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职务性违法违纪是腐败现象最突出的表现,制度缺陷导致的权力失控是职务性违法违纪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预防和控制职务性违法违纪的制度建设必须具备严密性、制衡性和注重人性。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的社工队伍。科学设置社会工作者专业技术职位并健全职务评聘管理,促进社工技术职务正常晋升和工资正常增长,是加强社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社工专业技术职务设置和薪酬制度还很不健全,社工技术职务晋升通道不畅,薪酬待遇偏低。本文以广东东莞市为主要案例,对社工专业技术职务职级设置及社工工资待遇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健全社工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制度、促进社工工资合理增长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3.
职务消费货币化由于其先天不足,难以承载改革发展的重任。其悖理主要体现在:一是人为地混淆和模糊了职务消费和私人消费的界限;二是其产生的结果与提出这一举措者的初衷背道而驰;三是该项举措的可行性也令人担忧。对公职人员职务消费泛化行为的产生与蔓延要想给予有效的掣肘,必须针对职务消费泛滥产生的原因,构建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人民警察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安部门的规章的规定。我国的警务内部监督制度主要包括:(1)警务情况报告和通报制度;(2)行政复议、听证制度;(3)现场警务督察制度;(4)警务检查、考核、评议制度;(5)法律审核和办案审核制度;(6)专案调查制度;(7)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8)违法违纪责任和领导责任追究制度。此外。法律、法规和规章还规定了其他一些内部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5.
加强腐败治理--透析人民监督员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在检察机关加强群众监督以治理腐败的一种制度探索 ,它直接指向职务性犯罪的处理过程。文章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透析 ,包括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焦点和定向 ,制度功能分析 ,制度局限分析和制度发展分析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视反腐法制建设,形成了包括党内法规、党内规范性文件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在内的,由规范从政行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惩处违法违纪行为、反腐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等方面法规制度构成的反腐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反腐法制建设体现出坚持党内法规与国家法规相衔接、注重制定反腐败的基础性法规制度、注重制定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法规制度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警察职务中的违法、违纪现象主要围绕经济活动展开,其集中表现在以下若干方面:一、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参于市场经济活动出现的职务违法违纪现象。(1)第二职业中违法违纪,一些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从事第二职业时以权谋私、损公肥私。一是少数公安机关掌握大权的人,利用他在本地区的特殊地位直接开设或虚挂他人之名开设一些特种的行业。这个特殊的本应受到公安机关高度控制的部门便成了公开的"红灯区",违法犯罪现象盛行,无人敢管、无人敢问。二是机关中某些人员,通过"入股"某些与公安机关关系特殊的单位,从中谋利,他们无视国家法…  相似文献   

8.
检察官的职务独立性能够保证检察官处理司法事务的纯正性。以检察官的法律定位和检察组织体系内部的权力配置方式为视角,考察现代主要法治国家和地区的检察官制度,保障检察官职务独立性的制度设计的重要意义就会显现。检察官职务独立性能够作为主诉检察官制度的理论基础,对其进行研习能够为主诉检察官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政之要,首在择人。公务员考录制度是公务员制度中的首要环节。公务员考录制度是指国家机关为补充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采取考试和考察的办法,使尚无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取得公务员身份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我们可以从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定义中看到它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基本涵义:第一,公务员录用必须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第二,公务员录用必须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系统全面地遏制干警违法违纪的发生,应立足于“早教育”,构建思想防线,使干警不愿违纪;立足于“早预防”,构建制度防线,使干警不能违纪;立足于“早纠正”,构建纪律防线,使其他干警不敢违纪。  相似文献   

11.
为了系统全面地遏制干警违法违纪的发生,应立足于"早教育",构建思想防线,使干警不愿违纪;立足于"早预防",构建制度防线,使干警不能违纪;立足于"早纠正",构建纪律防线,使其他干警不敢违纪.  相似文献   

12.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以下简称《纪律条令》)创新了公安内部监督体制,加大对权力的制约,严惩超期羁押、刑讯逼供、"冷硬横推"等行为,保障执法对象的人身自由权和生命健康权,确保权力为权利服务,并以部门联合规章的形式公布施行,实现了上位法与下位法的统一。《纪律条令》将限制权力、保障权利、法律至上的宗旨贯彻始终,从而从价值层面上体现了现代法治精神,从技术层面上体现了公安立法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清醒认识职务性违法犯罪的危害,准确分析职务性违法犯罪的成因,是做好预防职务性违法犯罪工作的前提。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以思想教育、管理监督和从严惩处为重点的职务性违法犯罪预防工作机制,是做好预防职务性违法犯罪工作的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的队伍建设理念,不断优化从优待警的工作措施,对预防职务性违法犯罪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出入境中介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出入境中介的良性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出入境中介行业的兴起不过数年,各种相关法律、法规、行规都不完善,在出入境中介的管理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出入境市场秩序的稳定。我们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来切实加强出入境中介的管理,鼓励正规中介机构的发展,打击非法中介活动,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完善出入境中介管理体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揭示公安民警职务违法犯罪的违法犯罪形式具有隐蔽性、社会危害的严重性、专权与权钱交易相结合等特征,分析了公安民警职务违法犯罪的内部与外部原因,进而提出遏制公安民警职务违法犯罪的对策;积极推进公安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的教育工程;健全法制;构筑科学的权力监督体系,以建立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与完善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立法时应详细规定各种情况下取得的非法证据的效力,通过立法确定切实可行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设立对非法取证人员的惩戒制度,有效减少防止非法取证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侦查程序中侦查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活动中,侦查人员刑讯逼供等违法现象屡禁不止,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侦查程序很不规范,侦查机关的侦查权力太大,缺乏必要的、合理的、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治安管理处罚法》自2006年3月1日实施以来,在违法行为整治、警察权力规范等方面初步显示出其法制效力。但与此同时,也显现出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治安处罚、民警执法、传唤未成年人证人和通知家属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待《公安管理处罚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非法行医罪和医疗事故罪在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各犯罪构成要件上都有区别,罪数形态上亦有区分执业医师擅自脱离执业地点和不按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的行为应以非法行医论处,有证医疗机构的无证“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活动造成损害的应以非法行医论,无证人员无偿提供医疗服务的仍属非法行医行为,刑法立法上应当对此作出相应规定以资完善.  相似文献   

20.
刑事辨认是侦查实践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侦查行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已明确赋予辨认笔录以法定证据地位,然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却没有规定辨认制度,现有的相关规定简陋粗疏,无法对侦查实践进行指导与约束。在司法实践中,刑事辨认亦存在着侦查人员操作混乱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完善辨认制度的程序规则和排除侦查人员非法获取的辨认结论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