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即将受到提拔重用的官员.分管房地产等高危岗位官员,可能成为我国官员财产公示的“先行先试者”。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马敢表示.监察部已在起草“官员财产公示法”的建议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官员“雷语”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物价高吗?有官员称.国人就得承受“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的“三高”:房价贵吗?有官员反复称.中国的房价其实不贵:反感强行拆迁吗?“没有拆迁就没有新中国”.“不强拆知识分子吃什么”:对待违反计生政策的公民.有官员咆哮“我想怎么剁就怎么剁”。凡此种种.令公众感觉到.这类官员说话.专...  相似文献   

3.
廖荣国 《求贤》2009,(11):52-52
我在想.既然官员财产公开已成一种良知.在明确颁布实施有关官员财产公开的法律、规章制度之前,偌大一个中国,有没有一个官员敢于第一个公开自己的财产的?如果有.不论这个人是谁——  相似文献   

4.
安同澍 《求贤》2011,(12):16-16
无法否认.当今官场已经形成了独特而强大的“应酬文化”.尽管政府禁、官员怨、家人烦,但仍愈演愈烈。尽管应酬频繁导致伤身败兴.但一众官员仍被这股应酬大潮裹挟着疲于奔命.个中原因耐人寻味。一位官员说得好:“谁愿意喝得嗷啊乱吐呢?可是如果不去应酬,怎么联络感情?怎么疏通关系?怎么拓展人脉?”  相似文献   

5.
孙瑞灼 《奋斗》2008,(10):62-62
为防止官员以公职谋取个人利益,香港特区政府规定负责协助行政长官制定政制的行政会议成员.须每年申报其资产、物业及任何实质利益供公众查阅,这就是香港的官员利益申报制度。它让官员的私产置身于阳光下.接受公众的监督,避免了贪贿的可能。香港多次被评为“全球最廉洁的城市”.这一制度可谓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江西、湖南两地发生的问责官员“复出闹剧”引发公众对官员问责复出制度的质疑。日前,在《法制日报》视点版与搜狐网联合开展的调查中.对“如何看待问责官员复出”进行了深入讨论。回答“你对目前问题官员的问责怎么看”这一问题时。有97.98%被调查者认为,“不满意,很多问责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7.
面对一个诱人的大项目.一些急于招商引资的地方官员都会喜出望外,甚至晕头转向。梁成志、李耀庭等伙同几个香港人,利用内地一些地区招商引资的迫切心理.作案16起.敲诈勒索8个省、市的党政官员及国企领导钱财近千万元。  相似文献   

8.
《廉政瞭望》2014,(15):60-60
廉政嘹望:公车改革方案公布以后.很多官员尤其是基层官员比较有意见,您怎么看待他们的反应呢?叶青:一个县里的官员,如果不是县委书记、县长,在这次车改中确实比较麻烦。  相似文献   

9.
官员患抑郁症.一直以来总带有一丝隐秘性,但是连续不断的官员因抑郁而自杀的事件.反向催化了社会公众对这一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8月12日,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实名举报国家食药监总局原局长邵明立在“金银花”更名上有腐败问题。近两年来,算上这起举报,引起社会较大关注的社会各界人士实名举报官员案例至少已有29起,而“官员实名举报官员”是其中一部分.他们成了官场的另一道风景。记者梳理新世纪以来官员举报官员情况,发现举报者结果各异,他们有的达到举报目的.有的因举报吃了官司,有的为此丢了性命。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转型时期.官员的道德自律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关键所在。官员的道德自律主要体现在党性自律、敬业自律、行为自律和清廉自律等方面.目的在于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行政水平和行政质量、官员的道德自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保证,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事业成败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闵良臣 《学习月刊》2010,(11):41-41
今年5月上旬出版的第12期《人民论坛》杂志的封面,赫然印着一个大标题:《中国官员的“网络恐惧”》。当读了这个标题下的内容后.发现这篇文章把网络与官员的关系以及当前官员如何看待网络的心态进行了比较充分地揭示。不管我们的大小官员。从这“揭示”中到底能受到什么启发.得到什么教训.但有一点我们不可否认.  相似文献   

13.
阮直 《学习月刊》2013,(21):14-14
退休的官员首先是人.与公民享有平等的尊严与权力.法律没有禁止的事情他也可以干。但官员作为我们行政体系中的执行者.在某种层面上又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一些发达国家更是这样,每个公民的个体行为只要不是违法的.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国家公务人员除外。政府官员要是在企业兼职,或做了顾问之类的虚职都要遭到质疑.并马上自己辞职。当然.在夜总会把守大门除外,美国高地市的市长一度因“官不聊生”,  相似文献   

14.
官员财产申报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一直处于被持续关注的范畴。 官员财产公开是一条国际通用的、行之有效的“阳光法案”。在吏治清明的国家.官员及其家庭成员的信息也并非单纯的个人隐私,而是一种公共资源,而公众有权知晓这种公共资源信息。就目前来看,我国官员从财产申报到财产公开还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司马童 《党员文摘》2006,(12):19-19
一位在中国做生意的德国会司经理回国后在当地媒体发表感言:“在中国。要想办成事。非得与官员打史道。容易的时候,官员一句话,项目立刻通过。难的时候,哪怕一点小事,也得跑断腿。”于是,很多外国大公司最终找到“窍门”.纷纷成立了专门与官员保持联系的部门.  相似文献   

16.
《党风建设》2001,(3):21-22
被国内外舆论密切关注的厦门走私案(亦称“4·20案)2000年9月13日上午在福建省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首先开庭审理。据悉,由于涉案官员多达数百人.其中包括六名省市级官员.因此该案的审理将在福建漳州、厦门、泉州、莆田、幅州分别开始。  相似文献   

17.
山公 《共产党人》2004,(10):40-41
查处贪官手不软,反腐败进入强势时期 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出现的贪官刘青山,张子善.到2003年被执行死刑的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日渐激烈。2003年.省部级官员违纪违法个案上升到两位数。由此表明,中国反腐败斗争依然形势严峻.任重道远。高级党政官员因腐败不断被查处,群众在受到反腐败成果鼓舞的同时,又痛心疾首。政府官员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许有账可算.但腐败分子造成的政治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18.
曾辉 《廉政瞭望》2014,(14):36-37
随着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查办日益透明,近年来.媒体披露了多名违纪违法官员“两规”前最后的露面场所,有住宅、单位、饭店、机场等。其中,涉案官员在会场被带离的情况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9.
晚明官员们的黑色收入.除了历朝历代都免不了的下级向上级打点.以及利用工作之便贪污国家款项这种普遍性贪腐外,还有一些见诸正史和笔记的向民间直接捞钱的方式。这些官员为了从老百姓那里攫取钱财.其手段之下作.心肠之毒辣,名目之荒谬,都让人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9,(7):18-19
1.明确问责的前提。划定官员责任。问责需要有前提,这就是要明确责任。瑞典公共管理局把瑞典的政府部门及其官员的责任划分为三类,即:法律责任、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法律责任又具体分为刑事责任、赔偿责任和纪律责任。政治责任主要是指民选官员应该对其政党及选民负责,内阁成员应该对议会负责。道德责任是指官员必须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严格自律,树立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