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茫茫人海他找不到边,出来有十来天了,瘦小的他寻工作处处碰壁。今天再找不到活儿就回乡了。他这么想,也是因为他的袋子里就只有二十元了。  相似文献   

2.
《农村青年》2008,(7):59-59
茫茫人海他找不到边,出来有十来天了,瘦小的他寻工作处处碰壁。今天再找不到活儿就回乡了。他这么想,也是因为他的袋子里就只有二十元了。  相似文献   

3.
凤儿 《农村青年》2013,(10):41-44
10岁,同龄的孩子在父母的怀里撒娇,而他已在家里做家务活挣零花钱;14岁,同龄的孩子备战中考,他己在课余时间摆地摊卖孔明灯“捞到”人生的第一桶金;19岁,同龄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到大学报到,他则手拿湖北大学录取通知书,坐拥8个实体店、3家网店,公司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在父母的支持下,90后的他,在短短4年的时间里,品味了创业的艰辛。也享受了学业与事业齐头并进的甜蜜。他说,创业与学习并不矛盾,学习是枯燥的,但创业可以让学习变得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4.
捷径     
摔跤手摔遍了整个城市,没有遇到过什么对手。后来这个城市里来了一个远方客人,点名要和他较量。此人是另一个城市里的高手,有过十分辉煌的战绩。两个人摔了整整一天,结果还是没有分出胜负。到了第二天,两人约定,半年之后再一决雌雄。摔跤手回去以后问自己的师父:“我和他决斗时为什么总也找不到对方的破绽?如果找不到他的破绽是不是就证明我肯定要输掉以后的比赛?”师父想了想,没有说话,用手在地上画了一道线,说:“在不能擦掉它的前提下,你如何让这条线变短?”摔跤手寻思了半天,也没有想出答案。只见师父在这条线旁又画了一…  相似文献   

5.
《工友》2009,(6):49-49
推动全民创业,再由创业带动就业,湖北正在全力推进这项工作。省政府已决定在创建武汉等3个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同时,同时创建宜昌等10个省级创业型城市。  相似文献   

6.
1970年出生的杨智,是贵州省榕江县崇义乡人。原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人非常聪明,勤学好问,不怕苦和累,一心钻研技术,自学成才,他为了帮助家乡群众脱贫致富,宁愿放弃在浙江温州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不当,返乡创业,积极带动群众发展香猪致富奔小康,他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被贵州省榕江县的群众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7.
2012年,作为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鱼,价格一路飙升到每斤8000元,前不久江苏张家港一条长45厘米、重325克的长江“刀鱼王”,更是拍出了5.9万元的天价,相当于每克180元,贵比黄金。由于在江河里越来越难觅踪迹,即便逮到刀鱼也会出水即死,而人工繁育的技术还没有成功,眼看商机无限却无人能破解这道财富谜题。江苏汉子杨根宏,毅然投进去千万资金“吃螃蟹”,然而因一个小小的疏忽几乎全军覆没。不服输的他又连续攻关,如今一跃成为国内养殖长江刀鱼最多的人,3年内,产值将达到惊人的5亿元!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奇人?  相似文献   

8.
傅辕 《农村青年》2006,(5):13-14
千里打工。庄稼汉成了煎饼专家 今年37岁的易云成,出生在河南省信阳市南部大别山中的一个山村。高中毕业后,在一个亲戚的帮助下,到乡粮站做了一名临时工。20岁那年,经人介绍,易云成结识了镇上一位名叫宋芸的女孩。三年后,1991年春两人结了婚。婚后第二年,易云成就被单位裁减下来。他只好在街上摆了个地摊,虽然每天收入很少,但总比无事可干要好。当年春节,易云成的一位在郑州打工的表哥回来,见他在街上摆小摊,说:“你二十来岁,窝在家里,不算数啊。跟我去郑州吧。”表哥在郑州经营一家饭店,生意很红火。易云成和妻子一商量,决定出去闯闯。1992年初。小两口登上开往省城的汽车。迈开了打工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30岁出头的谭健,是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路口村人,近几年来,他通过潜心研究,走出了一条科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特种养殖致富路子,成为恭城乃至广西小有名气的农村青年创业的楷模。  相似文献   

