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窑洞,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创 造。多少个世纪以来,它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人民赖以生活的条件之一。在这些地区,至今仍约有4千万人口居住在窑洞里。地处黄土高原东部的山西省,黄河流经大半个省境,长约1千公里,沿岸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梁峁纵横,自古以来,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因地就势,建造了许多别具风格的窑洞。 窑洞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100万年以前。在漫长的岁月中,窑洞建筑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不断适应人类居住生活要求,在山西一直沿用至今。目前国内保存最古老的窑洞就在山西省河津市黄村乡柳家庄村,据传…  相似文献   

2.
《台声》2020,(16)
正在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当地政府将废弃不用的窑洞改造成牛舍,从2016年开始,当地村民朱海萍在政府支持下办起"托牛所"。崇信县根据窑洞冬暖夏凉、遮风避雨的特性,发展了"窑洞养牛"特色产业,既利用了闲置窑洞,避免了重复投资新建牛舍,又提供了良好的养牛条件,牛群发病率大幅下降。目前,崇信县已建成窑洞养牛示范带3个。  相似文献   

3.
1945年,黄炎培曾与毛泽东在延安促膝长谈10多小时,留下了至今闻名的"窑洞对";5年后,黄炎培连续上书毛泽东,洋洋万言直揭时政弊端……  相似文献   

4.
有的同志特别是一些青年同志,在谈到延安精神的时候,总是认为,这不过是“吃小米、住窑洞、穿草鞋”那一套艰苦奋斗作风而已。延安精神的确包括艰苦奋斗作风,但绝不仅此。它有丰富的内涵。全面理解延安精神,继续保持和发扬延安精神,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来到延安,终于看到了当年亿万青年向往的宝塔山,自然要去一系列革命故居。从一个窑洞出来,又走进另一个窑洞,我弄清了自从1936年12月18日红军占领延安,到1947年3月18日撤离这11年3个月中,那一代伟人们所走过的足迹。  相似文献   

6.
文达 《传承》2008,(21):22-22
体贴战友细致入微1947年春天,留守陕北的中央机关驻扎在小河村。任弼时和周恩来两人住的窑洞连通着。每天早晨,东方刚刚发白,任弼时就要外出去营房检查备战情况。为了让周恩来多睡一会儿,不致受惊动,他不走过道,而是小心翼翼地打开自己窑洞通向室外的一扇小窗,从窗口跳出去。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关于历史周期率问题,早见于1945年的“窑洞对”(又称“窑洞之问”),并且当年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即民主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给出了第二个答案,即党的自我革命。“两个答案”的提出有其丰富且深刻的内涵和要求,也有着内在联系。民主监督是解决“窑洞之问”的外在因素,自我革命是解决“窑洞之问”的内在因素,两者有机协调共同促进“窑洞之问”的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答案”具有历史性贡献:一是丰富和完善了民主监督思想并为其找到了有效路径——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将民主监督和自我革命两个答案结合起来,是对解决“窑洞之问”的整体回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原创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记者:大家所说的“窑洞”派出所是怎样一步步建立起来的?李生寿:1998年我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敦煌市公安局。2001年,我所在的红十井派出所搬迁至雅丹,更名为敦煌市公安局雅丹世界地质公园治安派出所,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窑洞”派出所。刚来的时候,没有办公地点,我们工作、生活只能“窝”在几平方米的帐篷里,通常是“早上一睁眼,身上一层沙,锅碗随风去,帐篷开了花”。于是,我带领所内民警,  相似文献   

9.
长征到达陕北之后,关于战略方针问题党内实际是有些不同主张的。那个时候毛主席提出一个战略来,就是要脱离陕北,占领太行山,然后向绥远发展,背靠内蒙。他提这么个战略计划,好像就是在洛甫(张闻天)那个窑洞里,不是在自己的窑洞里。(刘英插话:对。那时开会都在洛甫那个窑洞。)大家都不赞成他这个意见。(刘英插话:我记得还争论得很厉害。)因此,东征彭德怀不愿意,树彪不愿意,都是从这个地方来的。  相似文献   

10.
千百年来,在中国的西部,黄土高 原上辛勤劳动的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 风格独特的窑洞文化。姜氏庄园,位于 陕西省米脂县城东16公里的刘家峁村, 驱车前往,一路上,掠过眼帘的是典型 的黄土高原农家窑洞,每家窑洞门前悬 挂着五颜六色的门帘格外引人注目,形 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同车的男士无不为 心灵手巧的米脂婆姨的手工活而折服。 远远望去,庄园背靠群山,面迎绿 水,姜氏庄园像个土城堡盘踞在一个山 峁之上,整个建筑群占地40余亩,据  相似文献   

