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虽然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但美国是中国处理两岸关系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新形势下的美国因素在中国对台事务中具有双重作用,并且其负面影响始终居于第一位。在美国战略需求、中国以及台湾地区主体性诉求和复杂国际因素的多重作用下,美国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将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东突"问题已成为中国边疆安全的重大威胁,美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发引人注目。美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自身利益至上,在"东突"问题上的战略考虑则涉及反恐、美中关系、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其不同需求之间存在冲突,由此也导致美国"东突"政策的模糊和多变,并在诸多层面上影响到"东突"问题的解决。虽然美国因素会继续在"东突"问题的发展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鉴于一些条件的制约,美国会对"东突"活动的支持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相似文献   

3.
自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介入台湾问题以来,台湾问题就成为中美两国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也是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通过对比"911事件"发生前后的美国对台政策来分析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及原因,以说明美国对台政策调整的逻辑,让国人对美国的政策保持警惕,更好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相似文献   

4.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期间,我们要从国际因素对台湾问题影响的角度加以考察,其中,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因素对台湾问题的演变有较大影响。针对国际因素对台湾问题的未来演变进行战略审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 ,毒品问题已成为危害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 ,美国社会中的暴力犯罪绝大多数与毒品买卖和滥用毒品有关 ,美国社会因毒品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 ,毒品交易每年达 760亿美元。美国警察侦查毒品的主要措施有 :现场拘捕、监视、设计买卖毒品的警察圈套 (控制不交付 )、毒品搜查等 ;以及毒品案件侦查的辅助手段、侦查毒品加工厂时警察面临的危险和注意事项、缉毒的合作机构 ,对毒资的没收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美国全面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韩国一方面表现得十分积极,希望全面参与其中以提升本国在美国盟国中的地位。另一方面,韩国在实际参与过程中总是受到内部和外部种种因素干扰,使其在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受到约束。韩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以及期望中国在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最为关键外部因素;朝鲜核问题也是制约韩国全面参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外部因素;日本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的态度立场也使韩国在军事领域参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顾虑重重。韩国政府、民众对韩国是否加入TPP以及"萨德"导弹防御系统是否应当部署韩国存在巨大分歧,是制约韩国全面参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主要内部因素。这些掣肘因素对中国反制美国亚太战略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脆弱国家研究是目前西方政治学界一个热点议题,美国学界和外交政策领域的该项研究居于领先地位。美国学界以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对所谓中国的国家"脆弱性"进行了分析与臆断。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既有脆弱国家理论"问题"视角的学术因素,也有量化研究内在缺陷的技术因素,不可避免地还有美国学界和外交政策方面"政治正确"的价值导向因素。因此,对于美国的这种研究结论,我们亟需进行有力的批判与反击。  相似文献   

8.
李东屹 《外交评论》2010,27(2):82-92
作为塑造东亚国际格局的主要力量,美国无疑是东亚区域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它对东亚区域化的消极态度是东亚区域化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通过描述和对比欧洲和东亚区域化进程与美国因素的关系,并借鉴欧洲一体化与美国互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本文提出一些处理东亚区域化与美国关系的建议。东亚区域化不能低估美国问题的难度,需要耐心地推动美国转变对东亚区域化的防范态度,分领域、分层次进行,采取灵活的合作方式。但同时也应当使美国有限度地参与到东亚区域化中,并在各合作框架内设置不同界限。  相似文献   

9.
潘忠岐 《外交评论》2006,28(4):58-65
美国国际战略的拟定、调整和演变是多种国际和国内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从国内因素来看,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的理念辩论、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的政党斗争、不同地区民意取向之间的较量是影响美国战略调整的重要变量。美国在建国初期和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对国际战略作出的基本定位或重大调整,是考察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如何在美国对外战略决策中关联并互动的重要时期。国内变量与国际变量互动的规律和模式,则为把握未来美国对外战略调整的可能走向提供了一种指南。  相似文献   

10.
自911事件后,美伊关系不断日趋恶化。美伊历史旧恨、美国对中东民主改造计划和伊朗核问题正是困扰反恐时期美伊关系恶化的根源性因素。由于美国不能超越美伊关系的瓶颈,美伊始终没有建立起改善两国关系的对话协商机制,两国关系也呈恶性循环发展,从而给美国反恐战略和伊拉克重建及中东和平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朱全红 《外交评论》2006,93(4):66-72
美国族裔群体在涉及其祖籍国利益的外交政策上一直都试图发挥各自的影响,并使美国的外交政策不断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色。而族裔群体内部所拥有的各种族裔政治资源则决定着这种影响力的大小,其中人口规模与人口分布、社会融入与经济地位、组织能力与政策目标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美国政治与国际环境等外部条件相同的形势下,这些因素是区别各族裔群体在美国外交决策过程中具有多大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燕平 《外交评论》2004,(3):63-70
“分权”和“制衡”原则是美国政府权力的宪法基础,也是美对外政策复杂性、困难性和不确定性的根源。美国国会正越来越多地以立法或非立法形式影响着美国的对华政策,客观上已成为对中美关系的主要干扰。美国总统出于其国内政治和国家利益的双重需要,对华政策总是具有两面性,近年来正逐步使“一个中国”原则空洞化。美国联邦法院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有所突出,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3.
朱立群 《外交评论》2005,82(2):61-67
近年来,中国的亚洲政策备受瞩目,美国学者的评价也比较积极。在对中国亚洲政策关注的背后,美国实际上更多地是对亚洲地区结构变化和对美国影响力下降的担忧。在分析中,美国学者也对中国现行亚洲政策能否持续长久并最终导致中国主导亚洲的前景带有相当程度的保留。  相似文献   

14.
在布什第一任期,美国国内对外交政策争论激烈。一方面,辩论双方的一些共同点是有利于布什政策的。另一方面,布什新任期的表现也在注意政策调整以减少批评,特别是争取国际合作。因此,布什目前的政策比较符合美国公众的期待。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国会日益成为掌握美国对外政策的"锚"和"舵",是影响中国台湾问题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研究美国国会,有助于深入理解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开展国会外交,有助于促进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以来,在美国对外政策思想研究中,学界的关注目光偏重于新保守主义,特别是"9·11"事件后,自由主义在新保守主义的反衬下显得有些黯然失色。然而,自由主义作为美国政治思想中根深蒂固的传统,在美国政府内外始终具有广泛的舆论市场,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始终保持相当大的影响力,冷战后历届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都在不同程度上蕴含着自由主义的思  相似文献   

17.
美国总统大选结果的各种因素的解释,不只是经济状况、内外政策和候选人个人品格,更重要的是一些存在于美国政治运行中的经验性规律。在伊拉克的硝烟未尽之时,在“9·11”的创痛未愈之际,此次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所将产生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这种影响不仅仅是促使美国本身的内外政策稳健与温和,对国际局势,包括美中关系也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析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出台及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命名的美国新中东政策——艾森豪威尔主义,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冷战宣言书,它的出台不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苏伊士运河危机后中东形成的“权力真空”,遏制苏联的需要,中东石油资源、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有关,更有美国自19、20世纪之交形成的“门户开放”政策有关。可以说,“门户开放”是艾森豪威尔主义出台的深层原因。艾森豪威尔主义在其出台后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就在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三国应用了三次。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世界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但美国单边主义对多极世界的发展形成挑战。伊拉克战争后,由于受自身力量的限制和国际反恐合作的需要,美国外交政策发生变化。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两个大国对国际社会的稳定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国家间的竞争已成为对人才的竞争。美国在人才引进方面的移民管理制度有着许多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我国公安出入境管理、维护域内安全和稳定,都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