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竞争成为了企业与企业之间、国与国之间竞争的焦点。然而,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流失严重、企业效益连年滑坡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一、国企人才流失的原因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总体上分析,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主观原因有:国企多年来执行的是“统包统配”的用人制度,它要求人们具有“我是一块砖,生来任党搬”、“我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的价值观念,而人的本性却是追求“人往高处走”自我价值实现的价值观念,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观念与人本观念产生了冲突;客观原因有:我国目前存在着人才短  相似文献   

2.
在人们的期盼、等待和惶惑中,21世纪已经走进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有人说这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有人说这是智识经济的世纪,但归根结底这是一个“人财”的世纪。 之所以称为“人财”,而不是“人才”,因为“人才”只是一个个体的概念,而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企业来说,人才已经成为企业资本的一部分,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必要一环。换句话说:“人才是企业一笔流动的财富,是企业  相似文献   

3.
各地传真     
《上海支部生活》2013,(6):11-11
四川自贡 “组织联姻”联出生产力 四川省自贡市非公企业数量庞大,但是党组织覆盖率低、党员数量不多、党员作用不明显等问题非常突出,而国有企业在人才技术、规模经营和党建工作方面占有明显优势。让行业接近、产业关联度高的国企和非公企业实行党组织“联姻”,有助于推进非公企业的党建发展。2012年年初,自贡开始在全市部分国企与非公企业中试行党组织“联姻”。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生存发展,选择企业优势至关重要。项目开发是企业优势中关键的一环,它可以在平凡中寻找非凡,可以从一般步入辉煌。例如,土豆是平凡的东西,但美国辛普洛特充分利用科学,开发“冻炸土豆条”项目,使他的企业获得市场优势,成为当今世界上100位大富翁之一。中国有没有这样的人才?有设有平凡中的非凡?有内蒙古包头市农业新技术研究所所长于富强就是这样的人才,他研制成功的“真空保鲜贮藏技术”摘取了“世界保鲜技术的皇冠”,为他的企业获得市场优势。冬寒暑热、南炎北凉,这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季节差异和地区差异。但随着人们生…  相似文献   

5.
眭帆 《人事管理》2000,(9):41-41
近年来,国企的科技和管理人才“跳槽”屡有发生,并呈上升之趋势。各地人才交流会,场面火爆,据统计,其中绝大部分人员来自国企。人才“跳槽”的动机自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不可讳言,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国企对他们物质利益关心不够,未能很好地解决好国企的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孝林 《创造》2003,(5):30-31
我国加入WTO后,国有大中型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存在巨大的挑战,人才的集聚与流失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应对人才市场的激烈争夺,搞好国企的人力资源开发,就成为现实中最迫切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学实力的竞争。"国企中的各类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精华部分。按帕累托的理论,企业中20%的人创造了80%的财富,而80%的人仅创造了20%的财富。因此,注重分析国企人才流失的原因,制定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和对策,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的一个表妹前几天参加了一个人才招聘会,拿回来一大摞用工单位的招聘材料。我颇感兴趣地看了看,发现在应聘人员要求里几乎每家单位都写着:具备团体协作和奉献精神。奉献精神之所以在这里特别强调出来,我想可能与现在不少年轻人“在国企学本事,去外企赚大钱”的行为有关,哪里钱多奔哪去,这令很多条件艰苦却急需人才的用人单位心都寒了。当我们每个人扪心自问“我是否具备奉献精神”的时候,谁在无愧于心地微笑,谁又在惴惴不安中沉默呢?应该说,我们一来到世上就是一个受益者。因为奉献精神是一条长链,代代相传,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人在奉献着…  相似文献   

8.
<正>无规则的市场是一个“驱逐人才“的市场,人才贬值和失业高峰都是“市场驱逐人才”的鲜明表现。继上个世纪70年代末知青返城、90年代国企工人下岗浪潮后,第三次就业高峰已经到来。这次浪潮前锋凸至,预计今年9月达到最高点,而且要蔓延“十一五”头两年。目前,如果把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算入,我国失业率将高达20%;如果把500万下岗职工也统计进去,失业率将更高。(6月19日《中国经济周刊》)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南巡谈话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文革”中,曾经一度忌讳的人才价值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瞩目和注意。于是,人们在炒“星”、炒“款”的同时,也将人才价值炒得红红火火。这是因为: 市场经济呼唤人才价值 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说来是效益经济。追求最佳经济效益,必须高度重视人才价值。于是: 理论界呼吁:如果拘泥于传统的理论和观念,认为劳动者不能直接拥有生产资料、资产或资本,只能永远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国有企业经营不善已是普遍现象。然而,在众多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之时,一批为数不多的国有企业却迅速崛起,成为令人瞩目的企业明星。经济学家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叫“新国企”。 什么是“新国企”?简单点说,是指那些经过企业改制,体制、机制已经发  相似文献   

