出了一个话题,法学理论工作者应该具有怎样的时代担当?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启蒙时代古典主义刑事政策还是科学时代实证主义刑事政策,亦或是近现代新社会防卫的刑事政策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和批判理性的基础上。刑事政策研究不仅要坚持理性的批判,具有批判的理性,还要坚持运用正确的方法,追问刑事政策研究的进路,回应现实,解决理论与实践悖论之难题,确立基本刑事政策,为刑法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论法律与理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理性作为非权力话语 ,是法律人自我理解的前提 ,而自我理解又是法律人自我存在的依据。法的规律性认识可以通过运用人的本能的理性来获得 ,理性已不单是一个人的理性能力问题 ,而涉及主体相互间的语言沟通、交涉与理解的架构。我们对法的理性的理解 ,通常是从认知理性与道德或实践理性两种意义上来认识与讨论的。人们对法与理性的认识不是被动意义上的认识 ,而是一种解放性、扬弃性的认识。所以 ,法的理性还是一种批判能力。法的信仰不能超越理性。信仰一旦超越理性、为信仰服务 ,则将导致理性丧失生命。如果我们不能正视或无力回应当前理性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那么 ,我们就无法切实地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充分而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法作为精神关系的一种现象,毫无疑问是对客观物质世界规律性的一种表述。但是,法又如何去表述这种客观规律性呢它能够表述清楚吗又能够表述到何种程度呢这就涉及到了法的悖论性问题。当我们以挑剔的眼光去审视法这种社会现象的时候,我们发现,法在表述客观物质规律性的时候,其实存在着诸多的矛盾与悖论,法更多地体现的是矛盾冲突的一种妥协,反映了法的内在悖论与无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法的内在性悖论不可避免。一、法内容的逻辑性悖论法内容尽管是对客观物质世界规律性的一种表述,然而,这种表述却也存在着悖论。首先,唯物辨证法告诉…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有的宪政实现理论有局限性。中国实现宪政最根本和最直接的阻碍是大一统的权力,诱致性变迁存在的“搭便车”问题,内生型模式存在“制度悖论”的难题。中国宪政的实现应该另辟蹊径,发挥英明睿智的权力的理性和统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法治的悖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法治是我们的治国方略和理想目标,但在法治的进程中,必然存在各种反法治或者与法治不相容(或者相冲突)的因素与倾向。如果我们将与法治相矛盾的各种现象称之为法治悖论的话,那么,对这种悖论的研究及其解决方式的探讨也许比法治理论本身更具有意义。只要留心的话,我们会发现在许多方面都明显地存在着这种悖论现象。人治的种种表现,如以言代法、以权谋私、权大于法等,皆为法治所否定,自然属于法治的悖论现象。但还有一些做法,本身与法治相矛盾却已被“法治”策略所肯定或正在盛行之中。这后一种情况往往不易被人们所察觉,因为它给…  相似文献   

11.
《北方法学》2022,(2):151-160
司法大数据的运用在本质上属于韦伯式的理性化过程,其本身隐含着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内在冲突。司法大数据在帮助法官剪裁事实、量化经验、约束偏狭等方面存在诸多形式理性化的利好,但不加限制的运用会消解司法的实质理性,难以贯彻公平公正,也难以达致良好的社会效果。应当在制度设计层面为司法大数据的应用厘清界限、捍卫法官的主体地位及职业精神,这样才能破解司法的理性化悖论,真正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最具原创力和建构性的学者之一。他借助于语言学转向所提供的哲学革命契机,从语用学的视角提出并论证了交往行为理论,回应了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挑战,超越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理性悖论,批判了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这一社会理论在政治哲学和法学领域的运用,对于法律的事实性与有效性、公共自主与私人自主、人权与主权、法治与民主、形式法范式与实质法范式以及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等重大问题,产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解。这种理解既不同于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等政治哲学传统,也迥异于法律实证主义和自然法理论等各种法学流派,不仅在西方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发展中国民主和法治的理论和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可以说是“环保年”,从年初的“环保风暴”到不久前的“圆明园事件”,国家环保总局动作连连,吸引了社会大众与传媒的无数眼球。当我们身处一个急剧变迁的社会中,往往会因目不暇接的事件接踵而来深感迷茫,从而对事件的重要性与深远意义失去理性判断,而专注于事件本身的戏剧性,这或许是我们人类理性有限性使然,但这都为学者之所以存在提供了一个合法性。学者之殊与大众,正在其追求于理性的力量而能不为情绪所左右。为此,我们特约请几名中青年环保法学者对“环保风暴”进行理性梳理。  相似文献   

