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者按20世纪中后期,心理学与国际政治相互融合产生了国际政治心理学这一独立的交叉性学科,政治心理学理论成为研究国际政治现象的路径之一。21世纪以来,国际政治心理学有了新发展,中国的国际政治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和中国经验开始受到重视。由于中国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那么,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如何?如何评价中国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的进展与问题?如何看待此研究的未来发展?本刊特约记者王海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尹继武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理论、政治心理学和国际安全与中国外交,著有《政治心理学》《社会认知与联盟信任形成》《战略心理与国际政治》等。  相似文献   

2.
征稿启事     
《国际政治研究》2006,27(1):F0003-F0003
《国际政治研究》(季刊)系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暨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国际政治类学术刊物。自1980年创刊以来,《国际政治研究》以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发了国内外大量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问题研究成果,其思想和学术影响日渐扩大,现已成为国内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学术园地。《国际政治研究》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政治研究》主要刊发国…  相似文献   

3.
征稿启事     
《国际政治科学》致力于推进国际政治的科学研究,主要刊登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论文,重视国际安全、中国周边地区、国际关系理论和中国对外政策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欢迎其他相关领域的稿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政治学的中国特色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大课题。准确地、全面地弄清和界定“中国特色”的内容,是建设中国国际政治学的前提和关键。 国际政治学的中国特色,指的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从中国的角度研究国际政治演变和发展的客观规律。面向世界,研究国际政治演变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属于国际政治学研究对象和内容的范畴,它要求以世界为舞台,从宏观入手,综合研究国际全局性问题;立足中国,并不是以中国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尽管中国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国际政治  相似文献   

5.
国际政治资源是国际社会资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发展状况和国际政治体系的运转效率和兴衰。开发利用国际政治资源对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应积极推进国际化资源战略,开发利用海外战略资源,参与国际事务磋商和国际规则的制定,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国际政治科学》致力于推进国际政治的科学研究,主要刊登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论文,重视国际安全、中国周边地区、国际关系理论和中国对外政策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欢迎其他相关领域的稿件。《国际政治科学》基本上选取研究性的学术论文,特别欢迎包括问题提出、文献回顾、逻辑推论和经验检验等程序完整的科学论文,对于学术性强的评论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有别于传统的“国际问题”研究模式的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在中国悄然而起,对此,国内的国际关系学术界普遍持肯定态度。我认为,中国的国际政治理论研究者应力求使自己的研究体现出创造性和独立性,以求建立“国际政治学的中国学派”。 这种认识首先基于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学研究状况。目前,在全球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界,美国的国际政治理论居于主导和统治地位,以至于在许多人看来,“真正”的国际政治理论基本上就是美国的理论,美国的  相似文献   

8.
投稿须知     
《国际政治研究》2010,(2):F0003-F0003
《国际政治研究》(季刊)系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暨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学术性季刊,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政治学类)。本刊刊登中外学者在国际政治、地区与国别政治、中国政治与外交、国际政冶理论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和评论。欢迎海内外学者赐稿,本刊谢绝出资刊文。  相似文献   

9.
栾建章 《当代世界》2016,(12):20-22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西方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面临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大国国内政治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无疑是巨大和深刻的,这次会议不但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的继续加强和先进性的继续提升,对中国的内外经济环境、自身承担的国际责任以及作为全球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道路经验的提供都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政治发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变化。作为现实的一种折射,国际政治研究也有不少新的课题与新的困惑。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无疑是国际关系最新发展的主要动能之一,中国的国际政治研究自然也是国际学术共同体里面特别值得重视的一部分。从本期起,本刊以"专访: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政治的发展"为题设置专栏,由编辑部特约记者以访谈方式,邀请相关学者,就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政治学界不同领域的主要成就和问题,现状与前景进行归纳、梳理和展望,以便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国际政治理论的整体画面和最新动向,促进中国国际政治学界的内部沟通并加强与外部的交流。21世纪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那么,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现状如何?后冷战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有了怎样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中国的外交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存在哪些问题?其发展前景如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毅就上述议题专访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国际关系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存刚。王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多篇,目前正在撰写专著《国际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视角》。  相似文献   

