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心扉:我有一个好朋友叫王兵(化名),我和他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王兵生性文弱,但人正直善良,我相比他而言是一个豪爽人,所以从小到大,我和他是一对很般配的哥俩。他一年前结了婚,妻子在一家医院做护士,人漂亮活泼。记得他们结婚那天,还是我当的伴郎。我上班的地点离王兵的新家不远,加上我是一个单身汉,父母家又在外地,也就时常去王兵家“蹭“饭吃,王兵有时候在,有时候不在,但不管他在不在,他妻子也对我很好,我也感  相似文献   

2.
独自一个人斜靠床上,看北京台的一个纪实栏目“记录”,于是知道了一个蛰痛灵魂的故事。铺满灰白砾石的茫茫昆仑山上,有一位相貌平凡的年轻连长,他在此驻守了昆仑十三年。 他曾经有过家, 也做过父亲。但幸福却是那么快地稍纵即逝——因为军人常年身处恶劣的缺氧环境,导致了儿子一出生就注定带有致命的脑部缺陷。为此,儿子夭折了,妻子一气离去了。镜头前的连长很瘦削,表情有点疲倦。但他的眼神却在说到曾经的妻子和儿子时闪亮着单纯的幸福和甜蜜,看不出他对任何人任何事有着抱怨。我泪流满面,失声痛哭。这是个和我毫不相干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三木 《农村青年》2013,(10):30-32
常言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重庆一对苦难夫妻却用自己的真实故事打破了这个常态。13年前,身在军营的黄家明好不容易盼到了妻子的预产期,可妻子给他带来一份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场灾难——妻子因为患有硬膜外血肿,刚生完孩子就被医生宣布为终身瘫痪。黄家明不相信命运会如此残酷,在接下来漫长而艰难的13年里,他寸步不离地照顾妻子饮食起居,带着妻子四处求医。可让他始料不及的是,疾病一度将妻子的精神击垮,绝望的妻子甚至逼着他离婚,密谋将他赶出家门。幸运的是,他用军人般的意志坚守了下来,默默留在妻子身边从没动摇过,直到13年后妻子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工友》2007,(2):51-51
我的朋友是一家公司的司机,出车的时候遭到抢劫,后被杀害。现在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抓获,我朋友也获得了工伤保险赔偿。他妻子正好有孕在身,请问在工伤保险赔偿方面,他的妻子能得到什么样的补偿?胎儿是不是也可以得到一些补偿?  相似文献   

5.
碟讯     
《时代风采》2011,(19):31-31
《我与妻子的1778个故事》/日本 本片是以日本科幻作家眉村卓和他患癌太太悦子的故事作蓝本。讲述男主角朔太郎如何令太太开心地度过余生的电影。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歧念     
摇摇 《农村青年》2010,(11):51-53
他目击了一场车祸 35岁的刘文鲜是重庆巴南区人,在市区一家机械厂从事销售工作。他和妻子邓明珠、儿子刘晓平,一家三口,日子过得温馨而又和睦。然而,在2008年11月的一天,这所有的一切平静被打破了,他们家跌入了冰窖。  相似文献   

7.
心中有光     
这是一家资产过亿的企业集团。在采访集团高董事长的时候,我发现他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只伤痕累累、锈迹斑驳的手电筒。董事长手抚着手电筒,讲起了一段故事。那时,高董事长还是小高,在一个国营工厂里做政工干部。5年时间,他亲眼目睹了这个工厂是如何从兴盛一步步走向衰败的。但无论如何,他没有想到终  相似文献   

8.
爱在人间     
是妻子的一位同事,刚结婚,他的父亲早逝,母亲在乡下,常年有病,仅有的一点积蓄都补贴给他结婚用了。一天,他听说市里新成立的一家药店价格较低,就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点给母亲买了一大包药邮寄回去。过了两天,妻子去上班,进门就见他拎着电话,按了几下,道:“娘,你好些了吗?”电话那头就传来低沉而又清晰的回声:“好些了,不用惦记着,好好上班吧。”接着就是一些责备他乱花钱的  相似文献   

9.
幽默长廊     
恩医先生发现了妻子经常出入某一家诊所,于是责备道:“我真搞不懂,你没病,为什么要无端地出入诊所? 妻子惊异地叫道:“你不知道你我和那医生的关系吗?”“什么关系?”先生冷冷地问道。“他是你的恩人,我的前夫就是在这位医生手里去世的,否则你怎么能和我结婚。”  相似文献   

10.
1999年6月24日清晨,海南三亚天涯海角,人们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发现一具飘浮的尸体。经过验尸确证是重庆人胡佳文。胡佳文,原名胡家文,35岁,大学文化,重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副总经理,1995年同妻子杨晓蓉离婚。胡佳文笔名峡江,出版有诗集《红苹果》,曾经是重庆诗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同妻子离婚后沉浮于商海,在房地产领域创下成功业绩。他的一位朋友  相似文献   

