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委员建议:希望政府官员就任、离任时都发表讲话和感言,给群众作个交待,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和规范.离任是观察为官者的一面镜子,其政绩的有与无、虚与实,都将在此时"水落石出".官员离任之时.组织部门给予有形的鉴定,老百姓给出无形的口碑,都是对离任官员的评价.相比较而言,后者更为重要.官员离任感言,往往引发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杜放  桑彤 《政府法制》2014,(22):50-50
去年10月中组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下发以来,A股上市公司掀起独立董事离职潮。据记者统计,300余家上市公司已发布近260名独董的离任公告,其中“官员独董”120名左右,但也有不少上市公司的“官员独董”依然在职。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把“民肥官瘦”还是“官肥民瘦”当作衡量一个官员廉洁与否的基本标准,大致不会有什么错。现实中,为什么“脑满肠肥”的官员给面有菜色的群众做廉洁报告,效果总是不佳?其症结在哪里?笔者曾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加拿大某市有一个沿袭数百年的惯例,每一届市长上任时都要称称体重,离任时再称称体重。如果几年市长下来,城市“涛声依旧”,自己却体重大增,吃成“万元肚”,就会引起舆论大哗,公众一片指责。诚然,如此评价一个官员,不免机械武断,但细细思量也不无道理。当个十万上百万人口城市的市长,日理万机,殚精竭虑,昼…  相似文献   

4.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副广为传播的楹联,表明要真实考察官员的“政声”,需有一定的时空条件。“政声”,为什么要在“人去后”识别呢?这是因为,当官员在位时,手握支配属下的权力,人们不免心存顾虑,不敢直言评价,往往是“栽花多,挑刺少”,只有当官员离任后,才敢发出真实的声音。至于要在“闲谈中”方能很好地显示“民意”,则是由于“闲谈”是最无拘束的,人们的看法能够得到最自由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胡昌方 《中国监察》2013,(18):64-64
“来时萧索去时丰,官帑民财一扫空。只有江山移不去,临行写入画图中”。这首打油诗,对贪官污吏的形象进行了惟妙惟肖的讽刺。官员离任时,最能看出其是否清廉。历史上许多清官在离任时给人民留下一个清廉的背影,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植群 《中国律师》2002,(10):67-67
官员和商人都是古老的职业,在中国少说也有几千年历史。官员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是为官场,商人经商做生意的地方是为商场。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商场有商场的规律,本无必要把两者拉在一起。但笔者最近听到一种说法,叫“官场如商场”,这个提法颇值得推敲。持此论者的理由是:现在的官场和商场联系紧密,官商结合,亦官亦商,区别不大:官员和商人都以发财为目的,商人做买卖,官员也做买卖,只不过商人买卖的是商品,官员买卖的是权力和职位。君不见,有一官员说过一句名言:“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君不见,用钱买官已屡见不鲜?言之者…  相似文献   

7.
贪官与情人,几乎成了一对畸型的双胞胎,大多贪官不是金屋藏娇包养“二奶”,便是风流成性,情人一串。据有关人士透露,近年来查处的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受贿案中,几乎每人都有情妇。在广州、深圳等地查处的 102起官员贪污受贿案件中,被查处的官员几乎都包养了“二奶”。那么,这些“情人”是冲着什么与贪官们勾搭到一起的呢? 一场场可耻的交易   美貌赢得“经济效益”。这是权色交易中的普遍现象,一些人用美色巴结官员,是为了利用官员手中的权力产生“经济效益”。成克杰案便是典型一例。成克杰与李平 1992年勾搭在一起后,李平便利…  相似文献   

8.
离任审计对于评定离任干部的德、能、勤、绩有着重要作用,且是廉政的监督手段。可是据笔者了解,目前有些上级单位和部门对下一级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有一些不正确的心态:其一,离任审计的对象为领导干部,既然上级领导要调整其工作岗位,早已由上级领导决定,离任审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二,离任领导的升调与否,与审计人员无多大利益冲突,因而有的审计人员工作不认真,应付走过场;其三,离任的领导干部都有关系网,如果审计中吹毛求疵,来日与己不利。这些心态导至离任审计走过场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严重背离了离任审计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椿桦 《政府法制》2009,(20):43-43
河南固始县2008年公选的12名乡长大多是当地官员子弟,让人感觉有“继承”之嫌。固始县委组织部部长周辉回应媒体采访时反问:“公选符合程序,难道官员之后就无权当选吗?”判断官员之后当官是否合理,关键要看其官位是怎么“选”出来的。很多国家都出现过“父子总统”、“官员世家”什么的,但由于他们经受了选民的检验,  相似文献   

10.
外逃贪官     
储信艳 《政府法制》2014,(10):46-47
20年来中国出逃官员最高级别至省部级,案件多发区集中在与经济相关的政府部门、国企和金融机构。出逃官员,尤其是高官的最终落脚点多为发达国家,出逃前多有筹划,部分官员已经“裸官”,出逃前妻儿甚至亲戚都已定居国外。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的追逃网络逐步铺开。贪官外逃越来越难。  相似文献   

