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1990—2015年全国人口历史数据以及未来30年的人口预测,对我国人口负增长中长期发展变化轨迹做出预判。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负增长中长期具有以下变化特征:到来时间速度快,年龄结构发生扭曲,少子化与老龄化并存,人口总量下降速度快,老龄化和高龄化速度快、程度高、规模大等。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负增长惯性变化的重要节点,人口负增长趋势已不可逆转。综合而言,导致新时代我国人口负增长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生育水平、年龄结构等人口自身因素和政策、文化等社会因素,新时代人口负增长将对我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多重影响。文章最后就如何迎接、适应和应对新时代我国人口负增长展开了政策性讨论。  相似文献   

2.
遵循人口发展规律,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正在到来,人口老龄化加速推进,老龄社会主导的人口新局面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立足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转折期,积极研判老龄社会的基本形态、潜藏的挑战和机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多维度开发人口红利,推动城乡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充分认识老龄社会问题的本质是经济问题;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明确老年人问题的本质是民生问题;转"危"为"机",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时代的老龄社会,为新时代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人口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老龄化和少子化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中国人口基本国情,使我国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抚养比例、代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将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从2000年之后,中国在发展中国家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社会是指总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比重大于7%;这个比重大于14%,叫做严重老龄化;大于20%或者是25%,叫做超老龄化。2000年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未来30年仍需要经济高质量的增长和发展。在人口负增长和年龄结构老化的条件下,劳动供给减少和资本要素边际收益趋微是必然,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升和需求拉动力增强则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而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离不开市场能力提升的支撑。为此,本文力图在对市场能力的内涵认知和界定的基础上,阐述了未来我国市场能力面临来自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带来的可能冲击和挑战;阐明在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下,可充分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回旋空间增强供给侧产出能力、需求侧消费能力和循环畅通能力,进而从社会治理、市场治理视角出发,提出充分激发人口回旋效应以提升市场能力的策略、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新发展理念深刻洞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问题的思想,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又切合中国新时代发展的具体实践。17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把唯物辩证法用之于社会历史领域的分析,创立了历史唯物论。后来经过苏联理论界的解读、推行,历史唯物论形成了"经典"的定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社会,特别是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邓小平没有提出过生态文明理念,但在控制人口自然增长、重视水利建设、防止环境污染,以及植树造林等方面有过许多重要言论,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轨道,使之制度化,为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乡村治,天下安。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行唐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以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全面融合的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多元共治、固本强基的"行唐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2010—2017年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统计年鉴数据,结合实地调研,试图在全国性人口负增长到来之前,就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负增长现状及其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展开讨论,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此期间省级层面人口负增长现象较少,但地市州层面人口负增长现象较为普遍;第二,目前中西部地区的人口负增长多为局部型、间断型、迁移型的常住人口负增长,主要表现为农村常住人口的减少;第三,人口负增长会减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缴费人数、增加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加剧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发放的紧张程度。文章还就应如何看待人口负增长现象和全国性人口负增长到来之时影响的地区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7,(12)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精准表述,明确了中国进入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搞物质文化生活建设,更加注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建设,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不断增长的需要。这也意味着对我国全面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这更意味着"中国方案"的探索将向各个领域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1.
"孝"是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萌芽、生成及发挥作用均受人之生理条件、情感—生命意识、代际—族权契约性交换与边际效用,以及人所处之地理环境与生产—劳作方式、宗法制度与政治王权、文化权威等因素构成的文化场影响,随不同因素作用的强弱变化,孝具有了情感性、伦理性、物质性、制度性四重属性。认识传统孝德文化场的组成与影响,认识诸文化场因素在现代社会的变化,注重人之个体人、社会人、国家人、文化人四个特点和孝德的四重属性,遵循并完善新时期孝德的文化生态场域,有利于更好地建设新时代孝德。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论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需要与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新特点、深刻理解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将这些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特点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是十九大报告立论的重要依据。新时代的客观依据,是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  相似文献   

14.
<正>九一八事变,直观上看是一次蓄意"找茬"的军事冲突事件,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侵略行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不但表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上,还体现在社会心理、革命意识、文化向心力、团队观念等方面的整合演进上,但总的来看,则是集中反映在对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影响上。在此,本文仅就九一八事变对中国革命局势发展的影响问  相似文献   

15.
人口流动,作为人类活动的基本行为,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21世纪以来,人口流动的变化更趋复杂,规模不断增大,人口发展越来越被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认真研究银川市人口流动状况,对于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法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一德 《党建》2014,(6):31-33
正精彩导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意味着一元单向治理向多元交互共治的结构性转变。目前,我国公权力"越位"现象严重,政府对微观事务的干涉较多,抑制了市场和社会创造力的发挥。"软法之治"在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一场围绕着政府、社会、市场从配置的结构性变化引发现实的功能性变化、至最终的主体性变化的国家实验正悄然开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7.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进入了新时代。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是最深厚、最持久的自信。"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审视前进路上的机遇与挑战,这具体表现在互联网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这三大方面对坚定文化自信带来的深刻影响。只有全面辩证地把握这些深刻影响,我们才能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增强问题意识,有针对性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从而以更为坚定的文化自信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王维凯 《唯实》2007,(9):97-1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则对新时期社会建设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全党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9.
王维凯 《唯实》2007,(8):97-1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则对新时期社会建设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全党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曾撰写过《问题研究会章程》,在这个章程中,他提出了当时中国需要研究的144个问题,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方面。章程开篇就明确提出,成立"问题研究会"的目的就是要搞清当时社会和人生面临的"所必需"或"未得适当之解决"因而影响进步的各种问题。虽然这个"问题研究会"最终没有成立起来,但其中彰显的"问题意识"及其列举的认为应该研究和解决的大量问题,却充分体现出青年毛泽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