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党建引领深化"是"吹哨报到"改革的重要方向。改革实行以来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党建引领在加强和改进首都城市治理中处于至为关键的位置、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调研中也发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工作上还有进一步提升改进的空间。主要体现在:有的基层单位还没有牢牢抓住、充分做实党建引领这个关键,党建与基层治理联系不紧。  相似文献   

2.
社会治理多元协商共治是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可有效整合社会治理资源、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构建社会治理多元协商共治模式中,要引导社会公众树立多元治理思维,加强法治化、制度机制建设,培育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张娟 《中国民政》2022,(10):24-25
<正>十年改革创新,十年砥砺前行。一张张照片,见证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一个个瞬间,记录着城乡社区工作者带领居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故事。2017年11月3日,民政部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举行了全国首张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特别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颁证仪式。图为时任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黄树贤(左)为韶九社区颁发全国首张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特别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  相似文献   

4.
十九大明确提出形成人民当家作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根据这个思路,新时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重点和难点无疑是社会治理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特别是在建立和完善公共权利行使过程中,政府与人民群众实现有效有序协商互动的决策和治理机制、程序、平台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社保协定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工作。这项工作有力于国际性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保护跨国企业和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协调机制。目前,我国已与12个国家签署了社会保障协定。签署协定的出发点在于保护在外就业人员的权益,重点关注的是跨国企业和劳动者在派出国和工作国双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问题,实行的措施是采用互免缴费的方式减轻外派企业和人员的负担。针对上述的关注点,协定缔约国在对等、互惠、协作的原则下,确凿了有关缴费互免、待遇累加、年限互认等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受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影响,这项政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社会保障部主任沙赫拉拉扎维表示:“这场疫情暴露出全球社会保障体系存在严重缺口,尤其是那些类别的工人如兼职工人、临时工和个体经营者,以及许多在非正规经济领域工作的工人缺乏保障。”出现的现象的根源在于:有些具备有效社会保障的国家由于投入到位很快就能恢复生产,而对于那些投入不足或缺失社会保障供给的国家却面临着更多的困难。新冠病毒疫情防控背景下,有效的社会保障措施能够减轻失业和生计受损。社会保障和卫生覆盖面到位才能提振整个国...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和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工作做出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综合性定位,明确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职能定位、制度定位和工作定位,明确了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南京市以"枫桥经验"为蓝本,坚持系统化思维,展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结合"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城市发展定位,南京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践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突出"党建引领+群众参与"、"顶层设计+基层创新"、"传统经验+当代科技"、"问题化解+制度  相似文献   

8.
贾玉娇 《中国民政》2020,(2):52-52,5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成为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指南,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民性思想。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鲜明特质,贯穿中国社会治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9.
正共享单车在给市民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占道堵路、乱停乱放严重影响了城市秩序,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武汉市在治理共享单车占道堵路、乱停乱放工作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副市长龙良文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研究,现场办公,市文明办、市法制办、市交委、市城管委、市交管局等部门通力合作,探索创新。在全市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首先从源头上控制共享单车投放总量,监管措  相似文献   

10.
11.
朱慧峰 《群众》2023,(16):43-44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事关乡村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大局。近年来,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不断加强乡村治理的实践探索,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为主线,不断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7,(34)
正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社会治理创新必须沿着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方向前行,通过"治理",实现"善治"。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里程碑。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报告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6,(10)
正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任务和内在要求,为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和体系完善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向指引。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组织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正在重塑,社会矛盾日益多样多发,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构建全民"共建、共享、共治"三位一体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是构建  相似文献   

14.
史志军 《群众》2018,(17):59-6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今年的六五环境日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倡导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武进作为全省生态保护引领区,在制定《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规划》时,就明确提出要落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王建 《群众》2012,(4):64-65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关键在民生。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从社会所需、群众所盼出发,以改善民生、维护民利为抓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度满意度,打牢社会和谐的根基。近年来,泰州市高港区通过力量向基层集聚、资源向民生汇集、财力向村居倾斜的方式,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初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有效促进...  相似文献   

16.
陈奕君 《今日浙江》2021,(14):32-3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历史成就,首次鲜明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阐述我们党一百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科学指明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目标方向,给全党上了一次生动的党课.尤其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蕴含...  相似文献   

17.
《新东方》2018,(3)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部署。创新城市管理执法是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推进美好新海南建设的重要举措。紧扣共建共治共享,创新城市管理执法,必须聚焦问题,靶向发力,强化创新城市管理执法的共识,健全完善城市管理执法法律保障,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改善城市管理执法条件,构建全民共建共管共治大氛围,提高海南城市管理执法科学化水平,全面加强海南社会治理,促进海南发展提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8.
当前,社区治理已经成为社会治理在基层的着力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社区治理存在的多元主体权责规范不明、联动机制缺位、共享意识不足等问题,仍制约着社区治理新格局的形成。为此,应着力整合多元主体力量确立共建制度、建立共治机制、促进共享实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就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强化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培育和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促进人人参与、人人尽责,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陈红爱 《前进》2020,(1):37-39,5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指岀: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