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手工业者生产过程的停顿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中国手工业者就是这样,他只是为私人顾客劳动,如果没有新的订货,他的生产过程就会停顿。”(《资本论》第二卷第118页) 马克思在考察单个产业资本形态变化和循环时,曾假定资本价值是按照它的总量全部作为货币资本、或作为生产资本、或作为商品资本出现的。在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中,首先是全部作为货币资本,然后是全部转化为生产资本,最后是全部形成为商品资本。这样,各个不同阶段就会分别出现中断现象。当货币资本在  相似文献   

2.
徐加胜 《理论学刊》2005,25(12):68-69
虚拟资本理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阐述的重要理论之一。这一理论至今仍未过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对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内涵的理解究竟什么是虚拟资本?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虽然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这一范畴,但并未下一个明确的完整的定义。我们只能从其论述中予以概括和抽象,以理解其基本内涵。按照马克思的原意,对虚拟资本的内涵可作如下理解:虚拟资本是指能够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资本。其具体形式一般包括股份公司的股票、国家发行的公债券、企业债券等。从广义来说,它…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是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宏著。它不仅对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把握时代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对商品经济的科学分析,对社会化大生产的科学分析,对市场经济运行和基本功能的科学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的信用理论对我国正在深化的国有企业改革,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马克思的信用理论信用是商品买卖中的延期付款或货币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信用产生的前提是借贷资本的出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资本的借贷关系,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资本主义形式,是货币资本家为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的本质是资本商品,是一种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本。借贷资本的流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是马克思光辉的经济学经典著作之一,马克思的供给理论贯穿于《资本论》中。《资本论》第一卷包括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劳动价值理论阐明了商品和货币的供给及其表现形式;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劳动力的供给,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进而论证了资本主义供给相对过剩的客观必然性;资本积累理论论述了资本供给,阐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如何改善供给,实现有效需求,在动态中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是马克思供给理论的核心。当前,我国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马克思的供给理论为基础,充分地发掘《资本论》中供给理论体系,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见成效,实现预期目标。同时,深入研读马克思的供给思想,也是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转向,开辟了发展哲学的新范式。在这一范式下,马克思在其经济学著述《资本论》及其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等中对现代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商品——货币——资本运动中人的生存境遇的角度探索马克思经济学文本中的发展思想,对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入研究具有拓展价值。  相似文献   

6.
进入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在他的第三次政治经济学研究(第一次是1844年前后的《巴黎笔记》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二次是1845—1849年期间的《布鲁塞尔笔记》、《曼彻斯特笔记》、《哲学的贫困》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特别是《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全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建构的新阶段,这也是马克思第二个伟大发现的开启时期。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文献第二版(以下简称MEGA2)所显示的最新资料来看,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写作之前,马克思还经历过一个重要的直接占有原始资料的研究过程,这就是全面研究传统政治经济学的《1850—1853年伦敦笔记》(以下简称《伦敦笔记》)。在对这个庞大的理论资料群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初步看到后来马克思科学思想的实验思路和直接原发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二十七章中比较集中地论述了有关股份制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过渡点”的重要思想。尽管一百多年来,西方股份公司有了巨大的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但是,正确地把握马克思关于“过渡点”的理论,对于认识当代西方股份制的实质,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有关股份制的论点及其“过渡点”思想的提出马克思关于股份制的论述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股份制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的集中。马克思指出:“股份公司的成立”,使“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个别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都是说,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并且认为,这种划分是依据马克思的论述。我认为,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不仅不是马克思的论述,而且不是马克思的本意。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恩选集》第1卷第273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写道:“设想  相似文献   

9.
1、G—W 表示一个货币额转化为一个商品额;……使一般商品流通的这个行为同时成为单个资本的独立循环中一个职能上确定的阶段的,首先不是行为的形式,而是它的物质内容,是那些和货币换位的商品的特殊使用性质。(第4页)货币资本循环的公式是:GG—W…P…W’—G’,G—W 是第一阶段。从形式上看,G—W 表示货币同商品相交换的买卖行为,是一般的商品流通。它之所以成为资本循环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01,(1):51-51
虚拟资本的概念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来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不是现实财富,但同时又指出虚拟资本可以促进现实财富的流动、转移和集中—这实际上也已经揭示了虚拟资本的市场交易,来实现资本资源的流动配置。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曾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股份制,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马克思没有社会主义股份制企业的思想,我国要不要实行股份制,只能根据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来探索和论证,不可能从《资本论》中“引经据典”。 然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认识问题和研究工作都不能从已有的原则出发,而必须从事实出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确没有提出社会主义股份制的思想,他甚至设想社会主义条件下没有商品、货币,《资本论》中也没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但马克思主义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并不是始于《资本论》第三卷,而是始于第一卷。这个问题之所以有必要澄清,就在于学界通常认为,马克思的"价值转型"是在《资本论》第三卷才开始的。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虽然马克思专门讨论了市场价值向生产价格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的"价值转型"始于《资本论》第三卷。问题的要害在于,市场价值并非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劳动才是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随着价值形式、资本、剩余价值等范畴的出现和演化,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发生过程;在《资本论》第二卷中,从资本循环与周转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深化过程;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随着市场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及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定型过程。基于这样的逻辑线索,本文批判性地讨论了斯蒂德曼、鲍特基维茨等人在这个问题上对马克思的误读。  相似文献   

