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嘉木随风舞     
包晓泉 《当代广西》2009,(11):56-56
所有到过南宁的人,都不会对这座城市的树产生失忆。 那是一种铺天盖地的绿色影像,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风景中,整个城市铺排着植物的本质颜色,蓝天白云里阳光劈头盖脸地洒下来,让人的心情好得出奇。如果把南宁和海德格尔那句“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并排放到一起,绝大多数南宁人会不由自主地心生共鸣。  相似文献   

2.
我的家住在海口市水巷口,也就是如今的骑楼文化老街。从小我便是在骑楼老街里跑着长大的,骑楼老街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对我而言,都熟悉得像家人一样。自打我记事起,骑楼老街就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破旧不堪。因此,我从没有想过我住了21年的骑楼老街会有今天的变化。"谁能想象,我们中山路这些破旧的老房子,现在能变得这么好看!"84岁的陈大爷已经在这栋骑楼里住了一辈子,他指着一张旧照片,乐呵呵地对我说。从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像老街上的大多数骑楼一样,这间骑楼的墙面已经变黑,苔藓遍布,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5,(4)
明清以前,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已是"人满为患",而处于帝国边陲的南宁却"地广人稀",为追逐更多的商业利润,粤商源源不断地向西涌进南宁。粤商在南宁开展的商贸活动,促进当地的商业贸易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文化变迁:粤商、粤语的主导地位,粤剧的传入,骑楼随处可见,人们思想观念转变,社会文化充满广东元素。  相似文献   

4.
黄咏 《当代广西》2005,(19):50-51
从飞机上俯视阳光照耀下的这座城市,宛如一块巨大的绿色翡翠,镶嵌在壮乡大地上,邕江仿佛一条长长的银河穿城而过。这就是广西首府南宁,一座以绿闻名遐迩的城市,一座活力四射的城市,一个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闻名遐迩的半城绿树“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仍常放。”地处亚热带的南宁,  相似文献   

5.
唐圭斌 《传承》2004,(2):17-20
十五年,一座城市的记忆1988年6月15日,天气晴朗。交通高峰期刚过,邕江宾馆前的公路上,几辆装满混凝土的大卡车就开始忙碌起来。当时的邕江宾馆正好只有十五年的历史,它不知道,就在眼前的一片忙碌中,一座对南宁市对南宁的老百姓有着重要意义的建筑将在四个月后拔地而起,并将在这以后的十五年中对南宁人的日常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是不久前拆除的“朝阳环形立交桥”。南宁人习惯叫它“朝阳环交桥”或者“朝阳立交桥”。十五年的时间不算太长,但也足以让它从容地走进一座城市的记忆,走进南宁人的记忆。何况它的到来还肩负着纪念自治区成立…  相似文献   

6.
100年前.南宁这座桂南重镇正式开埠。100年后,为纪念南宁开埠100周年而建成的“津关码头百年纪念雕塑”终于揭开面纱,邕江之畔屹立着的一幅幅浮雕,向世人默默讲述着南宁的百年沧桑巨变。2007年3月22日,这座巧夺天工的新洋关码头,终于抹去了历史厚厚的尘埃.如凤凰涅槃般,风姿绰约地重现在美丽的邕江之滨。  相似文献   

7.
黄品优 《传承》2004,(2):29-31
南国早春,中国绿城南宁市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坐在市长林国强的会客厅里,倾听他畅谈南宁市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南博会”)永久落户南宁带来的机遇,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和勃勃生机。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城市的市长,林国强与南宁有着不一般的“奇缘”。1978年2月,他作为“文革”之后恢复高考进入高校的一名学生来到南宁,入读广西大学;1995年9月,他当选为南宁市常务副市长;1998年2月起任南宁市市长,至今他在这个职位上已经整整7个年头,肩挑重任而异常忙碌。他对南宁的情况了如指掌,坦诚务实的…  相似文献   

8.
骑楼,临街而建,宜居宜商。因二层以上部分跨建在人行道上,故名骑楼——骑在人行道上的楼房。骑楼鲜有单独一间的,而是相互联接,柱子形成一条长长的柱廊。一边是马路,一边是相连的商铺,则称骑楼街。骑楼首层大多作商业店铺,二楼以上作住宅、货仓或写字楼,这可充分利用土地;广州日晒苦长,炎热多雨,骑楼既可为路人遮阳挡雨隔热,又可防止阳光直射店铺,利于商店敞开门面,陈列商品以招徕顾客。不管风雨烈日,行人都可逛街。于是,近代以来广州商业蓬勃发展,骑楼应记一功。  相似文献   

9.
韦仕国  李丹丹 《传承》2012,(21):44-45
说起南宁的水街,"老南宁"们的眼前立即浮现出飘香的生榨米粉、粽子、鸳鸯糊等传统美食。与此同时,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街,水街也见证了南宁从开埠至今的历史,并留下了骑楼群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目前,西乡塘区将对水街及周边片区进行旧城改建,结合民生路、兴宁路、解放路和金狮巷、银狮巷的"三街两巷"工程,将水街片区打造成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具有文化、旅游、商业内容的历史文化街区。  相似文献   

