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刘力永 《群众》2011,(4):67-68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首红色歌曲——《南泥湾》,这首歌曲铭记着一段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传扬着一种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的崇高精神,彰显着一种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情感。  相似文献   

2.
赵湘子 《世纪行》2006,(6):5-10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每当人们唱起这首脍炙人口的《南泥湾》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359旅。事实上359旅不仅是开荒的模范,还是一支敢于孤军万里深入敌后,富有革命英雄主义传奇色彩的英雄部队。1944年,359旅肩负党中央毛主席赋予的特殊使命,从延安南下广东开辟华南敌后根据地,在形势突变后,又历经各种艰难险阻万里碾转回到延安。这次行动,被毛泽东称为我党的“第二次长征”。中共十六大代表,原黄冈行署副专员白水田,就是健在的参加过这次长征的359旅老战士。在黄州城区一座安静的小院落里,我采访了白水田。  相似文献   

3.
听着《南泥湾》歌曲长大的人都还记得当年八路军359旅轰轰烈烈大生产的故事。“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南泥湾这样一个小乡村在红军创造下由一片荒芜、荆棘遍野之地最终成为了陕北的“好江南”。  相似文献   

4.
余小勇 《前沿》2011,(12):105-108
在延安时期,三五九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硬是把一个昔日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创造了有史以来部队不吃公粮反向政府交公粮的奇迹。从此,南泥湾成为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南泥湾成为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本文对三五九旅为什么开发南泥湾、怎样开发南泥湾以及开发南泥湾有什么历史作用进行深入剖析,理性思考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对我们今天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5.
修瑭 《台声》2010,(1):76-83
<正> "这绿岛像一只船, 在月夜里摇呀摇, 姑娘呀, 你也在我心海里飘呀飘……" 一首《绿岛小夜曲》早为大陆读者耳熟能详。但是,熟悉这首歌的优美歌词和动听旋律的人,却未必知道歌中唱的这绿岛在哪里,也未必能知道它位于台湾的台东县。同样,台湾歌手张惠妹  相似文献   

6.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 麦穗金黄稻花香啊,风吹草低见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煤铁金银遍地藏…… 这是一首名叫<新疆好>的歌曲中的两节歌词.这首歌在全国各民族中广为流传,久唱不衰.  相似文献   

7.
漫步“红色圣地”"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河南省新县,在1:1000的中国地图上,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就是这个小县,被人们称作“红色故地”。这里曾经是鄂豫皖苏区的首府,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的诞生地。“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光辉灿烂现出新世界……唱一首国际歌庆祝苏维埃”这首脍炙人口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影响了几代人,可是这首被传唱至今的革命歌曲是从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新县唱响的,恐怕就鲜为人知了。那是1929年正值大别山桂花盛开的季节,为庆祝鄂豫皖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成立…  相似文献   

8.
南泥湾精神及其现实意义路波,李振祥甫泥湾是位于延安市东南角的一个偏僻小山沟,却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地方。在抗日战争的最困难时期,八路军三五九旅响应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号召,开到这里进行垦荒生产。他们白手起家,战胜种种艰难困苦,把荒山沟变成“陕北江南”,不但...  相似文献   

9.
杨建业 《同舟共进》2008,(12):64-64
70多年过去了,陕北的老百姓还会像当年那样,"滚滚米汤热腾腾的馍,招待咱们的游击队好吃喝"吗?"对面(价)沟里流河水,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这首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将我们带回到70多年前党领导百姓反抗压迫的难忘岁月。那时。人民和党心连心,生死与共,鱼水情深。如今。陕北的老百姓还会像当年那样,"滚滚米汤热腾腾的馍,招待咱们的游击队好吃喝"吗?  相似文献   

10.
何雁 《今日海南》2009,(1):30-31
"打竹板,走上台,高高兴兴唱起来!唱什么呀?木色湖畔好风光,屯昌百业正兴旺,建设文明生态村,生活天天在变样……"  相似文献   

11.
记得在六十年前,初中音乐老师教了我们多首进步歌曲,其中最让我向往的是一首名为《山那边哟好地方》的歌:"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大家唱歌来耕地哟,万担谷子堆满仓,  相似文献   

12.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个人……”这首著名的陕北民歌,从上世纪四十年代从陕北唱到全国,后又唱到国际范围一些国家,如今已经传唱了六十多年,它的旋律被很多人所喜爱,它的知名度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很大的。直到今天,一些民歌歌唱家、业余民歌手还把这首《蓝花花》作为自己的保留演唱节目经常演唱,真可谓久唱不衰。  相似文献   

13.
正"琵琶一抱轻柔地弹,陕北哥,听我们,唱唱江南的水和山,太湖澄澈桃花碧……"2018年2月14日,人民大会堂内,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现场,掌声雷动,一曲南北曲艺说唱《看今朝》赢得满堂喝彩,习近平总书记热烈鼓掌赞扬,为演出叫好。随后,该节目还受邀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中国曲艺节开幕式、海峡两岸中秋灯会、国际幽默艺术节开幕式等重大活动的星光舞台。而这吴侬软语、轻歌漫弹的苏州评弹的词作者便  相似文献   

14.
正从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落户"陕北",到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在陕北吴堡县东渡黄河,迎接革命胜利的曙光这近13年时间称之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这十三年里形成了包括"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在内的"延安精神"。正是这些精神的力量,才使中国共产党在那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5.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将近20年以前,歌手韩晓的一首《我想去桂林》,唱得多少人心里都痒痒,那是很多人的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06,(Z1)
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进攻,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和封锁,以及自然灾害的袭击,解放区的财政经济遇到了极大困难。为战胜困难,坚持抗战,194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解放区军民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开展了南泥湾、槐树庄、大风川等地的屯田大生产运动。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在1941年开进野草从生,野狼成群的南泥湾,不到3年,便把这里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相似文献   

17.
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朝阳沟好地方名不虚传,在这里一辈子我也住不烦。这是豫剧《朝阳沟》中一个著名唱段。  相似文献   

18.
桂孝树 《前进论坛》2014,(11):52-53
<正>一、江西土壤之殇"江西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这首在江西红土地上广为流传的歌曲,把曾经是"鱼米之乡"的鄱阳湖平原刻画得非常美丽,平原上稻田、菜畦、鱼塘、莲湖纵横交错,是江南的粮仓和棉花、油料、生猪等生产的重要基地。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里渗  相似文献   

19.
乔子清 《思想工作》2006,(10):26-27
“上房嘹一嘹.嘹见个王爱召,……”。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在鄂尔多斯大地上传唱.引起许多小字辈——青少年好奇地询问:早以消失在地平上线的王爱召.怎么老在百姓中说呀唱呀念道着?老字辈——爷爷、太爷们总是伤感地给他们解释:王爱召是我们鄂尔多斯地区七旗会盟的伊克召——大庙圣地。五色琉璃瓦在太阳下辉映.既有杭州灵隐寺那么宏大.又像北京雍和宫那样辉煌,有“东藏”之谓称。如同青藏高原各民族人民心中的布达拉宫和塔尔寺。鄂尔多斯的农牧民嘹一嘹,说一说,唱一唱.既是一种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感情思念。你说能不念道吗?  相似文献   

20.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当年,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唱遍了祖国大地,一唱就是几十年,人们从这首歌里走进了新疆,走进田园牧歌中的天堂。夏天的新疆,水美草丰。但是人们眼前已经不仅仅是歌曲中描绘的新疆,它展示的是另外一幅更为宽广的画卷,这幅画卷的名称写着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