11.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不久前在重庆与社会科学工作者畅谈深化国企改革时提出了一个观点:“要实现国企三年解困目标,不能老是做‘减法’,应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到做‘加法’上来。”此言一语中的,颇有见地。 所谓“加减法”是一种比喻,一种形象的说法。我认为:“减法”,指减员、减机构、减“不良资产”(包括企业的兼并、出售);“加法”,指产品、资本、市场的扩张等。简言之,“减”是收缩;“加”是增大。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到了攻坚阶段,“规范破产、鼓励兼并、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成为国有企业扭亏解  相似文献   

12.
对于国有资产出资人的管理公司在由国企的“婆婆”变成国有资产的“老板”后,深圳国企在行使所有者职能、确保企业作为独立法人的市场主体地位方面采取了“新三大”的做法,具体操作是:“老板”主管大帽子、大票子、大盘子。“大帽子”只有一顶就是作为主要  相似文献   

13.
在国企酒店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一部分酒店借鉴国际酒店管理公司的成熟模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并不是每个国企酒店都有相应的机制和机会得以和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合作。这部分酒店如何找准自己的管理之路,是能否在市场中立足发展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体会和探索,总结归纳了酒店管理的“1234”,和大家探讨。即:经营中明确一个目标、工作上提倡两种精神、领导要把握三个主题、用人上遵循四项原则。“1”,经营中明确一个目标:效益随着国家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国企酒店、招待所、各类培训中心等被逐步推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具有劳动者和主人翁双重身份的国企职工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应形势,参与改革,把握市场机遇。笔者认为。在国企职工中倡导树立“现代打工意识”,充实和发展新形势下的主人翁精神,足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业受到的第一次冲击是1985年“鲁布革工程”,带来了对我国施工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冲击的直接结果:一是在工程建设中推行招投标制;二是推行项目法施工;三是队伍的两层分离;四是建立了工程监理制。建筑企业从这次冲击中刚挺立起来,慢慢成熟起来,WTO又向中国建筑业发出了信号:“与狼共舞”的时候到了,生死抉择的时候到了!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中国建筑企业面临重重挑战。一是观念挑战。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建筑施工企业,虽然在近几年受市场经济冲击,观念、思路、管理模式有了很大变化,逐渐在与市场接轨,但市场拼抢意识还不强,“找不…  相似文献   

16.
在近些年的消费市场上人们颇爱赶潮流,从而推动市场盛行着两个字:一个是“优”,一个是“洋”,而且很多时候“优”的不及“洋”的。“洋”和“优”又多有假的,宰人、坑人的事接踵而来。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些人的消费行为是不介意价值而注重于价格,更多地偏于从众。而这种偏于从众又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国企政工干部队伍会在一次次“加强”声中逐步削弱,使国企政工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象呢?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在政企不分、党建工作还没有从社会和政治需求变成企业内在的、自觉的需求的过渡期,在人才  相似文献   

18.
大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于1997年5月21日上午召开“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研讨会。经济学部全体教员参加并发言,并特邀宫希魁教授和理论部戚扬主任参加。与会者就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气氛热烈。会后宫教授评价这是近年来党校最有层次、有成果的研讨会之一。现将与会人员研讨的观点,综述如下:1.集中对国企目前困境进行了理论分析。目前国企困境是四十多年体制矛盾积累造成的,包含如社会负担、冗员、债务等物质性的实际困难,也包含观念上的障碍,前者是主要矛盾。困境的原因不在于市场紧缩、企业开拓市场能力差和管理低下,主要在于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制度的矛盾。在我国转型发展时期,摆脱困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不在企业。政府“抓大放小”中应有可操作的战略步骤,大小不应只看规模,要结合市场选择。政府应承担解决国企困难所需代价的大头,不应由工人以失业、下岗等方式承担,因此转型时期一个廉洁的政府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过劳死”的幽灵潜入中国职场,人们为一个个生命的英年早逝而扼腕叹息的时候“,加班文化”被推搡着走上了“道德的审判席”。长期加班与“过劳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企业在其中难辞其咎。履行社会责任,实行人性化管理,衡量着一个企业的道德水准,国际上无数成功企业用行动证明了,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会更长久。  相似文献   

20.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才是培养出来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竞争出来的。人才培养关键是一个“养”字,是一种行政性行为,而人才竞争核心是一个“争”字,是一种市场性行为。综观全世界优秀人才,他们的成长不是培养出来的,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不断通过市场选择、优胜劣汰产生的。因此,发达国家对人才可以有测评机构(企业性),但绝没有什么评审机构。他们的人才战略是对事不对人,能干的人不需要贴标签,不能干的人贴了标签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