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4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布了3月27日至4月6日劳动合同法草案征求意见第二阶段情况。在一周的时间内,收到意见32791件。连同3月20日至27日第一阶段收到的4769件,目前,共收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意见37560件,其中,通过中国人大网等网站提出的意见37067件,通过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等主要报刊刊登的意见100件,以及来信393件。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统计、分析,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收到意见的数量大幅度上升,说明了社会各界对制定这部法律持续关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除了继续对草案的适用范围、劳动合同短期化、试用期期限、经…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对劳动合同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经委员长会议决定,会后将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自3月20日至4月20日,共收到通过网络、报刊、信件提出意见191849件。法律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社会各方面提出的意见进行了认真梳理和研究。同时,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征求意见。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  相似文献   

3.
作为规范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劳动合同法,其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公开征求意见后,引发了全民的高度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共计191849件,这一数字在新中国立法史上仅次于1954年通过的第一部宪法。根据各方面的意见,法工委对劳动合同法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在4月24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第三次审议了修改之后的草案。下面,我们摘发部分委员在审议中的发言。  相似文献   

4.
自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劳动合同法草案征求意见以来,各界群众纷纷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和来信提出意见和建议。3月20日晚上9时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了劳动合同法草案及说明等文件,9时32分中国人大网就收到了第一条意见。截至3月27日上午8时,共收到意见4769  相似文献   

5.
《辽宁人大》2008,(7):6-6
自4月20日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征求意见以来,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网络、报刊、来信等不同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截至5月20日18时,共收到各方面意见11327件,其中通过中国人大网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反映的意见共9556件,群众来信164封:通过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网易等网站提出的意见1570件:主要报刊刊登意见37件。从收到的意见看,这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特点是:第一,参与面比较广。基本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人发表意见。国家机关、专家学者、食品企业、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和广大消费者都是积极的参与者。第二,专业性比较强。各类食品企业、食品行业从业人员,以及农业、卫生、食品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所提意见约占意见总数的33%。  相似文献   

6.
《人大建设》2006,(5):16-18
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公布了《劳动合同法(草案)》全文,以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截止4月20日止,共收到意见191849件,其中65%来自劳动者。这些意见显示,老百姓对《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食品安全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会后,经委员长会议决定将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自4月20日至5月20日共收到意见11327件;法制工作委员会还将草案印发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部门等单位征求意见;法律委员会、教育科学  相似文献   

8.
人大新事     
《公民导刊》2009,(3):2-2
日前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了解到,社会保险法草案征求意见已于2月15日截止,共收到意见70501件。据了解,近一阶段征求意见,群众除继续关注覆盖范围、缴费负担、财政投入、待遇水平、统筹层次和转移接续等问题外,还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立法是劳动立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根本任务是在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劳动关系,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证。2006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公布。各地群众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和来信提出许多意见。前不久,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对劳动合同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笔者意图通过对劳动合同法草案的理解和对一些意见的梳理,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6,(3):68-70
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文公布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截至4月20日征求意见时间结束.共收到意见191849件。这些意见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用人单位、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和普通劳动者。其中来自劳动者的意见占收到意见总数的65%左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对意见整理后发现。人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经委员长会议决定,会后将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自10月28日至11月30日,共收到通过网络、信件提出的意见7300多件。法律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社  相似文献   

12.
自2008年12月28日社会保险法(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以来,社会反响热烈,各界群众纷纷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和来信提出意见和建议。截至2009年2月9日,共收到意见62200多件。其中通过中国人大网提出的意见60070多件。此  相似文献   

13.
2006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公布了劳动合同法草案,向全社会征集立法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13部公开征求全民意见的法律草案,是推进立法民主化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2007年4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对劳动合同法(草案)三次审议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议,仔细推敲,字斟句酌,讨论热烈,对草案条文提出了许多修改建议。与二审稿相比,三审稿吸收了常委会第二次审议过程中各方面的意见,对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劳动合同的订立、培训职工的服务期协议、经济性裁员、经济补偿、集体合同、劳务派遣、过度条款等相关规定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杨军 《人大建设》2007,(5):36-37
在2005年12月底通过一审之后, 2006年3月起,《劳动合同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短短一个月,收到意见191849件。这一数字在新中国立法史上仅次于第一部宪法——1954年版《宪法》。在这巨大的数字背后,劳资双方的争论开始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收到社会各界有关劳动合同法草案的意见。仔细分析这些意见就会发现,老百姓除继续关注法律适用范围、劳动合同短期化、试用期期限、经济补偿金标准、同工不同酬等问题外。还提出了其他一系列与其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水污染防治法(修订举案)进行了初次审议。经委员长会议决定,会后将骖订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自9月5日至10月10日,共收到通过网络、信件提出的意见1400多件。法律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社会铮劈面提出的意见进行了认真梳理和研究。同时,法制工作委员会将修订草案印发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部门等单位征求意见。法律委员会每,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和法制工作委员会联合符评座谈会,听取意见。法律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还到一些地方调研。在此基础上,法律委员埝、法制工作委员会就几个主要问题同有关部饲交换意见,反复研究。法律委员会于12月6日召开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各方面的意见,对修订草案进行了逐条审议。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和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环保总局的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12月19日,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再次进行了审议。现就主要问题的修改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今年6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村委会组织法(修订草案)进行初步审议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修订草案全文公布,提交全民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乡村干部对此反映热烈,纷纷来信提出意见和建议。截止到8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共收到各地来信来电450余件,其中村民的来信120余件。现就他们对村委会组织法修订草案的意见汇总整理如下:一、对修订草案的总的意见村委会组织法修订草案公布后,在广大农民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村民们认为,村委会组  相似文献   

18.
国内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举行4月24日至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继续审议劳动合同法草案;首次审议城乡规划法草案、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等;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总理提请任免外交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部长的名单;表决通过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分配方案等。  相似文献   

19.
《人大论坛》2007,(5):45-45
3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文公布《就业促进法草案》,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公布首日,已收到意见过千条。各界群众对就业促进法草案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涉及草案各章内容,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草案)于2006年3月20日公开征求意见,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全国人大共收到19万条修改建议。这个被以"历届人大常委会法律草案征求意见中提出意见最多的一次"而称道的劳动合同法,因为其内容牵涉到每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从该草案一审稿、二审稿、三审稿各界积极参与修改意见,一些跨国企业、外国商会、国外工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