11.
坚持和保护中国政治发展道路,需要在国际政治生活领域努力建构国际保障机制.如建立国际宣传机制,充分展示中国政治文化的和平友好与政治发展道路的现实需要性和有效性;建立国际吸纳机制,努力提高学习借鉴他国政治制度建设成果的能力,增强我国各项基本政治制度的现代性和国际性;建立国际防范机制,有效应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干涉破坏,提升我国...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属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和归纳、构建完整的体系框架。邓小平理论的国内国际部分,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作者指出,应该对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强对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为国际政治学科的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国际政治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这样一门新兴学科是否应该在建设中具有自己的特色,目前中国国际政治学学术界对这个问题还有争论。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中国的国际政治学建设应该从一开始就注重自己的特色建设。论证的方法主要是从考察西方经典国际政治理论和原则的形成和发展入手,来探讨比较成熟的西方国际政治学在理论建设中是怎样体现自己的特色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国际政治理论发展的经验一定会对中国的国际政治理论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间跨界水资源争端日益加剧,"水外交"作为一种预防和化解争端、开展合作的新兴外交形式,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从国际政治资源的视角来看,尽管跨界水资源主要表现为一种硬性国际政治资源,但与跨界水资源相关的科技、制度、组织、观念等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在外交活动中,各行为体掌握资源的多寡和利用程度决定了其外交的质量和效果,在跨界水资源权属、总量、分配等硬性国际政治资源既定且难以改变的前提下,如何在"水外交"中发挥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功能和作用显得尤为关键。从中国在东北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四个周边区域的"水外交"实践来看,科技资源、制度资源、组织资源和观念资源等软性国际政治资源已经发挥了不同程度的功能和作用,未来中国应进一步加大对相关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从而为周边"水外交"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5.
白皮书是现代国际政治的产物,是提升国际政治透明度的重要途径。在中国,白皮书最初被政府视为"反革命的书",后来其政治地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逐渐具备了复杂的国际政治功能。受环境变化影响,中国政府白皮书的国际政治功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作为反击西方舆论和应对外交压力的工具,早期的政府白皮书服务于意识形态斗争和对外宣传的需要。后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白皮书进入了一个既有斗争又有合作的新的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和公共外交成为中国政府白皮书最重要的国际政治功能,这种双重性的功能与欧美国家显著不同。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程度的加深,白皮书的公共外交功能将越来越成熟,并逐渐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2005年7月13—16日,由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主办,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环境与中国和平发展高层论坛”在辽宁大学举行,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正副理事长、全体常务理事以及人大、北大和复旦三校国际关系学院的领导李景治、许振洲、陈志敏出席了研讨会,来自全国内地64所高校和台湾4所高校的90多名国际政治学者以及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400多名师生参加了研讨。以国际政治问…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事     
《国际政治科学》致力于推进国际关系的科学研究,主要刊登国际安全、对外政策、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学领域的论文,尤其重视与中国对外政策和东亚国际关系相关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欢迎其他相关领域的稿件。《国际政治科学》倡导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但是特别欢迎包括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关于我国国际政治学科建设的诸多讨论中,究竟要不要突出“中国特色”的问题逐渐成为争论的热点之一。我认为,中国国际政治学科的建设必须突出“特色”。这既是由社会科学理论内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又是理论自身创新和发展的需要,同时更是当前我国国际政治学科建设起步晚、差距大、任务重这一现实情况的要求。关于“特色”问题的争论意义十分重大。因为能不能在世纪之交为我国国际政治学科建设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将决定着下个世纪我国最  相似文献   

19.
国际格局是中国生存与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走向强盛的基本环境和条件,也是谋求中国自己应有国际地位的基本环境和条件。中国与国际格局的关系,即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角色,是中国国际战略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这一基本问题的处理是否得当,既会影响到中国国际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又会影响到中国外交活动的根本方向,归根到底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大国和政治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20.
何灵 《国际政治研究》2005,(3):147-148,150
2005年4月22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育部“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课题组、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政治环境”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新楼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国防大学、中央党校、中央外事办公室、中国社科院、中国军科院以及《光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国际先驱导报》、《参考消息》、《太平洋学报》、《世界知识》、《国际政治研究》等单位和机构的20余位知名学者、专家出席了会议,并围绕当前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环境及发展趋势、中国的地缘战略及对策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现择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