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生态文明建设,贵州锚定高质量。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绿色经济,高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生态保护中推动高质量发展。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数据最有说服力。从"十二五"破题到"十三五"收官,再到"十四五"开局,透过数据我们能深刻感受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远志向: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41.5%提高到2020年的61.5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居全国前列;石漠化面积减少数量和幅度均居全国岩溶地区首位;绿色经济占比达到44%……"十年一曲生态歌",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而言,也是可圈可点的"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2.
正1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2016年8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批复。2017年7月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规划》的通知,规划项目总投资达7000多亿元。按照规划,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首要任务,坚持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生态融合、成果共享。为内陆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开放发展、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生态地区实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相似文献   

3.
赵建军 《当代贵州》2008,(10):40-41
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契机,把贵州的资源、环境比较优势转变成后发优势,从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主张,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遏制环境污染加重势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引导性、基础性、根本性的重大意义。建设生态文明,对于贵州这样一个欠发达、同时资源环境比较优势显著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积极探索走以生态促发展,以发展保生态的良性发展之路,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着力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厚植发展生态经济优势,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发出大生态时代的"贵州好声音",实现了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5.
正新发展阶段,贵州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必须牢牢把握生态优势,把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特别是要发展好林下经济,使林下经济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初在贵州考察时再次叮嘱贵州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文明为广大西部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表明,贵州的生态现代化指数从2000年排名第28位上升到2004年排名第19位。贵州走出的一条逐渐清晰的生态文明路径,证明了生态文明建设是西部地区的理性取向。  相似文献   

7.
尹辉 《当代贵州》2010,(3):17-18
<正>如何发挥贵州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加速将生态资源转换成发展的"生态资本"?"两高"的修建为贵州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两高"催热生态旅游业2009年,贵州旅游业再度实现突破。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占贵州GDP比例首次超过50%,旅游经济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相似文献   

8.
贵州旅游资源丰宣,旅游业极有发展前途。如何将贵州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振兴贵州民族地区的经济,从而促进贵州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既面临全国结构性生态环境问题,又面临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基本省情;既面临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后发赶超的紧迫任务,又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绿色转型发展的挑战。同时,山清水秀生态美是贵州最大的优势,是贵州的金字招牌,是最宝贵的财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嘱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把贵州"最大优势"巩固好、提升好、利用好,推动生态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高效利用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从贫困大省到GDP增速领先全国,从"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到"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贵州"逆袭"已成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亮点。贵州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牢牢守住生态底线,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不断优化经济结构,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要求贵州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06,(22):21-23
中央党校研究室主任梁言顺博士:努力建设生态经济大省发展需要立足于对省情的科学认识,石宗源书记讲的“欠发达、欠开发”的定位,非常有道理。贵州开发要找准主打的资源优势。贵州的生态经济应该成为一个首先开发的主战场,贵州食用的野生植物有500多种,具药用价值的植物有3700多种,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上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可以实现循环发展,保持资源永续经营。生态和经济是统一的,建议把建设生态经济大省作为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开发生态经济涉及到手段的运用。怎样充分利用高科技的成果来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是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市场机遇迭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态势持续向好。发展有压力,速度不能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调结构任务繁重,经济增速下滑隐忧凸显,提速增效成为贵州经济发展当务之急。连续多年高增长,贵州持续向前的基础得以筑牢,并向外界展示了一个发展滞后地区推动跨越、后发赶超的信心与毅力;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最大的资源是生态,最大的优势还是生态。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经济、深化绿色改革、厚植绿色文化……贵州的生态变革力量,落脚在每一户、每一村、每一城。开门见山,千重山、万重山、山外有山、山山相连。贵州最大的资源是生态,最大的优势还是生态。生态资源上的富饶,已然成为贵州绿色发展的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4.
岳振 《当代贵州》2014,(4):22-23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框架内,贵州有优势与条件,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能源、资源深加工基地和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区,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长江上游地区重要陆路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15.
赵俊涛 《当代贵州》2005,(15):22-23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其特点是山高坡陡、地形破碎、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这不仅对贵州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带来严重影响,而且由于地处长江和珠江的上游,对其中下游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也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搞好贵州生态建设十分重要.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着力推进生态建设,采取强有力措施,治理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肖露 《当代贵州》2008,(10):34-35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贵州农村一些地区正积极尝试和摸索富有地域特点的农村生态循环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为使社会各界了解贵州扶贫事业,了解贵州生态环境状况,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宣传贵州扶贫事业,宣传中华绿色版图工程全国首个生态示范基地、生态示范教育基地,增强社会各届对贵州扶贫事业的紧迫感,对生态环境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义务感,贵州省民族地区扶贫基金会等十八家单位联合开展环保、生态、扶贫主题活动,力争使贵州扶贫事业和中华绿色版图的伟大工程在贵州和整个华厦大地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次活动由以下单位联袂举办:贵州省民族地区扶贫基金会、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农业园区工作委员会、中国农村社区发展促进工程西部…  相似文献   

18.
正大生态是贵州三块长板之一,生态是贵州的底线和底色,也是机遇和红利。立足生态资源,促进产业升级,贵州各地在努力探索绿色发展新路。生态底线与发展底线一起守,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一起建。贵州将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写好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在弯道取直、跨越发展进程中,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从生态修复治理到生态法治、考核体制改革,都取得了引人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大生态战略作为新时期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如火如荼在贵州大地全面展开。一、大生态战略与贵州区域经济定位贵州的基本省情决定了"要始终坚持发展和保护两条底线",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在贵州石漠化片区,通过有效推进石漠化治理和脱贫攻坚,林下经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蓬勃发展,部分地区石漠化得到遏制,群众大力发展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五大脱贫产业,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被称为"地球癌症"的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贵州省石漠化地区涉及近50个县区,有近一半贫困人口长期在此生活。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