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组织力量对长征所涉地名进行整理,编撰了《星·火:长征重要地名录》一书。该书由王胜三主编,是红色地名文化系列丛书的第二部,系《印·记:二战重要地名录》的姊妹篇。全书共收录红军长征涉及的120个重要地名  相似文献   

2.
正从党史中汲取力量,在实践中砥砺前行。3月19日上午,D9688次广西党史学习教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列车从南宁东站开往全州南站,自治区党员教育中心与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党委组织的540名党员代表奔赴湘江战役旧址,打卡红色教育基地。86年前,红军长征经过广西的灌阳、全州、兴安等地,经历了长征途中最为惨烈的一战——湘江战役。数万英勇的红军向死而生,奠定了伟大长征的胜利基石。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6,(17)
正毛泽东曾在《"七大"工作方针》中指出"陕北是两个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时光转移,如今,吴起县依旧在其转型之路上前行白天,胜利山无异于普通青山,不过当夜幕降临,密布于山坡各处的灯光被点亮后,一半白色,一半红色,犹如繁星般与夜空交相辉映。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境内的这座山因红军长征胜利会师而得名,在山头的一棵杜梨树下,毛泽东在睡梦中切掉了追击红军长征一年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4,(11):F0003-F0003
正2014年11月25-26日,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80周年纪念活动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传承革命精神,共筑中国梦想",包括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80周年纪念大会、"永远跟党走"文艺演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80周年学术研讨暨电视剧《突围突围》看片会、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开馆仪式、红军后代湘江祭英烈活动、重走红军长征路等活动。当年参加过长征的60多位老领导老红军后代代表,以及桂林2000多名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5.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军中央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红军长征中,遵义会议以前,由邓小平同志负责编辑;遵义会议以后,由陆定一同志负责编辑。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8月,《红星》报共出版长征专号28期。对长征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长征途中的“红色号角”。  相似文献   

6.
正红军长征走过的偏僻山寨,留下的红色遗迹,已被开发成旅游景点,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留下了精神地标,带来了经济效益,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红色基因"是桂林和广西人民经久不衰的精神力量。世人皆知桂林美。山水桂林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红色文化同样光彩夺  相似文献   

7.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人民是革命的母亲"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  相似文献   

8.
陈雄章  ;李庭华 《传承》2014,(9):28-30
在纪念红军长征过桂北80周年之际,来自当代广西杂志社、广西师范大学、南宁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玉林师范学院、贺州学院、广西桂林地区林业学校等单位的15名史学工作者和从事教育服务工作的人员,自发重走桂北红军长征路,寻访革命遗址、红军无名烈士墓,慰问平凡的好人等,并对保护红军长征遗迹,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继承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旭 《当代广西》2023,(5):9-10
<正>2021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广西,他在参观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时指出,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红军将士在湘江战役中体现出的“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精神,是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留给广西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用好这些红色资源。放眼整部长征史,经此一战我军最终突破封锁、  相似文献   

10.
杨燕 《今日民族》2006,(8):10-13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谱写的壮丽英雄史诗。令每个云南人自豪的是,在这一壮举中,云南也写下了自己光辉的一页。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省三部门组织开展的“寻访老红军”系列活动,让我们沿着红军过云南的足迹重走长征路,在对省内健在老红军的寻访中,采撷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这些红色的记忆在我们眼前重组成一幅生动的长征图景。  相似文献   

11.
仝保勇 《传承》2012,(10):66-67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先进文化的胜利,其贡献体现在:孕育了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正确指导思想;铸造了长征精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创建和宣传活动;涌现出众多的英雄人物,留下了不朽的红色圣地。长征的胜利既昭示来者,又启迪后人。  相似文献   

12.
长征被人们习惯地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实际上则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在红军长征中,先后有红六军团和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两支队伍途经广西桂北地区。在一些党史军史书刊中,对红军长征与红军长征过广西的记述中有诸多误述,需要加以考析订正。红军长征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红军过广西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长征的伟大胜利还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经验与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6,(10)
正80年前,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这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长征的胜利,是一曲响彻云霄、震撼神州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参观"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正全州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的主战场,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我对标党章、新思想领悟初心使命,从思想上、行动上坚决抵制"慵懒散"作风,着力破解干事"精气神"不足问题,提议全州县出台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5个文件,带领团队打造"红色加油站",依托"全州党建云"微信公众号发布红色学习资讯1.6万  相似文献   

15.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红色旅游资源是伴随着红色旅游  相似文献   

16.
正1935年和1936年,红军长征两度经过禄劝,在皎平渡成功抢渡金沙江,实现了重大战略转移。禄劝是全省47个革命老区县之一,2005年列为全国100处重点红色旅游地之一,2006年被列为全国30条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之一。聂荣臻元帅曾为禄劝题词"革命胜地,山川增辉"。金沙江皎平渡、普渡河铁索桥、石板河阻击战等见证长征精神的红色遗迹,成为中国近代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00年和2009年,为保障昆明700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云龙水库移民搬迁工作分两次展开,禄  相似文献   

17.
正"海南精神"可视为长征精神的当代版和海南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今天,我们要更加自觉地用长征精神来加持"海南精神",同时用"海南精神"去表征长征精神。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最重要的是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江泽民同志曾经这样概括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8.
《春秋》2016,(6)
正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辗14个省,突破数十万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这其中,红军队伍中的"千里眼""顺风耳"所发挥的神奇作用极其重要。这些"千里眼"和"顺风耳",就是红军队伍中的无线电技术侦察力量。长征途中,他们不间断地侦听与破译国民党军队行动的密码,他们为中共中央正确决策提供了及时可靠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10)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三大主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战略转移的完成,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纠正党内"左"倾教条主义和战胜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以及制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的战略决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宗帅 《传承》2011,(12):12-13
长征作为"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早已载入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史册。一直以来,党史学界对红军踏上长征之路的原因从多个角度作了比较全面的剖析和梳理。事实上,第三次"左倾"错误的发生、发展以至达到极点,直接影响和诱发了党和红军在政治、军事、组织、经济等方面的错误,进而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错误是多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左"的错误是导致红军踏上长征之路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