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弱势群体问题的凸显已表征着社会的不和谐,从而影响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建立扶助弱势群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弱势群体和社会公正问题成为热点和关键,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实现社会公正内在要求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齐敏 《工会论坛》2007,13(1):38-3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模式的构建目标,它是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进一步发展。在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弱势群体问题,他们的存在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失地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失地农民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关注和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民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现在我们强调要把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其实质就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  相似文献   

7.
关注弱势群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冯书泉 《理论前沿》2005,(22):12-13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解决弱势群体问题。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问题制约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我们就有可能吃到“现代化的馅饼”;解决得不好,就可能掉到“现代化的陷阱”里面,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也只能是空谈。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我国的建设目标,我们社会还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如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对于弱势群体的救助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或随意不确定性的救助,而应该要进行切实的行动,要进行立法与制度安排,使得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有刚性的底线和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关注并保护弱势群体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贵州省贵阳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全国大多数省会城市,面临着加快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双重艰巨任务。因此,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对建设和谐贵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进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我们党立足于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 今年6月19日,是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50周年。50年前,毛泽东适应当时国内外风云变幻的紧迫需要,科学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国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撰写的这部光辉著作,创立了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这一学说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说明:必须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社会各个阶层群众的积极因素,依法保障公民的权利,才能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已和人民群众的位置,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与人的自由即公民自由密切相关的问题。真正的社会和谐是以负责任的个人充分的自由选择为基础的。自由的本义是不受限制和阻碍,政治哲学中自由概念的涵义,主要是指社会制度所加于个人的限制范围应该尽可能小,并且以合理性为条件向选择性开放。就自由与法律的关系,法律的目的不是否弃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并扩大自由。公民的自由权利主要体现在表达自由权利上,这也是宪法关于公民自由权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各种形式的和谐创建活动是吸引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形式,也是把和谐社会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城乡基层的有效载体。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把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7.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解决的问题和根本要求,都是为了实现"五个统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和根本保证,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始终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扶助弱势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扶助弱势群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扶助弱势群体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需要由政府、社会、民众等各方面共同作出努力,建立健全扶贫济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因此,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现实背景,分析弱势群体社会救助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反思当前我国社会救助的发展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新型救助体系、加快救助立法、转变救助理念、完善救助管理、发展社会互助等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起到促进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实现我国社会和谐、公平正义、以人为本等价值目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扶助弱势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弱势群体是社会不平等的产物。当前我国利益分配形成一座金字塔,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处于社会利益金字塔的底层。弱势群体生成是社会变迁的结果,社会原因是主要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应该“成本大家分摊,成果大家共享”。扶助弱势群体事关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是党取得最大执政合法性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