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绿在梅花山     
诗人艾青在1938年写过一首诗《我爱这土地》。就是在这首诗里,结尾两句让众多文学青年倒背如流:  相似文献   

2.
高音 《北京观察》2005,(12):54-56
1985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席卷全国,如火如荼.中国作协动员"没写过诗的,试试看;诗能更快地反映当前现实.  相似文献   

3.
诗意的生活     
诗几乎可以表述人类生活的所有情感。人类离不开诗,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诗。汶川地震时,人们最深刻的情感是用诗歌表达出来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哼唱的流行歌曲也都是诗。诗歌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流泪。  相似文献   

4.
又一次熟练地接待了北方来的一家风投机构,浙江朗诗德健康饮水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上下已经没有了初次接待风投机构上门时的紧张和忐忑,一切都轻车熟路,宾主皆欢。朗诗德省内开卖未上市股权后,已经有近20家国内外风投机构与之接触或上门拜访,现在,朗诗德公司上下对风投的神秘感已经逐渐褪去。但包括朗诗德在内,今年多家接触过国内外风投的温企还是心生疑惑:国内外风投今年为何如此青睐温企?是瞄准经历过借贷风波的温州进行抄底,还是温企的投资价值已经提升?  相似文献   

5.
颜诗用典与诗的律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诗用典与诗的律化谌东飚诗的律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诗人们在这一过程中所作的贡献,有的是显形的,有的是隐形的。前者如沈约的声律说,历来为人耳熟能详。而后者则不然,它在律化过程中从未成为过阶段性标志,更没有产生过轰动效应。颜延之诗中的用典就属于此类。颜...  相似文献   

6.
有一位名叫郑板桥(1693-1765)的人,在清朝中叶,他做过两任县官,世人记住他,更多的是他的诗与画。他在今山东做县官时,写过一首《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中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中用竹子枝叶比喻老百姓的每一件小事,切望为官者体察民情于细微之情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7.
叶安珂 《今日广西》2007,(22):47-50
2003年国庆节前一天,我兴致勃勃地带着给女儿诗雅买的白色旅游鞋赶到学校.准备送给她过国庆节。看见天使一般穿着白色衣裙的诗雅兴奋地向我飞扑过来,我的心一下子让无边的父爱给填满了。诗雅抱着鞋.欢喜地说:“爸爸,你能陪我过国庆节吗?”我的心“咯瞪”一下沉了下来。和她妈妈离婚后,我只能到学校看她。看见我为难的样子,懂事的诗雅不再要求了,她低下头,  相似文献   

8.
李树亮 《求索》2011,(3):185-187
"法忍抄本"为唐代禅诗的传抄本写本,与其它写卷的王梵志诗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体系。之前,张锡厚先生等学者对"法忍抄本"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而且提出过确有灼见的观点。然而,至于"法忍抄本"写卷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唐人写本与其它王梵志诗体系并皆不相同,现行文献并没有做出深入深究。本文试图以此为线索,进一步发掘"法忍抄本"的特点及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莉 《传承》2009,(9):37-37
众所周知,赵树理是鼎鼎大名的小说家。但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他还写过几首颇为有趣的诗呢。这些诗都是赵树理内心想法的真实流露,但是如果知晓了它们的创作年代,你可能要为他的胆量捏把汗了。  相似文献   

10.
古称造诣很高的诗家谓“诗圣”。北宋王安石选诗,将杜甫列为四家之首。但南宋朱熹曾说“太白盖圣于诗者”。故明人杨慎谓“太白为古今诗圣”(清代潘德舆《养一斋李杜诗话》)。但杨慎又说过,“李白神于诗,杜甫圣  相似文献   

11.
张涛 《北京观察》2011,(12):31-33
他有过上山下乡、汗出如浆的艰辛,也有过名满京华、万众瞩目的得意,他有过造化弄人、何去何从的彷徨,也有过雄辩滔滔、指点江山的精彩。他的人生有如一卷精雅的画,有如一段无韵的诗,有如一首悠长的歌。  相似文献   

