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鄂赣苏区鼎盛时涵盖40余县,拥有人口300万左右,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苏区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苏区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在极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在经济工作方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2.
金寨是全国有名的三大将军县之一,鄂豫皖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的第二大苏区,以往的党史对此地苏区的历史叙述不够全面、充分,较多地讲它“左”的错误,因此辩证地看待这段历史,全面分析和评价金寨、鄂豫皖在党史上的地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湘鄂赣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苏区之一。湘鄂赣苏区的十年浴血奋斗,在土地革命战争史、中国苏维埃运动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湘鄂赣苏区是最早进入游击战争的南方主要老苏区。湘鄂赣苏区的游击战争,历经艰难困苦局面、艰险残酷考验、艰苦卓绝斗争,谱写了湘鄂赣苏区史最为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深入探讨湘鄂赣苏区游击战争的特征,对深化湘鄂赣苏区历史地位和突出贡献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湘鄂赣苏区鼎盛时涵盖40余县,拥有人口300万左右,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苏区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苏区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在极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在经济工作方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5.
金寨是全国有名的三大将军县之一,鄂豫皖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的第二大苏区,以往的党史对此地苏区的历史叙述不够全面、充分,较多地讲它"左"的错误,因此辩证地看待这段历史,全面分析和评价金寨、鄂豫皖在党史上的地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宁清归,是宁化、清流、归化(今明溪)三县的简称。宁清归苏区位于闽西地区的北部,赣闽两省边界武夷山脉的东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它在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直接领导下,由中央红军结合地方的党和武装开辟起来的。它是中央根据地中形成较早、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苏区之一。毛泽东在一九三○年所作《如梦令·元旦》词:“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就是关于这块苏区的描写。近年来,党史界对宁清归苏区历史的研究有所进展,然而也有不少缺漏。如:中国革命历史薄物馆标示的“中央苏区地图”中漏掉归化等县;最近出版的《江西党史  相似文献   

7.
铜鼓苏区是湘鄂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巨大影响和红五军的直接帮助下,铜鼓苏区的武装斗争得以蓬勃发展。无论在大革命的酝酿时期,还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苏区全盛时期以及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都有其鲜明特征。铜鼓苏区武装斗争为湘鄂赣苏区的发展巩固作出积极贡献,奠定了铜鼓在土地革命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党史文苑》2006,(7):F0002-F0002
为向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献礼,进一步深入研究江西苏区时期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为配合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有效的历史借鉴.经中共江西省委批准.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本室和赣州市的党史业务骨干及省委党校党史党建的专家教授共同编写了《江西苏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一书。  相似文献   

9.
江西的苏区,在我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中,具有关系全局与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江西苏区的历史,很多方面的因果关系,已经大大超越了地方党史的范围。因此,对江西苏区史的研究历来受到海内外的关注。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党史界对江西苏区史的研究,已有长足的进展,出版了许多研究专著,征集整理了不少资料专辑,发表了一批专题论文。这样的基础,既为我们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整体上,深化对江西苏区史的认识构成了前提和条件,更为我们拓展对江西苏区史程因果关系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再思考。为此,现陈述我们对以下两个问题再探究的看法,期盼专家、同仁的教正。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标语宣传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动员的重要手段。在苏区,标语可以说是遍及城乡,无处不在。1934年.贵州沿河县邮局局长曾对湘鄂川黔苏区的标语宣传做过这样的评说:“标语之多,满街满衢,门窗户壁,书无隙地。”苏区标语宣传之盛况,由此可见一斑。我们知道。标语宣传是苏区特定年代革命斗争的需要,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部“浓缩的党史”,而且可以窥探到那个年代生活的历史脉落。  相似文献   

11.
陈锋  左良 《党史文苑》2016,(5):42-43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革命中心,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这里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及湘赣、湘鄂赣、闽浙赣等革命根据地。为解决工农武装力量的军需和根据地内部的民生问题,支持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与发展,共产党人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各根据地建立了苏区的财政、金融体系,发行了苏区钱币、战争公债  相似文献   