11.
游宇明 《政府法制》2013,(27):20-20
在现代社会中,官员的“三公消费”最容易引起争议。现代社会中所谓“三公消费”指的是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表面上看,“三公消费”似乎都出于公务需要,实际上彰显的是官员的贪婪和权力的霸道,这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封建意识有着内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参加过一个反腐专题调查,据一些地方和部门反映,时下有些官员很热衷于“傍情人”,以有“情人”为荣,甚至攀比其年轻、相靓,将此视为有板眼有本事的表现。某官员在一次同僚聚餐中津津乐道“情人”时,仗着酒性嚷嚷道:“下回,咱们都把情人带来瞧瞧,看谁的情人像西施,谁的像五八怪……” 有人说,官员“傍情人”是反腐中一种“新动向”。其实,这又有何“新”可言呢?近年来,被查处的腐败官员诸如“皇城脚下”的陈希同、王宝森,“海南巨贪”戚火贵,“湘南烟王”黄大康,风流成性的孟庆平,以及女性贪官如河南的副市长陈桂玲…  相似文献   

13.
看到“重庆市原市长王鸿举辞去市长职务时,亲自到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宣读辞职报告”的报道,颇感新鲜,并对王市长的人大意识颇有感慨。王鸿举的举动,表现出了政府领导人接受人大监督的胆识和气魄,使我们从中看到了政府尊重人大、理解人大、责任意识的增强,值得称道,这对强化人大的任免权和监督权无疑具有积极意义。笔者以为,这种离任政府官员到人大“辞行”的方式,应当成为一种制度,加以规定推广。  相似文献   

14.
郭建 《中国检察官》2007,(11):74-74
近日.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涉嫌重婚罪一案在北京法院首次开庭,与以往此类高官均以经济问题被追究法律责任不同,邱晓华涉嫌犯罪的罪名是重婚罪,而此罪最高刑期只有两年。在近些年来的腐败官员名录中,省部级高官因涉嫌重婚犯罪被追究的,邱晓华还是第一人。回顾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多数腐败官员都是因为有了经济问题之后才查出作风问题,无论是成克杰、胡长清、何闽旭还是毕玉玺、李真等,都是先拔出了经济问题的“萝卜”再带出作风问题的“泥”,很少有官员仅仅因为作风问题而受到追究。当然并不是说官员们的生活作风问题不应受到法律规制,事实上官员的个人生活是否检点不仅仅是个人自己的问题.更关乎党风、党纪和民众的信任,应当予以规范.但是一个收受数十万礼金的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15.
高荣伟 《政府法制》2013,(20):18-19
无论哪个国家,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都难免要与政府部门的人打交道。但老百姓往往可能不满有关公务员的态度与处理手法。为此,不少国家或地区均设有投诉官员的机构——“冤情大使”(OMBUDSMAN),负责处理老百姓对公务员的投诉。澳大利亚就是其中做得比较好的国家之一。投诉官员制度最初是由瑞典人发明“冤情大使”是由瑞典语“诉冤的官员”引申出来的,实行任命制。“冤情大使”由总督直接任命,主要由有威望和影响的社会名流担任。规定任期为7年,到时必须更换。某个行业的“冤情大使”是由该行业的行业委员会任命的。  相似文献   

16.
《法律与生活》2012,(20):19-20
在官员财产不公开的情况下,公众对官员廉政与否存在怀疑,官员身上任何一件物品都可能像手表那样成为一个麻烦。 名表、眼镜、腰带……一件件身价不菲的衣着饰品,让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深陷“多宝门”,被眼尖的网友顶成了新闻的“主角”。经陕西省纪委调查,杨达才因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撤职。在官员财产公开的情况下,收入和财产可以解释所有之时,戴什么表是官员的私事,网友无须大惊小怪。在官员财产不公开的情况下,公众对官员廉政与否存在怀疑,官员身上任何一件物品都可能像手表那样成为一个麻烦。  相似文献   

17.
燎原 《政府法制》2012,(3):12-14
在同僚当中,肖桂围是个异类,他开博客、发牢骚、写官场感言,最近还联络了几百个全国各地身处官场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80后”,他们打算自费出本书,把各自的从政经历和感悟集中起来表达,名字就叫《“选调生”眼中的官场》。  相似文献   

18.
刘经靖在《河北法学》2007年第2期上著文说,就国家而言,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不是官员而是法律。因此,应该以法律来规范国家的治理,以法律来限制、控制权力的运作和操作,以法律来监督统治者、官员的执政,以法律来界定其权能和职责。抓依法治国的措施落实,官员、执法者依法办事是主要的。在抓“官”与“民”的观念转变中,抓“官”的观念转变是第一位的。比起掌握执法权力的官员,老百姓终究是处于弱势地位,任何时候都如此。不能把依法治国的重点放在治老百姓上。  相似文献   

19.
卡卡 《政府法制》2014,(11):32-32
美国大多数地方官员行事很有规矩,甚至显得“死板”,有三种主要表现。一是死抱做官信念。美国自建国以来,由华盛顿、亚当斯、杰斐逊等开国者制定的“大社会小政府”原则始终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政府的职能是为民众服务,官员(包括总统和州长)都是百姓的雇员、人民的公仆,必须一心一意为民众办事,民众不满意可以随时更换,  相似文献   

20.
高荣伟 《政府法制》2014,(12):31-31
“官邸制”,是一种官员住房制度,在西方圆家已经普遍采用,且已实施多年。官邸,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官员在任期内提供的住所,官员本人没有产权。如美国白宫、法国爱丽舍宫和英国唐宁街10号、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等都是典型的官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