11.
远新 《农村青年》2006,(7):30-32
青年农民夏和平上山打柴,不幸摔伤导致下身瘫痪。为了不连累妻子王秀芳,以死相逼要与妻子离婚。演绎出这个让人肝肠寸断的离婚故事。他们夫妻间的真情深深震撼了邻村的吴德祥。他毅然走入这个家庭。与王秀芳一起,用旷世的义举让夏和平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12.
李理 《农村青年》2007,(7):35-37
他们是一对相濡以沫的恩爱夫妻,但从相恋到结婚,到生孩子,到2007年1月30日,已经10个年头,做妻子的才等来丈夫的第一个拥抱,一个有足够力度的拥抱! 美丽的遗憾背后,是一个凄美绝伦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我感动,因为这些男人。其一,他的妻子于十多年前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十多年里他给予妻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妻子从死神手里挣脱出来,他曾六天六夜不眠不休为妻了找药,他曾大街小巷四处奔波只为买到妻子想吃的食物……其二,他如今55岁了,他结婚仅一年,妻子就患多发性硬化症,后来发展到不能下地,25年来他承担了所有家务,还养花做盆景美化家庭环境,即使在参赛现场也不忘推着妻了上厕所……其三,这个30岁的男人是现场10个男人中唯一没有带妻子同米的,上个月,他刚刚痛失患白血病的爱妻,他在现场演唱时数度哽咽失声,无比伤心……我为之感动,人问真情感天动地,这我已经表过态了。让我无法完全认同的是,这是三八妇女节前后的一次“好男人”大赛的总决赛,刚才举例的三位(此篇报道仅举以上三例)都是总决赛的参赛者,刚才提及的第一位便是大奖得主。来自现场的报道说,这次大赛给全社会提供了一个新时期好男人的评判标准。该不是说,新时期好男人都是些不幸的男人吧?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年》2009,(1):58-58
大学毕业的黄见专原来在广西恭城县一家糖厂工作,不料糖厂破产倒闭,黄见专和妻子双双失业,只好回家务农。夫妻俩种过果树,搞过食用菌栽培,还养过蚯蚓。可经济效益都不理想。学生物专业的黄见专经过调查,发现竹鼠在区内外市场需求量很大,养殖的人却不多,而恭城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竹鼠的生长繁殖。想到就做,他与妻子商定决心放手一搏。  相似文献   

15.
静与安处     
郭文斌 《工友》2013,(4):56
在十分热闹的聚会中,却听到一则安静的故事,一位农民为一家寺院送豆腐,看到和尚们整天在那里静静坐着,很享受的样子,很是好奇,就请求加入进去体会一下,不想刚一坐定,就想起有人若干年前欠他的一笔豆腐款还没收齐,当即起身告退,找人要账。在我看来,这是关于一个时代的寓言。  相似文献   

16.
冉素梅 《农村青年》2009,(12):25-27
妻子3次开颅手术后,脑中的巨大肿瘤虽然取出来了,却俨然成了一个植物人。然而,更可怕的是,3次手术早已让他负债累累,接下来长达4年的药物治疗难以为继。无奈之下,这个贫穷的丈夫做出一个惊人之举:为站立都很困难的妻子修一条通往山顶的路,用锻炼取代高昂的药物治疗。如今,妻子奇迹般地康复,连医生也啧啧称奇!  相似文献   

17.
有一对夫妻,丈夫是煤矿工人.每天早出晚归,工作辛苦而又危险,整天把自己的脑袋拴在腰带上。但他觉得很充实。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好的妻子。  相似文献   

18.
省委常委、孝感市委书记张昌尔在对他两年来结对帮扶的困难职工黄凯年一家十分牵挂。6月10日上午,张书记再次带领有关人员来到黄凯年家中探望慰问。黄凯年是原市棉纺厂职工,十年前因工致残,长期瘫痪在床。善良的妻子熊亚珍承担着细心照料丈夫、拉扯孩子、伺奉婆婆的重担,日子过得十分艰苦。自从同张书记结成帮扶对子后,张书记时常来到他家,帮助他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19.
事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这本是形容单身汉的"幸福生活"。如今,郑州一家公司却有另一种新鲜演变——一个人参加工作,配偶和父母都有亲情"工资"。比如一个男员工,哪怕是刚参加工作,一个月后,除了他领到应得的工资,我们还会给他的妻子的银行卡上打入200元,给他的父母邮寄或银行汇款100元。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最初只是想员工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不在单位混日子。在制定工资制度时,以此激励员工成为公司的创业家,帮助员工向父母尽一点孝心,建立和谐家庭。这个亲情工资尽管是为回报部分管理层员工推出的,但由于近一年多来,公司管理层没有一个员工跳槽,效果比较好,同时也为了增加员工归属感,留住人才,该公司打算春节后向全公司员工推广,并计划在2009年底前  相似文献   

20.
唐洪 《农村青年》2007,(4):12-14
38岁的江镖在江苏省镇江市打工,就职于一家保险公司,是个“售后服务人员”。说白了就是个“卖保险”的。 2006年6月27日。他干了一件与自己的工作完全不相干的事情。惊天动地,却从此陷入困境。没有谁为他所干的这件事情“保险”。 他经常往来于乡下和城里。家里有务农的妻子和上小学的儿子,依靠他挣钱生活。而他的收入后来全部花在了一个老太太身上,并且还不够…… 鲜花,掌声。外加一份巨额赔偿账单。这就是他“见义勇为”的代价。当时他如果不“冲动”。不去奋勇追赶抢人财物的盗贼。或许会继续过着虽不富有却安稳平静的日子。 他如何看待自己,社会又如何看待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