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1)
鄂伦春族是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从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出发,时刻注意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生态伦理文化,包括渔猎文化、居住文化、图腾文化、宗教信仰文化等,这些传统的伦理文化为建设现代生态文明提供了宝贵的传统文化精神和生态智慧,鄂伦春族的"适度原则"及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当今生态文明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赖勇军 《各界》2007,(6):19-20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一种治理国家、社会的理论原则,可以从理论形态、制度层面和运作层面对其进行诠释。法治作为一种历史新文明,其首创于西方,是西方民族献给世界文明的一颗硕大法律成果。该文从理论形态上通过西方法治理论及其大众法律文化两方面对西方法治作一概述,以资我国依法治国及构建和谐的大众法律文化借鉴。  相似文献   

3.
陈鹏举 《党政论坛》2009,(22):21-21
文化是什么?有人说文化是学问,由文凭作证的学问。有人说文化是文明的后续,如果文明是穿衣蔽体的话,文化就是穿好看的衣服。有人说文化是人类或一个民族的共识。有人说文化是一种阅读的技艺,以此读懂历史遗存的无尽的典籍。这些答案,都有各自的道理。我觉得除了这些,至少还有个回答,那就是:文化是一种温情。温故而知新,温良恭俭让,让我们面对历史和立身人世。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演化和生物的进化,都依靠某种可以自我复制、自我保存的元素,从简单的形式向复杂的形式演变。但是,生物的进化带来的是物种的多样性,而文化的演化则趋向于文化融合。作为文化形式的一种,价值观的首要功能,就是促进一个社会的内部整合,提高它的对外竞争力。当持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发生交往的时候,当时代的变化对旧的价值观形成冲击的时候,价值观的演进方向服从文化融合的规律,形成越来越有包容力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青年文化的形成,已有不少论者作过多方面的阐述,笔者对此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青年文化的发生,青年文化形成的条件、青年文化形成的标志是互有联系但更是互相区别的。本文专此提出与各位同仁一起商讨。一青年文化的产生必须追溯到青年群体的出现。青年群体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是人类近代文明的产物。从整个世界的范围看,青年作为群体引起社会关注,青年问题构成社会问  相似文献   

6.
消费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其产生的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起着导向和定位作用。消费主义是一种异化的消费文化呈现,代表了一种为消费而消费的意义空虚状态,背离了人类文明的正轨。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种种弊端,建构科学文明的消费文化,是一项关系整个人类福祉的重大议题。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明的第三次变革,就是在工业文明基础上重建生态文明。重建生态文明,意味着人类文化的当代重建。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化同样需要重建。中华文化的当代重建,首先需要重建当代文化视域与方法。这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应该确立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生态理性哲学为认知基础;二是应确立文化重建的当代原则,即文化本位动力原则、立根扬本的本土文化原则、以人为本位的主体原则、多民族文化平等交流与整合原则、全球视域的文化传创原则;三是应构建文化重建的当代方法论体系,这一方法论体系应该以生态化综合为本体要求,以转换生成辩证法为认知方向、以过程-生长论为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8.
任重 《学理论》2012,(19):171-172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则是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立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二者的衔接将由生态文化来完成,文化是通往文明的唯一桥梁。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构税务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表面上看,“税务”与“文化”相距甚远,但深究起来,税务工作中却又无处不体现着、渗透着文化,如法制意识、对规则的自觉遵从、社会责任感、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处理、征纳双方的情感原则、操作过程中的文明程度等。二者的结合——“税务文化”的提出意味着税务工作中的一场观念革新,重视“税务文化”的建设则标志着税收管理掌握了现代管理的精神实质,标志着税务文明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1.
李柏良 《学理论》2013,(20):141-14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项系统工程,文化强国梦需要在多元视角下认识得更清楚。文明重建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推进文明重建,不仅要有新的眼界和高的境界,博采各种文明之长,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智慧和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而且加深对文化世界的感受,让人在生活中都能感悟到,并逐步形成新的文明内核。只有新的文明内核形成了,文化强国才有了希望。  相似文献   

12.
城市形象塑造要强化文化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城市形象的文化含量,折射出这个城市的品味、水准和价值追求。在城市形象塑造中要强化文化意识:一是强化文明意识,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二是强化“文化规划”意识,注意从意识形态和文化发展的高度来思考城市形象问题。三是强化特色意识,有针对性地塑造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四是强化美学意识,注重城市的整体和谐和艺术美感。五是强化生态意识,特别注意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13.
伦理关怀与社区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化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态 ,它为社区成员共同创造 ,体现着社区居民的价值取向、道德评价和感情色彩。社区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提高社区文化整体水准的工作 ,在其进行过程中 ,伦理关怀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方面 ,应当成为当前社区文化建设往纵深发展的重点所在。本文认为 ,社区文化建设中注重伦理关怀 ,既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也是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中外文化有过三次成功的交流。第一次是中国古代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结合 ,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第二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结合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三次是马克思主义、西方市场文化与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结合 ,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中国社会伴随着中外文化的成功交流不断走向文明和进步  相似文献   

15.
唐珂 《理论视野》2011,(11):55-57
我国近代以前的中华文明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农业文明史,农耕文化就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形态。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来看,中国历史上的农耕文化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提高,产生出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然而对于欧洲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工业文明以及城市文化而言,农耕文化的光辉势必难掩弱点和逊色。正确认识和辩证看待农耕文化的负面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相似文献   

17.
论侦查行为比例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例原则是法律中特别的黄金分割,代表了一种和谐性、艺术性和科学性,也是文明进化在法律中的折射。同时,由于比例原则在侦查行为运行中体现了适合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相称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因此它成为侦查行为的帝王原则。而如何发挥比例原则的规范、控制、提升作用,则成为刑事侦查行为构建及其程度的表征及目的导向。  相似文献   

18.
《侨园》2012,(1):18-19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文明的东方大国,文化源远流长,走向世界的脚步却刚刚开始:美国是一个历史仅二百三十几年的北美洲新兴大国,主导文化为欧洲文化,却"席卷"了全世界,究其根源是多方面的,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要"走出去"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要求全党“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中央对于文化建设的这种高度重视,无疑为今后我国文化事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年轻的特区文化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探索者的成功实践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两个文明建设的卓越成就,为特…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宗法制的社会结构,以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政治意识形态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专制性、依附性、宗法性和人治性的特征。由于文化的传承性和发展相对滞后性,在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将对政治意识文明建设、政治制度文明建设和政治行为文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