12.
诗人王维(摩诘)是盛唐诗坛上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刊1991年4月号曾介绍过他的山水诗《山居秋暝》。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艺家,既能写诗,又擅书画,兼精音乐;既能写优美如画的山水田园诗,又能写充满英雄气概的边塞诗和真挚动人的送别诗。本刊今年4月号发表的《昔日阳关今安在》一文引用过的诗《送元二使安西》,就是王维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全诗云:  相似文献   

13.
杨景宇 《中国人大》2012,(22):52-53
有一次,彭真同志对我说:“我爱读诗,但不写诗。诗为心声,是感情的宣泄;诗又是艺术,要写好,没有功底不行。不能说我没有心声、没有感情,只是没有下过功夫,写不好。”他说这话,是中肯的。我曾目睹他读毛泽东诗词和鲁迅诗时的专注与兴奋。他还与我共赏过瞿秋白的诗,并对我逐首讲解诗中的含意和秋白当时的心情.颇有独到见解,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我喜欢读诗。因为诗是语言的艺术,是时代的放歌。从那里我贪图诗人的激情,悟出人生的哲理…… 不知从哪年哪月起,神经质的呻吟,软绵绵的梦呓,冒出来了,跑出来了。有人说:那叫朦胧诗、荒诞诗、现代诗。但是,如果主观语言用得过温,谁也看不明白,那就成了蒙人诗。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入湘作家中,从来未有象杜甫这样写过如此众多(达百首)影响巨大的湖南诗。这些诗既是研究唐代湖南地方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又是了解杜甫思想和经历的重要方面;同时这些诗为发展湖南地区的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文学欣赏方面更具有相当高的价值。但不无遗憾的是千百年来很少有人对这些诗进行系统研究,解放后这种状况虽略有改变,却多为对湖南诗写作时间的编次问题探讨,少有谈到湖南诗特色的专文。笔者有感于此,特写成拙稿,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我曾经写过一首题为《涕壮凌云》的诗,是在身残后为自己过生日时所写,其中最后一句是"寒夏入流骨松散,横溢涕下壮凌云"。每当我读到这句诗时,脑海中总会荡漾着无限的感慨,在莫名中仿佛激起一股无穷的力量,让我从一种自卑的心境,瞬间拥有一种强大的动力,从绝望中看见希望,从暗夜里迈向黎明……  相似文献   

17.
诗钟与击钵吟一样,都源于古代“刻烛联吟”、“击钵催诗”活动,诗钟的创作活动程 式就是参照“击钵吟课”建立起来的,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相生相伴,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过广泛 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日据台湾时期,诗钟与击钵吟一起,“延一脉斯文于不坠”,成为传承中华文 化的重要载体,为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发挥过特殊的作用。但是,二者分属两种不同的诗歌体裁,在 体裁形式、内部结构体系、发展情状及历代评论家对它们的态度等方面部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鹭江吟草》编辑部收到一位学员《观海》的习作,诗日:“天高云淡淡,海阔鹭悠悠。点点白帆过,游人赞不休。”始见此诗,觉得押韵规范,平仄稳妥,首联对仗,是一首中规中式的五言律绝。然而此诗却在编辑中引起争议。一种意见认为,“鹭”只会在田边、潭畔、岛屿周围活动,不会在大海上飞翔。海上看不到“鹭”;今日绝对没有帆船,“白帆”君从何见之?建议不用此诗。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说过:“事物一旦获得理想的背景,诗就出现了。”他虽然没有读过中国的诗,但我国古典诗歌里的许多名句,恰恰合乎他抽象出来的这一规律。宋代诗人林逋咏梅的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夜色中的梅,横斜伸展的疏影,以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诗的大国 ,历来有“诗国”之称 ,曾涌现过许多极其著名的诗人。在世纪之交 ,当我们跨入新世纪时 ,很自然地会想到 :诗歌在新世纪是否会有新的表现和变化 ?与以往的诗歌相比将会有什么不同 ?是否会重新崛起 ?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孙琴安先生。记者 :您是著名文学评论家 ,对旧诗、新诗都有研究 ,并出版过一些这方面的书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 ,很想听听您对新世纪诗歌的看法。先请您谈谈诗歌的演变和未来的变化。孙琴安 :可以。对于新世纪诗歌的走向 ,也是我目前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中国的诗先从《诗经》的四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