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人类主义的目标是利用技术的力量为可能的最好的未来编写脚本。神话文明中对永生不死的追求、科幻作品中对技术改变人类状况的畅想、启蒙时期对人的完善化的渴求,都可看作超人类主义的思想萌芽。超人类主义者通过未来主义组织宣扬其思想文化,借力于技术的发展挑战衰老和死亡的必然性。在超人类主义的技术实践中,他们不断寻求增强与发展自身的体力、智力与情感。由于超人类主义在人类生活中的切入点是通过医学疗法,逆转这种趋势是不大可能的。人工器官、心跳起搏器以及其他机器人协助型装置,都已经投入使用,对超人类主义的拥抱大多是不知不觉的。因此,与其一味拒斥超人类主义技术,不如思考如何更好地与之共处。  相似文献   

2.
孙一阳 《传承》2010,(24):154-155
人类社会的技术史与文明史同样久远,技术在其演化过程中不仅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极大地促进着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同时技术的一些负面作用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给文明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本文拟通过文明史的视域,考察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这三个时期技术的演化,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3.
郭媛媛 《前沿》2014,(19):102-105
本文对技术与媒介的关系,媒介对社会文化信息的规定、约束,媒介发展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等进行研究。认为没有技术元素就没有人类传播史的变迁;没有技术支持媒介就不能发展。技术与媒介的共融、同构,创新、建构了社会文化景观;数字互联网技术带来媒介大融合实现,最终促成了人类社会与文化的新变。  相似文献   

4.
不知情权     
人类即时交流和获取资讯的技术,在当代,正以令人惊讶的速度迅猛发展着。然而,遗憾的是,就思想、情感的深度与广度而言,当代人类并没有与技术同步。相反,技术时代人类的思想和情感,较之以往,正日益变得琐碎、局促和浮浅。我们的心灵,是否真的迫切地需要时刻挂在QQ或MSN上?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尤其是ChatGPT产生的新环境下,本文旨在探索人类网络在时间和空间尤其是空间中的变迁,分析这种变迁的动力是技术发明,尤其是包括Chat GPT在内的智能技术进步及其应用,通过时空演化审视智能生态演化进程中人类网络变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框架。从空间和变迁视角看,技术发明不断改变着人类交往的时空结构。真正改变人类交往方式时空结构的是信息和智能技术,尤其可能是以Chat GPT为代表的智能技术。人类正在迈入智慧社会,未来的理论创新需要基于智慧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技术迭代发展和颠覆性发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把蛋糕做大做好,为人类创造更多财富,使更多的人分到蛋糕、享受财富,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6.
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看科学的功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使科学与技术密不可分;科学功利主义的产生、发展依托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科学的功利主义是一柄双刃剑,既可大大提高生产力,改善人们的生活,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其不适当的应用也会对人类生存造成巨大威胁。既要充分重视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也要采取切实措施规避科学功利主义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技术是联结人类和宇宙两大物质系统的中介,由于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且是人类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因而也就成了文化学研究的重要参量。然而,以往的研究,更多的是从技术的角度来标度文化,或是仅仅从技术的本身来考虑技术,忽略了技术作为一种文化的方法论价值。本文试图从阐述技术文化为出发点,探讨技术论研究的文化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有关的技术现象作尝试性的解释。一、作为文化现象的技术 1、技术和文化,常被认为是人类的根本特性,一般认为,技术是文化积累的产物;而文化又  相似文献   