12.
将社会史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引入党史研究,近年来逐渐得到党史学界的重视,并且在某些研究领域也开始运用。在如何利用社会史研究成果来深化党史研究问题上,北师大教授张静如先生曾在《历史研究》1991年第1期上发表题为《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的研究论文,强调应当“利用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的成果,从社会生活诸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形成某个重大历史现象的复杂的综合的原因,并描述其产生的影响在社会诸生活领域的反映。”文中还特别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研究为例,认为深化对苏区的研究,可以从社会史研究的角度,审视“近代中国农村的变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关系、中国农民的特点、家庭制度、血缘关系、宗教影响等诸多问题。”把苏区研究置于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3.
鄂豫皖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广大军民在根据地的发展与革命的实践中铸就了以听党指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精神。在根据地发展的各个时期,苏区革命精神为根据地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支撑。作为苏区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的集中体现,鄂豫皖苏区革命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维埃区域的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开展体育运动,注重通过体育运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各级领导积极提倡体育运动,宣传体育运动的好处,并带头参加体育活动。苏区体育是党和政府有组织、有目的、分层次、讲文明的全民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5.
<正>福建是苏区党史大省。我"走走党史"多次来贵省考察。仅从新世纪以来算起,这是十到福建了。尽管考察了不少苏区县,但对福建苏区党史及其红色文化的许多情况仍不甚清楚。借此参加"中国革命历史与红色文化传承"论坛之机,就修好福建苏区党史,弘扬苏区红色文化谈点个人不成熟的想法,与大家研讨。  相似文献   

16.
崇安(今武夷山市)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苏区之一,曾是中共苏区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历史上的中央苏区,是指以红都瑞金为中心的“毛泽东朱德式”的红色政权。今年4月.是崇安苏区进入中央苏区县76周年,本文就崇安苏区打造中央苏区县经过三次历史性的转折综述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江西战斗了七年,这是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立下卓著功勋的七年。一是突破了"城市中心论"模式,最早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到乡村的转移;二是创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使之成为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三是开辟了中国版图最大、人口最多、军事力量最强的革命根据地,使之成为"全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四是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五是创造了中国革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取得了一至三次反"围剿"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七年,是毛泽东同"左"倾错误作斗争,从困境中奋进,百折不挠,走向辉煌的七年。正是基于此,使他从一块根据地、一支军队的领导者,最终成就为全国、全党、全军的最高统帅。然而,这七年,毛泽东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有沉痛的教训,在党内肃AB团与富田事变中,他既有失误.又为纠正这一错误作出过努力。客观公允评价江西苏区时期的毛泽东,对我们今天全方位、多视角深化领袖人物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过去党史界一直认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苏区是指弋阳、横峰、信江地区,而早期1928年赣东北特委书记饶漱石、黄光领导的赣东北苏区主要是在都昌、湖口、彭泽、鄱阳这边,并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赣东北第一游击大队,成立了赣东北革命委员会,进行了土地革命,开辟了红色苏区,"湖口暴动"攻占了县城,影响全中国。而这辉煌一页,主要是在赣东北特委领导下,邹觉民主席和中央特派员起了重要作用,对这段党史我们应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深入挖掘并利用好红色资源,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抓手。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湖北的黄石阳新、大冶为中心领导创建的重要红色割据区域,是当时全国六大苏区之一湘鄂赣苏区的中心。黄石龙港地区有着辉煌的革命历史,遗留了大量红色文化资源,记载了黄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苏区、建设苏区、保卫苏区的光辉历程,是一座“天然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和不可多得的党史学习教育大课堂。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与苏区精神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以实际考察为基础,立足于中央苏区,以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的发展历史为线索,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发展阶段分为四个时期,总结了中央苏区的特殊历史贡献,对这段历史中形成的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作了科学界定。同时对研究苏区精神所涉及的提出依据、中央苏区的名称、党的“左”倾错误、苏区精神与其他精神的关系等难点问题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