11.
官微微观     
《人民公安》2013,(22):63-63
#微反馈#:#人民公安寻根信仰#《人民公安》(半月刊)主编徐翼@老徐不是徐静蕾寄语:“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陕北窑洞的灯光,从西柏坡的革命号角到北京的五星红旃.信念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护佑着我.  相似文献   

12.
特定地理和人文环境形成了陕北人重视长寿和繁衍子嗣的观念和祈愿,而窑洞窗户成为最为体现这一观念的重要载体。陕北窑洞门窗图案是"文化性的产物",它扎根于陕北地区农耕文明之中,是农民思维的直接体现。图案样式多变,内涵丰富,其中的图案大多数以几何纹样、汉字纹样以及花卉纹样表现出繁衍子嗣、健康长寿的主题,形成了陕北地区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永远的延安     
窑洞到延安后,我们住进了“窑洞宾馆”。只是,除了宾馆这个名称,一切都和窑洞沾不上边。霓虹灯的门楣招牌,铺着地毯的楼梯和房间,房间里有沙发、电视、空调、席梦思床以及颇上档次的卫生间,再加上装潢讲究也很有现代气息的餐厅……一句话,如果你不主动推开厚重蔽光的双重窗帘放眼窗外,不去注意已经退为背景而隐身在高楼林立的繁华闹市后面的起伏山峦,很难想像,你已经置身延安了。延安的变化确实令人惊异,尽管和飞速发展的祖国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尚有不小的差距,甚至是难以比拟,但毕竟也在以其独特的形态和方式 “与时俱进”,不断变…  相似文献   

14.
汛期以来,全省各地连续遭受风、雹与暴雨袭击,酿成许多地区山洪暴发,平地积水,房屋倒塌,土地、禾苗大量被冲淹的严重事件。据极不完全的统计,从6月到现在两个月之内,全省倒塌房屋、窑洞两万余间,被水冲、房压、塌山死伤700余人(内死亡480余人),冲、淹土地田禾约60余万亩。其中,特别是8月2、3两日,平定、平顺两县损失最为严重。平定县全县44个村,水冲与倒塌房窑3,398间、窑洞裂缝将要倒塌的1,060间,并且有11个粮食仓库漏水,一处已被水淹,损失粮食  相似文献   

15.
明红 《传承》2010,(1):57-57
<正>我们队伍人太多了转战陕北时期,一天夜里,毛泽东与十多个同志一起挤在一座窑洞里睡,房东大嫂不安地一再说:"这窑洞太小了,地方太小了,对不住首长了。"毛泽东依着大嫂说话的节律喃喃:不是地方太小了,是我们队伍人太多了,对不住大嫂了。"说得大嫂和同志们哈哈大笑,大家会心的笑声打消了大嫂的顾虑。  相似文献   

16.
第十四次全国助残日到来前夕,河南省陕县83户残疾人,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政府有关部门为他们盖的新房里,成为河南省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的首批受益者。陕县地处豫西丘陵地区,农村群众的住宅以窑洞、土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的房屋为主,而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家庭由于经济状况较差,居住窑洞或年久失修的土木结构房屋。去年持续阴雨造成秋涝,致使该县不少农村残疾人房屋损坏严重,有的甚至倒  相似文献   

17.
由于环境恶劣、经济贫困,宁夏南部山区部分群众在土质疏松、濒临倒塌的危窑和地基下陷、墙体裂缝的土坯危房中生活.2005年,宁夏自治区明确提出:"从2005年起,用三到五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南部山区困难群众居住的危旧窑洞、危险土坯房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8.
延安行     
流光溢彩宝塔影 矗立经年耀古城 百年沧桑铭史册 辉煌岁月写丹青 小小窑洞定大计 运筹帷幄谋远景  相似文献   

19.
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有一个著名的"窑洞对".黄炎培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中共诸君如何找出一条新路?"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了"窑洞对":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说来也巧,我第一次去大寨的时间距今正好30年。那是1974年的冬天,我作为工作人员随省地县领导学习参观团去大寨,记得那时刚下了一场大雪,大地一片白茫茫,风刮过来冷飕飕的。沿途看到北方农民头裹白头巾,有的还挂上毛茸茸的耳罩在地里干活。从阳泉下火车后沿着颠颠簸簸的沙土公路绕了大半天才到昔阳县,而后又跑了好一段路才到大寨,沿路覆盖着皑皑白雪的沟沟壑壑,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山造地,到处是战天斗地的学大寨场面。闻名全国的大寨坐落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一块较为平缓的沟地里,那时,大寨村不大,只有80来户人家,成排的窑洞十分整齐,我们好奇地走东家串西家地看着,陈永贵的,郭凤莲的,贾进才的……窑洞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