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情与理是短篇小说理论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作为短小的叙事性作品,它要在相当有限的篇幅内,通过对于生活片断的集中、凝炼和简约的描绘,艺术地展现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的风情画面,给予人们以思想的启迪,感情的激荡,产生一种“令观者心神飞越”(鲁迅:《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的艺术魅力,就不能不在多方面作匠心的  相似文献   

2.
拥有自己     
陈思炳 《江淮法治》2014,(17):58-58
当一只杯子装满牛奶时,人们往往会说这是牛奶;当杯中装满果汁,人们常常又说这是果汁;只有当杯子空空如也,人们才会说这是一只杯子。这使我想起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临终前所发出的一番感叹:“现在我终于明白,人生只需拥有够用的财富就应该去追求其他与财富无关的东西,比如感情、艺术或者儿时的梦想,无休止地追逐财富只会让人变得贪婪无趣成为一个变态的怪物,这便我一生的写照。”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生活中,“法、纪、理、情”如同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每一个人。人们的思想、言语、行为,往往会被这四个字所左右,并在这四个字的矛盾交织中做出选择。坚持“法、纪、理、情”的和谐统一,应该成为每一个有理智和思想健全的人的行为规范。然而,有些人有些时候往往难以把握好情与理、情与纪、情与法的关系,为情所扰、为情所困、为情所迷、为情所累。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仅从感情的角度,而要从法律、制度、理性的高度来对待和处理问题。否则,就会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危害。法大于天,情入于微。处理好“法…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的奠基者姚斯说文学史即文学作品的消费史。一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消费者即读者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标准决定了某一作品在那一时代的抑扬 ,左右着某一作家在那一时代的尊卑。而时代气候对读者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标准的影响是巨大的 ,刘勰说 :“时运交移 ,质文代变” ,(《文心雕龙·时序》) ,他认为建安文学“雅好慷慨”、“梗慨多气”的优秀特色是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他说的是时代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但我们不难理解 ,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特色就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标准。对于唐代文学的发展 ,多…  相似文献   

5.
树·阳光·二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结论,就是人们懒得继续思考的地方。许多被奉为通说的原理,细加推敲,并非如我们预想的那样完美,“思想——表达二分法”即属一例。“法律保护作品的表达,而不保护作品的思想”,给予了一种暗示:法律有能力保护思想,只是不予保护而已。在实践中,不少判决也宣称:被告之所以不构成侵权,是因为仅仅利用了原告作品的思想。言外之意是:法官有能力判断何谓“作品的思想”。毫无疑问,作者在创作作品时多半试图传达某种思想,但这种思想除了作者之外任何  相似文献   

6.
1984年,巴金先生在第47届国际笔会大会上发表‘哦们为什么写作”的演讲,倡议世界各国的作家们回答“为什么我们写作”。巴金说,“每个作家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通过创作实践,追求真理,认识生活。为什么写作?每一本书,每一篇作品就是一次的答案。……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改革开放及中国法制重建,随着民主与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律师业恢复重建,并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蓬勃发展。短短二十年间,律师制度就完成了与国际接轨,广大律师活跃在国家政治、市场经…  相似文献   

7.
人们都把《牡丹亭》视为汤显祖“以情反理”、反封建的代表作,把“情”局限在杜、柳梦中欢会上,而忽略了还魂以后的众多出目。还魂之后所表现的是汤氏的人生见解、实践人格,概而言之,即“鬼可虚情,人须实礼”;内涵也有三端:婚姻规范、皇权至上、社会秩序。要之,《牡丹亭》所表现的作者理想是以情风世,但不拒斥理,不反理也不反封建,主情而不纵欲,从而使汤氏与晚明纵欲文士大有区别。剧中没有流露“批判”的创作意向。从汤显祖的总体思想来看,“情”是核心,但其内涵又是含混、复杂的,包涵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甚至有采补说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从人性上说,人都是喜新厌旧的,而婚姻则要求人们天长地久;从感情上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而人的感情又是丰富的、难以琢磨的;从社会来说,人们处于现代社会给他们提供的广大和多方位的接触空间中,不接触异性是不可能的……从这几方面来看,出现婚外情似乎是可以理解的。在这里,我们无意评论“第三者”的是是非非,但是,由婚外情所引发的犯罪则不仅仅是个人的隐私,更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它值得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关注。人们常说“欲望是海”。茫茫世界里,我们无法杜绝欲望,但是庆幸的是,人都是理性的,用理智来掌欲望的舵,就能行好人生的船,愿你、我、他都是生活的好舵手。——编者  相似文献   

9.
屠格涅夫指出,文学创作要有“自己的声音”,这是针对作家要有自己的风格而言的,当然其中也包括语言风格。俄罗斯作家列斯柯夫论及语言时,更为明确地说过:“作家特别宝贵的东西就是他自己的声音,即他在自己的作品中用之代表自己讲话的声音。如果没有这种声音,那就是说没什么可探讨的。……但是,这种个人的声音,你们远不是从任何作家那里  相似文献   

10.
一个有鲜明艺术个性的作家,总是在创作实践中执着地追求“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独特方式。张弦就是一位这样的作家。以往,人们对他的爱情系列短篇小说独特而深邃的思想内容作了高度的评价,而对其别具一格的艺术特点似乎探讨不够,术文就这方面作一些粗疏的  相似文献   

