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标权保护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齐爱民  赵敏 《知识产权》2006,16(6):63-66
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铜梁火龙”的商标注册开辟了商标权保护模式。著作权与商标权保护模式的结合能更好地实现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宗旨。商标权保护模式的申请人、注册商标、权利实施以及在先权利保护与歧视使用禁止等诸制度需在我国予以建构,我国将修改的商标法也应肯认该模式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中国商标权双轨保护体系确立于1982年,并在其后《商标法》的历次修改过程中不断得以完善,成为商标立法领域最具特色的"中国元素"。作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双轨保护体系在加强商标权保护力度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冲突与弊端,足以引起我们更深层次的警惕与反思。强化商标权司法保护制度,将行政保护程序逐步纳入司法轨道,并最终实现向双轨合一的制度转型,是商标权双轨保护体系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刘春霖 《河北法学》2005,23(6):60-63
随着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诸如注册商标与网络域名的冲突、网络主页上商标侵权等互联网上的商标权争议已经成为目前网络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互联网上商标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尝试在现有条件下探索一套互联网上商标权保护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关履行知识产权保护始于1994年,根据国务院的授权与统一部署,中国海关积极开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品牌是企业实力的表现,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加强商标权的海关保护,是保护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的需要。本文基于此,分析有关背景,阐述商标权侵权案件特点,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商标权的海关保护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商标权海关保护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时期出现的变化,提出加强商标权的海关保护对策,以期为我国海关提升商标权海关保护水平,加强我国企业商标权利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黄幸 《法制与社会》2014,(13):61-62
商标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标意味着商品品质、服务质量,在越来越注重商标保护的今天,对于侵犯商标权的刑事法律制度却仍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使得某些商标侵权行为无法受到刑事制裁。本文试从商标权刑法保护的角度去探讨如何保护商标所有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赵娟 《法制与社会》2011,(22):122-123
商标是重要的知识产权之一,加强商标权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要求,也是培育发展自主品牌的需要。对于人民法院而言,大力加强商标权的保护是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依法服务大局的主攻方向之一。知识产权审判的目的就是鼓励和促进创新,在审判中加强对注册商标和驰名商标的司法保护,促进品牌创新,依法严厉制裁商标假冒、恶意模仿等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7.
杨建斌 《北方法学》2010,4(2):41-48
商标保护制度是非物质传统资源保护体系的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其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所不可替代的。商标权对非物质传统资源的保护比较直接有效,虽然也有其局限性,但通过驰名商标、证明商标等积极保护措施以及防御性保护措施,确实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商标法中增加有关非物质传统资源的规定也是完善我国商标权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吴瑞 《法治研究》2013,(1):90-95
商标权在中国是最先受到刑法保护的知识产权,但修订后的刑法典对于商标权提供的刑法保护与TRIPS协议仍有较大差距。在中国已加入WTO后承担TRIPS协议项下义务的视角下,全面反思了中国商标权的刑法保护体系,检讨了现行刑事立法与TRIPS标准存在的四方面差距,并提出完善中国商标权刑法保护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间美术种类丰富,由于自身具有的群体性等特点极易受到侵害。对民间美术保护有利于传承我国的文化遗产,但需要多种法律手段的兼行并蓄。在现有法律制度下可以运用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等法律方法予以保护,但现有法律也具有局限性,国家应加快对民间艺术的专门立法。  相似文献   

10.
王莲峰 《知识产权》2008,18(4):75-78
针对我国<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结合国家商标局近期出台的<商标法修改草稿>,对其中的相关内容予以讨论.同时针对我国商标法的命名、商号的保护、商标权的限制、商业外观的保护、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的建立、商标权的共存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海峡两岸在商标审批制度、商标权保护范围、商标纠纷处理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提出了台商投资在商标保护方面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相似文献   

12.
鲁冲 《法制与社会》2010,(7):109-109
驰名商标跨类保护作为驰名商标特殊保护措施,在立法和司法解释中已有相关规定,但都没有对驰名商标跨类保护范围作明确规定。由于民间和政府对驰名商标的盲目追逐,导致商标权人滥用其权利,与他人商标权相冲突。本文认为驰名商标跨类保护应当注重相关因数,以维护正当竞争为目的。  相似文献   

13.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金融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竞争意识,依照国内有关法律和世贸组织金融服务贸易协定等国际惯例,运用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法律武器保护自身金融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包括以刑法手段保护商标权的法律体系,但离国际知识产权条约尤其是WTO规则下TRIPS协议有关规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期待对其他有关商标侵权犯罪行为的理论研究的深入,进一步完善侵犯商标权刑事立法,不断扩大商标权的刑事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应加强对商标权、商号权的法律保护,加强对驰名商标、商号的特别保护,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6.
商标淡化理论是为了解决商标混淆理论的局限性而产生的.商标侵权制度一般强调保护商标识别的唯一性,而商标淡化制度是对有务件的驰名商标或著名商标提供保护,以此类商标识别性的强度为着眼点,从而不同于商标权保护制度.建立在商标权保护理论之上的广告功能变迁说、表彰功能变迁说和商标显著性保护说都不能揭示商标淡化制度的实质.商标权人的商誉、社会购买秩序利益以及国家战略利益共同构成了商标淡化制度保护的实质.三者各居其位,保持均衡,商标淡化制度适用的主体性要件也因此得以构成.因商标淡化制度着重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故宜将其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中.  相似文献   

17.
李亮  王倩 《法制与社会》2014,(11):12-14
在1804年《法国民法典》前,商标权是以"特权"的面目,而不是财产权的身份出现的。同时,商标权客体的抽象性、无形性,使得对商标这种公共产品的保护不同于有形财产。但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商标权发展成为一种财产权,并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普遍承认的一种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18.
冯晓青 《法学家》2012,(4):115-127,179
未注册驰名商标属于驰名商标范畴,但在受法律保护方面与已注册驰名商标存在较大差异。保护未注册驰名商标具有正当性,符合商标权作为私权保护的立法意旨,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精神,有利于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未注册驰名商标在理论和实践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澄清,如未注册驰名商标能否因使用而获得商标权利。从立法层面看,未注册驰名商标受到了国际公约和很多国家商标立法的保护。我国法律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第三次修改《商标法》的过程中,应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做出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权利冲突在商标法领域也是屡见不鲜的令人难以解决的问题.注册商标之间的权利冲突、未注册商标之间的权利冲突以及注册商标与未注册商标之间的权利冲突构成了商标权之间的权利冲突.为了衡平商标权所有人、商标使用人、消费者以及社会公共的利益,实务界和理论界针对不同的案件情况,提出了保护在先权利原则和商标共存理论两种解决商标权之间权利冲突的解决机制.本文以商标权之间的权利冲突为切入点,研究实务界和理论界对此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具体方式,以促进商标权之间权利冲突现象的系统化研究.  相似文献   

20.
商标权是一种财产权,反映的是一种利益关系.叠加的商标权风险与既往刑法保护的失衡,不仅证成商标侵权已成为"重灾区",也意味着刑法保护制度的阙如与方向性偏差.利益均衡是现代法的基本精神.在"混淆可能"成为商标侵权的基准之际,刑法保护应转换方向,弥补商标权及权利人应有利益的短缺,妥当性增权,实现利益配置相对理性的均衡.我国应选择结合型立法模式,增设反向假冒商标罪,扩大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行为方式,将注册服务商标纳入犯罪对象,进行罪刑均衡改革等合规的刑事风控,从而达致刑法保护的价值平衡及其父权主义的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