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李大钊的名字响彻寰宇。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他毕其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研究、传播和践行,是20世纪初中国的播火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建党百年之际,重温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学识渊博、融通古今、学贯中西,是我们党早期领导人中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他一生痴迷学习,至死不渝,在学习中准确设定学习目标,着力拓宽学习内容,积极探索学习方法,始终端正学习态度,建构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学习观。瞿秋白学习观是在时代背景、文化传统、社会氛围、家庭环境和个人品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它是时代的产物,亦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对当代青年的成长成才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是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在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中,他不但拥有光 辉的革命思想,而且有着至善至美的道德品质:为人宽厚、谦逊,做事襟怀坦白;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热爱和信赖, 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视名利如粪土,舍小家顾大家,一生与清贫相伴,却无怨无悔;无私地关爱和培养青年,引 导和带动一批批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坚信革命必胜,为革命事业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李大钊的伟大品格深深影 响和感染着时人,并留给当代共产党人无穷的思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李大钊伟大的人格精神内涵 更富有教益、启发:做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爱祖国,爱人民;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4.
宋琼 《党史文苑》2014,(4):36-38
李大钊是中共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他比较重视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并且依据中国实际情况对于大革命时期的农民问题提出了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和教育农民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动农村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当前阶段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中共早期领导人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没有认识到农民的重要地位.没能团结无产阶级的最忠实可靠的同盟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国情出发.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和工农联盟,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党继续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开辟了广阔前景。新时期重温毛泽东的农民革命思想.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6.
时间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马克思把相对时间运用于分析社会问题,由此带来了深刻的历史意义。马克思从社会时间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指出资本主义的剥削更重要的是剥削工人的自由时间,工人的解放就是要争取自由时间,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是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研究中,孙中山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民生思想,也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在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后的今天,正确分析和认真总结孙中山先生的民生观,对不断加快民生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进行具有时代特征的伟大斗争所作出的政治判断和经验总结,是对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接续探索与开拓创新。中国共产党要回答好“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理论命题,聚焦社会革命开启新局,实践自我革命强壮体魄,应重点明晰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生成逻辑与内在要求。新时代,“两个伟大革命”相伴相随、互为支撑,要继续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治标与治本相统一、开新局与强体魄相统一的实践理路,不断丰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助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两个伟大革命”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非常关注近代的青年问题,他对于近代青年的社会地位及作用有独特见解。除此之外,李大钊对青年的要求主要包括两点:一、青年要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青年要有新的生活追求,有调和意识。李大钊这种青年观对中国青年教育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并认为诚信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道德标志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原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深入挖掘传统诚信资源,确立诚信观念,对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对于克服经济活动、人际交往和政府行为中的信用危机和失信现象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李大钊的研究呈现出多角度、多学科的特点,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国内外研究李大钊的资料和文献,了解李大钊思想的概貌和迄今的研究程度,在此基础上再对国内外关于李大钊知识分子相关思想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是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从中国学习思想史的角度来评价李大钊,他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学习观的奠基者。其学习观主要贡献有三:以马克思主义为批判武器,推倒"尊孔读经"的封建学习思想;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学习观的基本原则;宣传马克思主义,为现代学习观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同志在中国革命的许多条战线上积极探索,努力奋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一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北京大学等北京高校课堂上,首先开设了《史学思想史》、《史学要论》  相似文献   

14.
周好 《党史文苑》2004,(2):25-29
本文对李大钊关于新史观与旧史观、历史观与乐天迈进的人生观和历史观与今胜于古的古今观之间的论述进行综合性分析,展示李大钊历史哲学思想中颇具特色的一面。说明:历史现的研究不仅要关注人,要积极深入到个体认识活动的内在生理、心理机制,拓展到人类社会历史文化方面向着科学的层次上有所前进、有所深化;而且要从社会实践方面积极引导当代人科学地审视人类所面临的“全球化”问题与“个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人,并不是一个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从早期的民彝自由观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观有一个思想和时间的发展过程,这种变化是其强烈的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指向性、其民彝自由观的群体指向性、以及李大钊自身的与时俱进的性格特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蒋楼 《实事求是》2012,(6):12-16
文本研究和经典著作解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范式之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蕴含的“现实批判”维度的革命观,不但实现了马克思革命观的历史性变革,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现实批判”的思想维度和“以人为根本”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不管是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还是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要的理念支撑和方法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和传统,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自我革命。毛泽东把自我革命视为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不竭动力,从党建理论与党的纯洁性建设等方面展现了他对党的自我革命精神的探索。这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的创新性发展。回顾与总结毛泽东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探索历程,归纳、借鉴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推动伟大斗争和自我革命的良性互动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两个伟大革命”始终相伴相生、相辅相成、协同推进。历史实践证明,社会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亦是自我革命的攻坚克难时期,自我革命的重大进展又往往能够推动社会革命实现历史性飞跃,两者统一于党的领导及其不懈奋斗的伟大实践。新时代必须始终遵循“两个伟大革命”协同推进的历史规律,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涉及矛盾风险的复杂性和尖锐性、所触及利益格局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所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和重要性、所实现伟大使命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这就更需要一以贯之继续协同推进好“两个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两个伟大革命”始终相伴相生、相辅相成、协同推进。历史实践证明,社会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亦是自我革命的攻坚克难时期,自我革命的重大进展又往往能够推动社会革命实现历史性飞跃,两者统一于党的领导及其不懈奋斗的伟大实践。新时代必须始终遵循“两个伟大革命”协同推进的历史规律,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涉及矛盾风险的复杂性和尖锐性、所触及利益格局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所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和重要性、所实现伟大使命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这就更需要一以贯之继续协同推进好“两个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伟大变革,这些变革从思想层面到技术层面,从政治层面到经济层面,无所不在。进一步思考,我们又会发现这些变革主要集中发生在城市这个舞台。马克思、恩格斯曾对资本主义社会城市的发展趋势、城市发展中暴露出来的弊端,以及对这些弊端的处理,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城市思想进行剖析,以寻求这种理论对当下城市发展的意义,为我们今天解决城市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提供借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