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学理论》2008,(15):I0001-I0001
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双城镇党委、镇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让一切有利于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让一切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新方法、新举措得到竞相并发,立足高标准、全力抓推进,展现新农村建设高潮,本期刊发双城镇长勇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专题报道,并通过长勇村的可喜变化,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从而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全面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2.
冯驰 《学理论》2008,(12):F0002-F0002,I0001
呼兰区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帮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区上下以试点村为重点,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让一切有利于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让一切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新方法、新措施得到竞相并发,让一切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造人气、造商机”的理念得到充分涌现。立足高标准,全力抓推进,全区2个省级试点镇、42个省市试点村取得了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农村经济建设,而且包括农村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必须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党员、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4.
赵爱忠 《求知》2006,(11):31-3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教、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涉及农村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定位要准、要有新的发展观念、好的发展思路和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路子。综合分析我镇的现状,我认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我镇新农村建设要以镇村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以规划为龙头,  相似文献   

5.
张凤霞 《求知》2007,(6):32-3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前进方向。就宝坻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言,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全部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的问题是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6.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常德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80%、农业经济近30%的农业大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共建机制,依靠各种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激发各种活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农村党员干部是骨干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不强、堡垒作用发挥的好不好,农村党员示范带动能力强不强、模范作用发挥的好不好,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菁华 《求知》2012,(2):43-4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后,我国学者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则及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问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对相关研究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不仅是农村重要的人才资源,而且是农村人才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推进新农村建设最重要、最关键的,首先必须培养好以村干部、农村党员为主的农村实用人才。为此,金昌市把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重大任务和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举措来抓。  相似文献   

10.
魏遂群 《学理论》2009,(19):123-12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育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合理转移和充分就业,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