10.
文宗  李德新 《工友》2009,(3):9-11
年也过了,节也过了,正月十五过后,农民工们又开始了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浩浩荡荡地“漂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中国今年大约有两千万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而失去工作。金融危机和经济调整导致的失业,使大批农民工返回家乡,就像当年“走西口”、“东南飞”一样,重新抉择脚下的路该怎么走。经过多年的摸耙滚打,他们带着打工学来的技术、苦心积攒的本金以及吃苦耐劳的韧劲重返故土,再度谱写人生的精彩华章!  相似文献   

11.
王恺 《时代风采》2012,(4):16-18
他决定种橙子,这是他的老家华宁县的传统作物。老伴马静芬说:"以前社会上有很多人说,你褚时健搞烟厂搞得那么好,那是因为政策好,云南烟得天独厚,烟厂交给挑扁担的都成。他做果园,就是想否定这个。"现在,这片橙园让褚时健又回到了聚光灯下。这个84岁的老人仍然是一个财富英雄。  相似文献   

12.
曹焱是鄂东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应届毕业生他很幸运,一毕业就加入了家乡的电商创业团队。 和曹焱一起就业的还有马江羚,她和曹焱是同学、  相似文献   

13.
朱江  唐晓玮  明香宇 《工友》2007,(6):26-28
在一次工伤事故中,为了挽救师傅的生命,年仅17岁的熊全林永远地失去了右臂。遭遇断臂折磨的熊全林抹着眼泪,用厂方赔偿的1.5万元开始打拼。在创业中,他又不幸遭遇车祸,锁骨断裂,脾脏被切除三分之二,但顽强的他仍以超人的毅力创业不息。短短数年时间,熊全林积攒了近40万元。正当他甩开膀子准备大干时,无情的商海却将他辛苦挣得的40万巨款卷走。17年来,他饱尝人间冷暖,创业忧欢。虽已是“千金散尽”,但他却依然憧憬着未来……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13日,在共青团广西藤县委员会召开的藤县十大杰出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表彰大会上,朱石新的发言不时被阵阵掌声打断,1000多名参会团员青年,都被朱石新艰苦创业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朱石新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养花郎”,以其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创办兰花园。他坚持20年如一日地寻兰、种兰、卖兰,终于致富成才。他还以免费提供种苗、免费提供技术和回收花卉产品等形式帮助许许多多农民群众走上致富路。朱石新和乡亲们共同建设富裕家园的事迹,使他赢得了一个响亮的称号——  相似文献   

15.
有啥事儿就去找团市委吧 前不久,共青团吉林省蛟河市委办公室接到沈阳商人刘先生发来的一份传真。他想就吉林黑尊食品有限公司即将生产的黑木耳高级饮料的出口代理权进行再次洽谈。刘先生恳请团市委的同志给予相关的通融。吉林黑尊食品有限公司是香港福道投资公司在蛟河新区的在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6.6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完成1期3000万元的厂房建设投资。这样大的一个商品出口代理权洽谈项目,  相似文献   

16.
《农村青年》2008,(1):58-58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镇马腰村农民周述金,2007年种植6亩席草,产席草8000公斤,加工草席10万多条,两项合计纯收入就迭30万元。说起席草协会,他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是协会领我走上了致富路”。  相似文献   

17.
李志刚 《工友》2011,(7):30-32
1997年7月,17岁的杨永刚到了北京,他在一份北京晚报招聘栏看到一家大酒店招服务生,当即去应聘。在酒店做店小二,看着身边的同事有的处了女朋友,有的被提拔为部门经理,为人憨厚的杨永刚也渴望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18.
张健 《工友》2012,(2):57-57
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家贫没有读多少书,他去了城里,想找一份工作。可是他发现城里没一个人看得起他,因为他没有文凭。就在他决定要离开那座城市时,忽然想给当时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一封信。他在信里抱怨了命运对他是如何不公,“如果您能借一点钱给我,我会先去上学,然后再找一份好工作。”  相似文献   

19.
《农村青年》2008,(7):56-56
小件快运、特色配送、货运专线……时下,浙江省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农村物流网络,把广大农民所需日用品、农资顺畅地运送到身边,又让农产品有了快速向城市输送的通道,推动了浙江农民创业致富。  相似文献   

20.
“我的根在农村,我想为农村做点事。”在四川省屏山县大乘镇龙胜村,大学生村官杨勇总是这样对村民说。毕业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杨勇,从小生在平原,他从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来到偏僻的小山村,会与鸡结下不解之缘。2008年9月,这位充满了阳光朝气的年轻小伙儿离开了繁华的城市,惜别亲人,满怀憧憬,来到了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屏山,当起了该县大乘镇龙胜村大学生村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