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中国的青少年团伙与青少年的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论证了自陈法1(Self-Report Methodology)在中国社会的可行性。当前,欧美已经形成了参加青少年团伙、暴力特质2(Violence Specialization)和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理论,这些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是值得我们检验的课题。通过构建理论框架和运用多层次反应模型来分析参加青少年团伙和违规行为(特别是暴力特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过去一年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承认有过违规行为,11%的受访者自称参加了青少年团伙。青少年是否参加青少年团伙,直接影响到他们是否实施违规行为和是否具有暴力特质。基于多变量分析发现,自控力差、问题家庭、对父母和学校的依恋、家长监护和同伴的违规行为弱化了青少年团伙对青少年的违规和暴力行为的影响。但是,青少年团伙成员的违规行为和暴力特质的对数发生比(Log Odds)更高。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团伙犯罪的发展变化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团伙犯罪的发展变化有:向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演变的趋势、暴力程度上升、青少年团伙犯罪突出、多元化等特点。影响团伙犯罪发展变化的因素有:历史上民间秘密结社的传统及江湖侠义等非主流文化、打击力度、非法经济等。抑制团伙犯罪发展需要大力宏扬主流文化、加大打击力度、取缔非法经济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最近,通过对江苏省泰州市近年来23个青少年犯罪团伙130个团伙成员的调查剖析,发现在当前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团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校园暴力以团伙的形式出现,是日本校园暴力泛化阶段的显著特征。校园暴力团伙经历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阶段,交友集团的不良化、不良行为的暴力化、暴力集团的组织化使得校园暴力日益严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消解校园暴力团伙的存在基础及环境,是促进其分解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日内蒙古公安部门破获一起特大团伙强奸案,破获强奸、轮奸案件32起,涉及犯罪成员22人、被害人32人。本文着重对该系列案中已遂未遂案件、被害人报案情况、团伙形成发展情况、团伙成员情况、被害人情况、作案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加强青少年尤其近郊、农村青少年法制教育;加强外来打工妹的管理和防范意识;加强娱乐场所等社会面的管理等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6.
如果子女是街头团伙的成员并有不法行为,父母将受到刑事起诉并被监禁.这是加州最近实施的一项法律.美国民事违法联合会的律师们认为,此法律没有让家长充分意识到其责任;也有的认为,此法律不利于低收入的家庭.但法院认为此法律的目的是调动父母的积极性,更好地拯救青少年.法律中明确规定了父母的具体责  相似文献   

7.
近年中国的帮会团伙呈现出犯罪国际化、活动隐蔽化、纠合方式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特点。作为一股反社会的犯罪组织,帮会团伙犯罪成员主要以男性青少年为主,女性青少年犯罪近年呈现增长之势;从职业来看以无业失业和流动人员为主。帮会团伙犯罪是各种社会矛盾和诸多社会消极因素综合反映,流动人口、失业人口,贫富分化严重,价值观念失范,社会控制和管理存在漏洞等是帮会团伙犯罪的诱因。控制帮会团伙犯罪必须从治标与治本两方面着手,才能使社会发展协调有序。  相似文献   

8.
以1997年美国青少年跟踪调研项目的数据为基础,采用自陈法,统计了美国5至17岁青少年帮派成员的相关情况。调研发现,2010年,美国共有1,059,000名青少年帮派成员,占美国青少年总数的2%,14岁是青少年参加帮派的高峰期,占所有青少年帮派成员总数的5.0%,每年大约有401,000名青少年参加帮派,378,000名退出帮派,流动率为36%;美国官方统计的数据严重低估了青少年帮派成员的数量;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制订相关预防措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对外来青少年团伙犯罪与本地青少年犯罪团伙在其形成、发展以及犯罪手段等诸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规律和特点,寻求更好的预防、矫治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方法和途径.1992年至1995年,上海市闸北区法院判决的168件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团伙犯罪为80件,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47.62%.近几年青少年团伙犯罪案件逐年递增,目前仍呈上升态势.参见下表:  相似文献   

10.
美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旨在介绍美国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文中除了介绍其不同于成年人的司法制度之处以外,还特别介绍此制度近期的发展,着重于停止按未成年人司法程序审判(移交成年人法庭)、校园暴力、未成年人团伙及“三击不中”政策等。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或未成年人参与成年人团伙犯罪)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一种新形式。这种犯罪既不同于犯罪集团,又不同于以往常见的一般犯罪团伙。在其形成、发展以及犯罪手段等诸方面有自身的特征。认真分析和把握这种特征,是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介绍美国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文中除了介绍其不同于成年人的司法制度之处以外,还特别介绍此制度近期的发展,着重于停止按未成年人司法程序审判(移交成年人法庭),校园暴力、末成年入团伙及“三击不中”政策等等。  相似文献   

13.
据最新一项社会调查结果,进入90年代以来,对家庭内部成员,特别是对妇女进行暴力侵犯的事件,发生率比80年代上升了25.4%,其中恶性的人身伤害事故约占20%──30%。还有一项统计资料显示,我国2.6亿个家庭中,每年约有10万个家庭因存在暴力而解体。1994年10月我国第一条家庭暴力投诉热线在北京开通,妻子投诉丈夫虐待的占87%。显然,这种被称为“家庭暴力”的问题,正在毁灭一个甚至多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已成为有关国泰民安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家庭暴力的界定与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校园暴力问题在近几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暴力的施者和受者绝大多数都是正处于花样年华的青少年,而原本应该安全宁静的校园也日日笼罩在暴力的阴影之中。如何防治青少年校园暴力问题,如何建立起完善的青少年校园暴力预防系统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探讨的重点。鉴于青少年心理状态的特殊性,结合心理学研究成果探讨青少年校园暴力防止措施的完善将会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5.
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消除青少年暴力工程”以减少青少年暴力行为为目标,以预防、介入和执法为方法,市长和市民共同参与,全市范围的活动有声有色,其设立社区行动组,开通少年接听热线,创办青少年警校等做法对我国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喀山市各地区青少年团伙犯罪问题已经使得喀山居民忧心仲仲。通过对他们共同喜好的环境进行监视,我们对这些青少年团伙与犯罪领域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进行了非常全面而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据亚文化的视角,“熊姐”事件体现了“校园暴力”生态、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心理结构等亚文化图谱,也警示校园暴力正成为青少年亚文化的重要方面。对社会角色的认知和扮演错误,是校园暴力发生的亚文化动因,据此可以有针对性地从正确认知、心理干预、自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18.
传媒暴力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社会化有负面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阐述了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社会化负面影响的几种主要表现,分析了限制传媒暴力困难重重的原因,并就如何限制传媒暴力的负面影响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早期媒介社会学研究成果之一,即媒介效果的三种模式,分析了媒介暴力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及其互动过程.认为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有时并不是简单直接的.从更深的层次看,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缺乏一个健康成长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有直接的关联.因此,我们不能停留于对媒介的道德谴责上,而要把预防青少年犯罪重点放在为青少年创造健康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上,从而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自觉抵制媒介暴力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社会化有负面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阐述了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社会化负面影响的几种主要表现,分析了限制传媒暴力困难重重的原因,并就如何限制传媒暴力的负面影响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