11.
春天人人爱,我们检察人更是对春天情有独钟。说起爱春天的理由,检察人自有检察人的说法,与职业相连,与感情相伴,与梦想相牵。一草一木都有意,一山一水总是情。现在,就晒一晒咱检察人爱春天的N种理由。公诉如腊梅:一身傲骨一身霜一位诗人曾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足见人们很喜欢春天,不太喜欢冬天。但是,如果没有冬天的寒冷,哪有春天的温暖?就是进入初春,也不可小觑冬天对春天的爱意。你看这乍暖还寒的阵阵寒流,让多少病菌虫害  相似文献   

12.
人是感情动物。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能够交往、交际,就是因为人情使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人与人之间多几分情,多几分爱。没有情就没有社会,就没有世界。然而情的作用不是无限制的,在原则问题上,“情”应该退避三舍,而“理”应该首当其冲。不可让情遮住眼睛、遮住理智。总之,情可助人,亦可误人。比如某人违了法或犯了罪,让情介入其间,就会出现偏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大还是法大?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才有法律是无情的说法。在我国封建社会,舍弃亲情秉公执法之事屡有记载。…  相似文献   

13.
《伤逝》是鲁迅先生的一部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长期以来,人们对这部作品题材的独特性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是对鲁迅此时的总体的思想风貌却缺乏必要的注意。实际上,一个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总是或隐或显地体现于创作之中的。从作家的创作过程来看,特定的故事(题材)是假定的,而作家的思想却是特定的。因此,要较为确切地理解一部作品的思想意蕴,就必须将它纳入作家的思想系统中来加以考察。正如鲁迅所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文,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相似文献   

14.
“法律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术语,人们对它有不同解释。资产级级思想家把它解释成“心理的综合”、“合法感”、“法律感觉”等等,从而将它归结为人们非理性的心理现象,并认为它是不可思议的。如德国法学家耶林说:“法律意识和法律信念是为人民所不得而知的科学抽象”。苏联学者多将法律意识理解为法律观点的总和。如卡列娃认为:“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一定阶级的法律观点的总和,而在人民道义上和政治上一致的条件下则是全体人民法律观点的总和”。罗马什金认为,法律意识是:“传播于社会中的反映人们对现行法的态度的法律观点的总和”。我国法学界对法律意识的理解也不统一。有人说:“法律意识就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有人说,法律意识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也有人说: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和观点的总称”。还有人说,法律意识就是:“人们法律观点的统称。”上述观点虽然揭示了法律意识的基本属性,但是我们认为不准确,或者说不全面。其一:法律意识不限于法律观点。其二:用法律观点、法律思想、法律知识共同解释法律意识,外延重叠、层次不清。 什么是法律意识呢?我们认为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理  相似文献   

15.
创造社诸君的小说,往往带有浓烈的主观色彩,敢于火胆的自我暴露,重在直抒胸臆而轻于精雕细镂,一般说来多属为艺术的“表现自我”的作品。不过由于作家们的生活阅历、精神基石、艺术素养、个性特点和审美情趣又同中有异,致使他们的小说也呈现为各别的色彩。仅以他们的小说语言而论,郭沫若虽也受过日本“白桦派”自叙抒情小说的影响,但他的小说语言就富有诗人气质,积极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格调,惠特曼式的“喷火口”也依稀可见。因而其小说语  相似文献   

16.
<正> 人们常说“法律无情”,其实不然。法律既然是由人制定的,必然渗透着人的情感因素。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制定法律的过程,是一个将情感理性化的过程。情感与理性是一对矛盾,如果我们将情感与理性局限于法的领域,那么法律便是这对矛盾的统一体。对于情感理性化的结果的法律之中所包含的“情”,因为人们的利益范围不同甚至相互抵牾,所以,有时候谓之“有情”,有时候谓之“无情”。法律可以对人们共同的“善良情感”加以确认、鼓励和保  相似文献   

17.
胡祥甫律师的人品和能力,是用案例累积起来的。 一位朋友说,对律师来说,案例就像是作家的作品、诗人的诗篇、记者的新闻。它也是经济学家的数据、哲学家的思辨、政治家的政绩、企业家的产品。胡祥甫自己也说:“作家最美丽的语言是作品,律师最美丽的语言是案例。”  相似文献   

18.
把握你自己     
如果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识你自己吗?你一定会感到好笑。朋友,你先别笑,你还真的不一定认识自己。要说认识的话,那也是表象的你。 毛泽东同志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有自知之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问题的关键是你能否正确认识它。我们每一个公务员,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那就势必犯错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在评价某一个人时,人们好说:“这个人没有一点自知之明!”这就是说,这个人不能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有一句英语口号:Publish,or perish,其含义是,作品不发表就没有任何价值,因此要么发表(publish),要么销毁(perish)。在现代法制中,发表或销毁的权利被赋予作者,发表权的理论基础是极为清晰的:作品反映了作者的人格与思想,作者有权决定是否与公众交流自己的思想。如果作者拒绝这种交流,任何人不得强迫。 正如法国作家莫罗阿所言:“惟有抽象的思想才单纯,因为它是死的。”在丰富复杂的现实中,困惑往往取代  相似文献   

20.
谈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是与不同思想的人打交道的工作,它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性、感染力和情趣,需要饱含一种意蕴和哲理,还需要运用恰到好处的方法和技巧,以调动人们的感情,陶冶人们的心灵,引导人们的思索,启迪人们的智慧.本文从这项工作的方法艺术入手,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