8.
杨波 《岭南学刊》2012,(4):117-120
在目前的人类生存条件下,遏制生态问题、调整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关键在于遏制人类的贪婪。而要遏制人类的贪婪就需要依靠道德的提升。将内在的道德化为外在的原则约束人们的技术行为,并将这些原则作为经济、法律制裁的法理依据,形成国际统一的技术行为标准,是解决生态问题、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王前  唐跃洺 《探索与争鸣》2023,(11):49-57+193
新型人类增强技术的现实应用和可能前景引发了诸多学者关于“超人类”的讨论。从机体哲学视角看,人类本质上是生命机体、人工机体、社会机体和精神机体的耦合。人类增强技术作为改造人类自身机能的技术,如果能够带来各类机体的协调发展,将使人类发展进入更高级阶段但不会催生出“超人类”;如果人类增强技术的应用破坏了各类机体的和谐关系,就会带来人类生存方式的异化,这种意义上的“超人类”对人类社会是不利的。富勒等乐观派提出的理由和悲观派对“超人类”的忧虑都存在忽视各类机体之间有机联系的倾向,前者孤立看待人类增强技术带来的益处,而后者夸大了人类增强技术带来的风险。运用机体哲学的原则和方法评价“超人类”的相关思潮,有益于新型人类增强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克隆技术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克隆人关涉到人类社会自身并直接对人类伦理道德造成巨大的破坏和冲击,所以克隆人技术行为是一个严重的伦理问题,克隆人技术面临着巨大的伦理危机。科研自由是科学技术的生命线,克隆人技术到底对科学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什么方法限制一项技术的研究。提倡科学道德伦理,不是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伤害,让它对人类更加有利。克隆技术与其它技术一样,更加需要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农业技术革命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旨在造福于人类,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当今,人类世界正面临着粮食、能源、资源以及环境等方面的严重危机。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和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工程和空间技术为先导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刘同舫 《前沿》2006,46(4):222-225
技术与社会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整合关系,其中,社会因素的变化强烈影响与制约技术的发展,社会因素参与技术的建构。社会实践、社会需要、社会选择、社会利益关系、社会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人类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杨明  李建珊 《前沿》2010,(23):35-38
关于现代技术的演进,自主性理论认为,现代技术成为了对世界的构建方式,人类并不能控制和确定技术的演进方向;而按照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哲学思维范式,对技术及其演进方向的把握应该置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之中,在以私有制和商品交换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中,不同利益集团博弈形成的合力推动技术演进,从而使技术超越了人类的有效控制。对技术进行约束、克服其异化,根本在于实现自然主义、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技术时代与人的生命物化毛萍一“技术时代”是海德格尔后期著作中常用到的一个术语,意指肇端于17世纪英国产业革命以来,以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标志的人类社会发展时期。“技术时代”是人类生活水平空前提高的时期,又是人类遭遇许多未曾料到的技术负面影响的时期,如果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指纹技术经历了漫长的3000多年,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早于四大发明的一项伟大创造。古代中国被公认为指纹技术的发源地。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指纹术和其他发明创造一样,对推进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一部指纹技术的发展史就可以说成是一部浓缩的人类科技史。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演变,人类生产与生活不断扩展,在能源危机渐趋严重的今天,核能与辐射技术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然而,核能与辐射技术给人类创造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安全隐患。切尔诺贝利悲剧阴影至今尚未散去,日本福岛又起危机……国际社会对核安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个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核辐射,看似神秘可怕,实则有规律可循。在原子能的时代,我们只有正确认识,科学利用,才能趋利避害,使这把"双刃剑"更加可靠、安全地服务于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金运韬 《重庆行政》2019,20(1):46-47
一、问题的提出《世界人类基因组和人权宣言》第1条明确提出:“人类基因组是人类家庭所有成员根本统一的基础,也是承认他们生来具有的尊严和多样性的基础。象征地说,它是人类的遗产。”然而,在医疗、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带来了技术风险、伦理风险和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网络逐渐渗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不得不重新布局,以便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保持一致。利用信息互联网络,人们可以使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国防事业、商业贸易、人际交流、体育娱乐以至家庭劳作都实现高度的现代化。然而,网络空间具有三重维度,它所蕴涵的虚拟性与现实性的双重属性,是由技术世界、社会世界和人文世界这三重不同的维度所构成。通过计算机网络,使人类能实现远程信息交换和处理,共享彼此的资源,而不需要相互之间的现实接触。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管理不得不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即“虚拟世界”。  相似文献   

19.
毛萍 《求索》2007,(1):161-163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的本质是去蔽。但由此产生两个问题:即技术的去蔽与人类其他文化活动的去蔽如何相区分?现代技术的去蔽与古代技术的去蔽又有何不同?为此,海德格尔提出了“限定”与“强求”两个概念。正是“限定”与“强求”构成了现代技术既不同于人类其他文化活动的去蔽,又不同于古代技术去蔽的独特的东西,并在本体论意义上导致了现代技术文明的种种危机。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自由与解放。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得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计算机技术所导致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不仅给人类带来了体力劳动上更大解放,而且带来了脑力劳动上的解放。但是,在现代技术为人类谋福祉的同时促成了自身对自然世界的"促逼",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伦理诉求。发展现代技术理论,丰富科学技术哲学价值伦理,是科技发展的时代要求。当然,考察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并非指定某种具体理论是治疗现代技术弊病的良方,我们的目的旨在认识现代技术文明的某些负效应并有针对性地下药,以使在建设现代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时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