14.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把握以及对犯罪这一复杂社会问题认识的更加理性和科学,是我们正视社会稳定与犯罪增长关系后的理性回应,标志着党和国家犯罪治理对策的更加全面成熟,对推进我国刑事法治的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司法实践工作中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最具原创力和建构性的学者之一。他借助于语言学转向所提供的哲学革命契机,从语用学的视角提出并论证了交往行为理论,回应了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挑战,超越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理性悖论,批判了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这一社会理论在政治哲学和法学领域的运用,对于法律的事实性与有效性、公共自主与私人自主、人权与主权、法治与民主、形式法范式与实质法范式以及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等重大问题,产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解。这种理解既不同于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等政治哲学传统,也迥异于法律实证主义和自然法理论等各种法学流派,不仅在西方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发展中国民主和法治的理论和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司法理性是指法官在司法过程中运用程序技术进行法律推理和判断、寻求结论的妥当性所体现出的一种睿智和能力。司法理性是形式理性、实质理性以及实践理性的统一。法官在司法裁判时运用法律推理的过程,同时也是彰显司法理性的过程。因此通过法律推理促进理性司法,从而实现司法公正是我们追求的法治目标。  相似文献   

17.
如何评价法律?我们认为法律的评价应该从三个方面出发:形式理性、实践理性和价值理性。所谓形式理性,就是指完全性、一致性、确定性。所谓实践理性,就是合目的性和可行性。所谓价值理性,就是利益衡量和价值选择。本文主要探讨形式理性中的完全性问题,即法律的完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20世纪理论—文化景观中,现代性构筑了中国文学生成的总体框架和理论视野。以现代性观照百年中国文学历史的总体性,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内发性要求。现代性从产生之日起就处在理性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矛盾对抗中。现实需要和主观欲求共同决定了近代中国对理性现代性的认同和追求。在20世纪中国文学转折的起点上,对二维现代性中的理性现代性的片面接受,一方面导致了在缺乏审美现代性的批判和监督的情况下,对理性现代性的盲目乐观和完全信赖;另一方面产生了依靠外部权威实现理性自由这一显然不符合理性现代性的精神实质的悖论。  相似文献   

19.
一、律师参与网络立法是法哲学的思考律师是广义概念下的理性人,网络法律规范是理性的,网络立法体现着实践理性,律师有能力,也应当利用自身的特征和优势参与网络立法。律师运用思维的怀疑与理性的实践,在参与网络立法时应当、也有能力在论证网络法的“社会控制目的”和“正确性”时保持自身的优势。易言之,律师参与网络立法体现着法哲学的思考,律师需要运用法哲学的思考参与网络立法。上述两个方面就是本文关于律师参与网络立法的法哲学思考。虽然前面路很长,也很曲折,但是我坚信这条路是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根…  相似文献   

20.
沙湖 《政府法制》2013,(20):35-35
在美国,公共场所是不能抽烟的。因而,在商店、超市、公共厕所、图书馆、飞机场、饭店……既看不到任何人抽烟,也闻不到一点烟味。美国的很多公共场所,都有醒目的禁烟标志。有些楼房,不但在楼内不准抽烟,还规定,即使在室外抽,也必须离开大楼十米。然而,美国就没人抽烟吗?不,有人抽。在哪里抽?在私人的领地上:在自己的家里,在自己的汽车里……或在允许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