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殊 《瞭望》1986,(12)
在一次招待会上,我就经济外交的问题问一个发达国家的大使,他对驻在国和本地区的研究,是着重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 他有些惊讶,似乎对我的问题不大理解。他说:“我都研究。政治和经济是统一的,不研究经济问题,就很难了解政治问题,当然不懂得政治局势,对经济问题也难以有深入的看法。”他又说:“我的国家是靠进出口生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更关注经  相似文献   

2.
加强同经济界往来办好经济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殊 《瞭望》1986,(25)
有一次,我应邀参加驻在国某企业家俱乐部的聚餐会。老实说,我参加这样的活动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次聚会的企业界人士共有一百多人。除了少数政治家和经济官员外,大多数的企业界人士我都不认识,但一些发达国家的大使同他们却很熟悉,在会上很活跃。我认为,这样的会很有意义,不仅可以认识很多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经济外交实践中形成了非常丰富的经济外交思想,党的经济外交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对外经济交往理论,也为当前我国经济外交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党的经济外交思想,推动新时期我国经济外交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邱雯 《侨园》2005,(Z1)
即便走过25年的外交历程,张文朴仍戏称自己是外交界的“另类”,但一提及多年持节生涯,这位前驻加拿大大使对外交事业的热爱和自豪之情仍溢于言表。当78岁的张文朴大使端坐于红木椅中,向笔者讲述他弃理从文、又从教育转向外交的“曲折”道路时,老人显得有几分怅惋,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是外交界的另类!”  相似文献   

5.
应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克罗 地亚、斯洛伐克、阿塞拜疆和 乌克兰6国议会和政府的邀请,李鹏委员长于 6月 11日至 26日对上述欧亚6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次访问是为了贯彻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世界多极化倾向,是我国为进一步加强同欧亚地区国家关系、增加与该地区国家高层往来、巩固我外交阵地、扩大我对世界热点事务的影响所采取的重要外交行动。 中国政府在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之日即正式宣布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大使转任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南联盟重视对华关系,赞赏中国的…  相似文献   

6.
窦晓博 《学理论》2012,(26):5-7,27
随着全球化相互依赖的加强,科技、信息、经济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性逐渐加强,传统外交已不是解决国际问题的唯一有效方式。当前国际社会的许多新问题不仅要以一种非传统的视角来对待,更要依靠经济外交这一新的方式来加以解决。21世纪初期中国外交已进入了"外交促经济"的时代,如何利用经济外交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就成为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综合国力一部分,软实力的提升更是离不开经济外交的推动。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在经济外交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主题涉及到美欧日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外交研究。已有的研究存在概念的界定缺乏科学依据、理论分析缺乏统一的框架、理论框架与备选案例不能有机契合等问题。未来应加强经济外交研究中的国际规范研究、比较研究;高度重视经济外交研究方法的挖掘和应用;高度关注国际社会重大的经济外交现实问题,并给予有学理深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孟兰英 《各界》2010,(4):6-9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随着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增加,向建交国派驻大使便成为了当时我国外交工作的一件大事。中央决定组成以军队干部为骨干的外交队伍。  相似文献   

9.
贾吉峰 《学理论》2010,(10):141-141
大使作为外交术语,现在被广泛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由"大使"到"某某大使",体现出了语言记载、反映文化的功能。通过对"某某大使"的使用领域进行考察,揭示语言与文化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0.
自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取得了独立的主权地位,其经济在这二十多年中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在俄罗斯的对外关系中,经济关系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俄罗斯也逐渐形成了有自己鲜明特色的经济外交政策。对俄罗斯的经济外交进行分析,既可以借鉴俄罗斯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经济外交的发展,也可以为中俄经贸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经验,推动中俄经济向更深领域合作。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在经济外交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主题涉及到美欧日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外交研究。已有的研究存在概念的界定缺乏科学依据、理论分析缺乏统一的框架、理论框架与备选案例不能有机契合等问题。未来应加强经济外交研究中的国际规范研究、比较研究;高度重视经济外交研究方法的挖掘和应用;高度关注国际社会重大的经济外交现实问题,并给予有学理深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邱雯 《侨园》2005,(5):42-43
即便走过25年的外交历程,张文朴仍戏称自己是外交界的"另类",但一提及多年持节生涯,这位前驻加拿大大使对外交事业的热爱和自豪之情仍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3.
潘瑞国 《学理论》2014,(8):161-162
1917年康藏纠纷发生后,英国虽然此时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牵涉,仍然不希望中国自己处理内部事务,其驻中国大使等先后向北京民国政府外交部和北京民国政府中央提出种种无理干涉要求,北京民国政府虽然外交软弱,但出于对于主权的维护,对其干涉多次做了委婉的拒绝。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外交也逐步兴盛,经济全球化为经济外交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得经济外交大有用武之地,经济外交在今后各国外交中的地位和比重将会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它为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各国外交提出了新的任务。而新自由制度主义强调合作和制度,其主要思想内涵恰恰也是经济外交的题中之义,试图探讨新自由制度主义视野下的经济外交,期望通过新自由制度主义这种全新的角度来论证经济外交拥有的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特征和最深刻趋势。在历史上中国被强制性纳入全球化进程,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主动、全面地参与了这一进程。这场深刻的牵涉整个世界的大变革,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国际地位也得到显著提高。但是正因为如此,有些人曾经对全球化进程乐观盲从,而面对一年多以来亚洲金融危机的严峻局面,有些人对全球化又开始悲观排斥。在金融危机首先在我国周边发作并且不断扩散蔓延、经济全球化的正负效应传递均在加快、旧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股份制企业,理论界也对企业股份化进行了探讨。对这种经济形式应怎样看待,目前人们在认识上分歧较大,有的人持肯定态度,认为它对发展我国经济有积极作用,当应发展,有的人则全完持否定态度,认为股份制弊多利少,不应当提倡。 我认为当前我们探讨股份制经济,需要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现实经济生活中全国各地以股份制形式筹办的企业进行分析,研究应当怎样对待它。另一个是对我国现有全  相似文献   

17.
邱雯 《侨园》2005,(4):18-19
对于一生钟爱的外交事业,安惠侯大使用八个字来形容:四十年亚非不了情。“我工作过的八个驻在国全是亚非国家。在每个国家都有令人欣慰的成绩,也有着未了的遗憾”。机缘巧合偶入外交安惠侯大使祖籍湖北武汉,自小家境并不富裕,父亲是银行的一名普通职员,家中兄妹四人,他排行最末。虽是伴随新中国一起成长的外交官,安惠侯少时可没想过会进入神秘的外交界,他的志愿本是成为一名土木工程师。“我从小就爱拼凑玩具,喜欢用小木轮、小木板架成一座桥梁或房屋”。然而升入高中后的安惠侯又迷上了文学,立志当一名作家。当时安惠侯的高考志愿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我对教师这个职业也很崇拜,还想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呢!”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五大报告在谈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时,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作为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提了出来,这对于我们实现十五大报告所要求的“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  相似文献   

19.
(一) 剥削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在我国曾经是被消灭了的东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这种剧烈的变化,使得有些人疑惑不解,甚至还有些人误认为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其实,它是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其深刻的内在根据。首先,我国生产力落后,而且发展极不平衡,这是剥削存在的根本原因。大家知道,所谓剥削是指社会上一些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或流通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地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马克思主义认为,剥削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它的产生、存在、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04,(12):42-42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秩序逐渐完善,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但我们也要看到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渐进累积因素仍没有根本克服,有的甚至十分突出。有关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提出要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