13.
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明代宋载土育说:“钱是英雄好汉。有了它诸般趁意,没了它寸步也难。”莎士比亚则厌恶地说:“金钱,这人类共同的娼妓。”在那种金钱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人们对金钱的认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拜金主义”,把钱奉为万能之神;另一类则贬斥金钱,把它看作万恶之源。马克思给“钱”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钱,只不过是一种流通与分配的手段。它既非无所不能,又非万恶之渊薮。从货币到资本,又从资本到货币,真正的万恶之源,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至于货币在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那是另一方面的问题了。列宁…  相似文献   

14.
蒋海益 《唯实》2010,(1):49-53
仔细研读《资本论》,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职能"、"分化"和"生产方式"是《资本论》中十分重要且相互关联的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曾经被传统政治经济学丢弃了。马克思的职能概念主要指的是生产要素职能。马克思的分化概念主要用来描述生产要素职能不断分离的过程。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主要用来概括生产要素职能分化的历史阶段性特征,比如资本要素的增殖职能分化出来以后占据支配地位就形成资本生产方式等等。这三个概念是笔者倡议构建的马克思演化经济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没有任何问题能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资本论》三大手稿.以与传统哲学教科书不同的方式,围绕以下十二个问题,展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当代意义:关于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商品经济的两大历史阶段;商品经济的重要历史作用;货币的历史地位;资本的文明面;关于交往方式;关于资本的有限性;关于竞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关于重建个体所有制;关于共产主义的历史前提;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我的结论是,马克思是研究市场经济的第一人,他的无穷的思想遗产依然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指路明灯,马克思在当代依然是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16.
最近读了一些论述《共产党宣言》“消灭私有制”的文章,觉得有些认识有违原著精神,有加以辨正的必要。一、从《共产党宣言》的作者谈起经常有文章出现这样的提法——“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读了以后就会认为《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一个人写的。实际上,这部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共同完成的,是他们两人的共同著作。根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的编者注,当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并且决定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时,马克思并没有出席这次会议,而恩格斯积极参加了大会的各项工作,并起草了《共产主义信…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没有任何问题能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资本论》三大手稿.以与传统哲学教科书不同的方式,围绕以下十二个问题,展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当代意义:关于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商品经济的两大历史阶段;商品经济的重要历史作用;货币的历史地位;资本的文明面;关于交往方式;关于资本的有限性;关于竞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关于重建个体所有制;关于共产主义的历史前提;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我的结论是,马克思是研究市场经济的第一人,他的无穷的思想遗产依然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指路明灯,马克思在当代依然是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18.
江志伟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说:王茂荫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680多个人物中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1798年-1865年),字椿年,号子怀,中国清代著名经济学家和金融家,安徽歙县人,历任清道光、咸丰和同治三朝户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工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和左副都御史等高职。毕生致力于我国经济史尤其是货币史的研究和实践。他的货币观点及钞币发行方案最为引人注目,被学术界评价为“我国封建社会货币理论的最高成就”。著有《王侍郎奏议》传世。马克思在1864年出版的德文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中,在谈到货币或商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三章中论述了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及其存在的各种形式,这一论述至今仍未过时,它对于分析我国城市失业的成因及实施再就业工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认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产物。他指出:“资本对劳动的需求,同资本量相比相对地减少,并且随着总资本星的增长以递增的速度减少。”随着总资本量的增长,总资本的可变组成部分即并入总资本的劳动力也会增加,但是增加的比例越来越小。可见“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  相似文献   

20.
杜梅萍 《前线》2015,(2):66-7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从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时期的一部重要的著作。由于处于这样一个重要转折点和起点上,可以说,它是马克思早期创作中影响最大的文本。《手稿》由序言和三个笔记本组成,以异化劳动作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思想全部论述的出发点,使看似散乱的结构有了一以贯之的内容。《手稿》对异化劳动论述之充分、深刻,使异化劳动成为一个经典的话题,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