10.
陈菁 《当代广西》2004,(11):5-7
首届南博会正在一天天地向我们走近,伴随着首府南宁的硬环境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绿城南宁披上了一件件亮丽的外衣,而作为城市建设的另一驾马车——南宁的软环境建设也在不断地优化、改善当中……再过几个月,万众瞩目的南博会就要撩开面纱喜迎八方宾客。届时,南宁会以怎样的城市文明展示在来自世界各地的政要、客商、游人面前,人们正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1.
南宁有嘉木     
彭匈 《当代广西》2004,(17):47-47
南宁的女孩子有福。至少,她们一年里穿裙子的时间长达三百天。当然,裙子要有一片葱绿作背景,那就最好看。南宁的女孩是知道这个审美理趣的,青秀山、南湖畔的草地上、大树下,穿花裙的女孩翩然而入,青山绿水便霎时活泛起来。感谢上苍的慷慨,地处亚热带的南宁,永远没有木落山空、草枯地阔的苍凉。数九寒天,祖国的北方早已放眼尽是颓枝,南来的客人,常常会惊讶弄错了季节的。南宁不仅郁郁葱葱,而且异木奇卉比比皆是。那  相似文献   

12.
位于西安市中心东南部的“金石宝库”碑林闻名中外。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因拥有她而自豪,同时也用自己的行动努力创造新的业绩,为那一座座古老的历史丰碑增添着新时代的光辉。碑林区民政局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群体。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民政局那二十几个人拧成一股绳,“上为党分忧,  相似文献   

13.
<正>近来,微信上一条关于"喜欢台北的理由"的文章被大量转发,排名第一的理由,在于台北交通便利。其中,被点"赞"最多的是一路通顺到底的骑楼步道。从今年3月起,台北市推出新的规划,骑楼整平专案将从沿街马路扩大延伸至巷弄间。那么台北究竟是如何做到所有骑楼无落差衔接,这些平整后的骑楼又是如何维护的呢?记者进行了多番了解。体验:不用扛上扛下的轻松和厦门一样,台北街头骑楼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而与厦门不同的是,  相似文献   

14.
到北海的人都去银滩看海,去买合浦珍珠。其实,北海还有张颇具品味的名片:骑楼老街。北海的骑楼老街在建筑的形式上与海口的差别不大。中国南方的骑楼,分为闽派和粤派,都是中西合璧的骑楼式建筑。不同的是,闽派骑楼受当地传统木雕的影响,骑楼立面上布满浮雕;粤派骑楼多以岭南风格为主调,兼有欧式风格。北海与海口的骑楼老街,显然都属粤派。从总体规模上看,北海骑楼老街远不比海口。但从开发和保护等诸多细节来看,北海的骑楼老街却又有很多值得海口学习的地方。北海骑楼老街已有100多年历史,始建于1883年,长1.44公里,宽9米,一般  相似文献   

15.
郑如晴 《台声》2023,(22):108-109
<正>“安由戏院随着大时代隐没了,年前台中市在寻找市区老戏院的记忆,唤起我对安由戏院难以言喻的孺慕之情,和与它相处的短暂岁月的怀念。”从网络上找出多年前细述《安由戏院》的文字,重读旧作,灵魂瞬间抽离,坠入那幢有着日据时代建筑风格的黑色木质戏院光圈里,光影中和这座戏院相互呼应的,是瑟缩在骑楼下的大面羹摊子,像一幅画中不可或缺的构图。  相似文献   

16.
廉州骑楼,是廉州曾经拥有的一道风姿绰约的风景。 我明明知道,如今的廉州骑楼已满目疮痍、苟延残喘,我还是执拗地常来看看。 我想要探寻的骑楼,似乎总是货不对板。它们与我幼时所看到过的或在图片上所欣赏到的,皆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7.
走近李晓林     
提起李晓林京城百姓也许并不陌生。京城里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巍峨大厦,嵩祝寺里那神圣的大殿和庄严的铜钟,都留有他奋斗与奉献的记录。报章上这位东方之子从布衣到亿万富豪成功之道的揭密,更使我对这个未曾谋面的投资业巨星产生极大兴趣。世上的事儿说来就是这么巧,也许这就是人们说的缘分吧。半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李晓林同坐在一个会议室,参加了同一个会议。初次接触,他给我留下了机敏、健谈而文雅的印象。在这之后,我有幸很快再次见到他,并与他就广泛的话题聊了许多。走近李晓林,这使我不仅领略到他作为一个成功男人所特有的聪慧和豁达,还体味到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挚诚和友善,更强烈地感受了他高尚和健全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马鞍山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的节点城市,与江苏省南京市接壤。当我们走进这座城市,与城市的管理者们面对面,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一座资源型工矿城市,马鞍山人对城市环境保护的那种特殊情结,才真正理解到马鞍山市委书记丁海中那句"污染严重的项目,就是每天生产黄  相似文献   

19.
东城区府学胡同36号北京市文物局,是原来两座传统四合院的"合体",一座坐南朝北,一座坐东朝西。后院西侧应该就是那座坐东朝西的四合院。有一对上马石就立在大门之外,也就是今天西跨院与中院相通的大门前、头西尾东原状陈列。这一对儿上下马石,还真不知来自何处,但可知它是选用上等汉白玉石料。从整体上看,它应该属于明晚期或清早期的东西。与一般上马石所不同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构图。  相似文献   

20.
一第一次知道杨美古镇,是去年从报纸上一篇类似长假休闲指南的文章中获悉的,当时颇感意外。虽然在外地工作十几年后刚刚落叶归根,但身为正宗的南宁人,从小在南宁长大,却从未听说附近有这样一座风景秀丽、古迹林立的小镇呀!惊讶之余,不免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汗颜,心中也随之燃起几许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