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优良家风对于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具有正向涵养作用。传统家训作为家风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优秀的价值理念与齐家育人之道。立足党员干部家庭建设的现实问题与客观需要,培育涵养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优良家风应基于以下三个向度:传承传统家训"德教为先"教育理念,培育"以德立家"的优良家风;传承传统家训"上行下效"育人之道,培育"率身垂范"的优良家风;传承传统家训"实践养成"教化原则,培育"知行合一"的优良家风。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以来,游仙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自觉传承家规家训,自觉增强廉洁意识。编家训读本,品读历史"廉文化"。游仙区深入挖掘本地传统文化精髓,收集苏易简、钱氏家族、曹氏家族等15位本区影响深远的家规家训,将其中有关于廉洁修身、遵纪守法、公平正义、报国为民等积极向上的家规家训进行整理,编印了《承家风,立家训》《少年苏易简》等刊物,丰富反腐倡廉教育形式。建家训基地,廉洁教育显功效。在游仙区魏城镇建1000平米家风家训文化长廊,一整面墙  相似文献   

3.
蔡和森家谱共有二十四条家训,其内容离不开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忠、孝、礼、廉、俭几大门类,相较湖南各姓家族家训几乎多了一半,而廉洁教育内容尤其丰富。可以说中华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廉洁教育与自律家训对蔡和森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有着积极的意义。蔡和森家族家训的廉洁教育也完全可作为当代家风教育的好教材,对其进行认真挖掘整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找准培育的着力点是关键,从着力点上下功夫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落细、落小、落实,从家风家训这一着力点入手,充分发挥优秀家风家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化育功能。本文以岳西优秀家风家训为例,试图从培育主体、培育内容、培育形式等方面寻找着力点,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镇宁自治县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镇宁"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深入推进乡风文明行动,凝心聚力创建美丽乡村。为了培育道德文化,涵养优良家风,传承道德力量,弘扬传统美德,该县积极开展家风家训挖掘、整理、提炼工作,建成6个家风家训教育示范基地,定期组织开展家风家训教育示范活动,并在各乡风文明示范村开展晒家风家训活动。结合"宣传干部上讲堂"活动的拓展延伸,该县采取集中宣讲、聊天座谈、夜间巡讲等形式有机结合,在乡村道德讲堂、在赶场天、在村落院  相似文献   

6.
读包拯“家训”有感聂周勇包拯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清官。他一生视清廉为做人做官的根本。所以,在为官的三十年间,包拯对人、对己、对家族亲属都要求极严。为教育家族的后世子孙,他曾写了一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立在庐州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  相似文献   

7.
弘扬优秀传统家训,将其融入大学生诚信观培育中,旨在让大学生在家风涵育中提升认知,在家校协同培育中强化认同,在实践活动中引导践行。优秀传统家训主张诚信为修身之本,有助于涵养大学生"以信立身"的价值理念;主张诚信为处世之基,有助于涵养大学生"以诚立世"的价值准则;主张诚信为经商之要,有助于涵养大学生"以信成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正在金堂县五凤溪杨柳沟边,青山环绕的五凤古镇中有一座古色古香的老宅,这是被誉为"东方黑格尔之父"的贺麟先生的故居。在今年的四川省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中,贺氏家族"耕读传家"的家规受到大众评选和专家评审的一致认可,荣获十佳"天府好家规"之首。近年来,金堂县把家风家训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抓手之一,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好家规、培育好家风,以良好家风家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6,(3)
以教家立范、"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宗旨的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精神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弘扬传统家训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有裨益。中国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不仅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为其提供丰厚的滋养,还凸显了德性伦理,涵养了核心价值观的"德"。与此同时,它还契合了民众的文化心理,有助于增强社会大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在当代,通过承继传统家训文化来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该遵循以下基本路径:深度挖掘和传播传统家训文化的道德准则来促使核心价值观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以弘扬家训文化来促进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以建构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家训文化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共鸣、汲取传统家训文化合理内容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凝练。  相似文献   

10.
<正>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发扬优良传统是每个公民、每个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培育优良的家教、家风是传承文化的基础,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立好家规、树好家风、传好家训,做品行端正、讲规守矩、廉政勤政的"继承者""守护者""传播者"。家训家规连着道德品行。山东琅琊王氏的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省强化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并通过建立村规民约、"最美家庭"评选、举办民俗活动等延伸活动,筑牢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良好的家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贵州省强化"家风"建设,广泛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培育提升全民素质,让好家风得以传承宣扬,并通过建立村规民约、开展"最美家庭"评选、举办民俗活动等延伸活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稳固是社会和谐文明的基石。通过对家风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引导全社会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广泛开展传承好家训、讲家训活动,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以好家训提醒引导、感染熏陶家庭成员,发挥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功能,引导广大家庭以德治家、以学兴家、忠厚传家,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和公共活动,弘扬文明健康生活,增进邻里团结,融洽邻里关系,使全社会更加注重家风培育,以纯正家风厚植社会新风。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家训家风是民族文化基因传承的中国方式。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孝道的优良传统,家训尤其推崇孝道,倡导以孝立身、以孝齐家,涵育孝道家风。传统家训的孝道教育主要包括尽心养亲、爱敬至上、顺亲为大、谏亲从义、丧祭遵礼等五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向世人展示了孝道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家训以孝道为中心,树立价值导向,注重人格养成,强化道德认同,建构起完善系统的道德教化体系。在新时代,重新激活家训家风的生命力,传承家训家风的优秀元素,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魏征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宰相。他直言不讳,曾提出"薄赋敛,轻租税"、"居安思危"、"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思想,加上为人俭朴,病危时还没有像样的房子,所以一直深受人民的称道。而魏征的夫人裴氏也是一名廉洁、俭朴的好女人,历史上出名的贤内助。裴氏虽说是宰相的妻子,自嫁给丈夫之后依旧那么勤俭节约,并随丈夫住旧屋,每天纺纱  相似文献   

15.
家风的力量     
<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一个家庭或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就是家风。家风孕育了中华传统文化。从古代的《孔子家语》《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近现代的《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爱国、仁义、孝老、慈幼、勤俭、立志、诚信,这些传统美德常常是以"家风"的形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  相似文献   

16.
《学习导报》2014,(7):21-22
中国古代家训,是一个巨大的传统文化宝库。从先秦到明清,我国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有的堪为经典。为了更好地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全社会各个家庭良好家风的养成和实践,本刊特从立身、治家、敬业、处世四个方面选取部分经典家训,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永宏 《先锋队》2012,(33):50-52
闻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绵延至今两千余载,仕宦如林,名人辈出,将相文武,各领风骚,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裴氏文化人才奇观。裴氏一门在正史立传者有600余人,名垂后世者千余人,先后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14个中书侍郎,55个尚书和211个刺史,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俗有"一斗芝麻官"之称,可谓灿若群星。众多的裴氏名人彪炳史册,辉映华  相似文献   

18.
张谨 《党史文汇》2024,(1):42-44
<正>《周氏家训》是周恩来的六伯父周嵩尧的一本手写遗墨,是周家用以教育、训导家族后辈如何待人接物、修身养性的行为规范和警言戒律。此家训成书时间,根据周嵩尧的生平轨迹判断,当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日军占领扬州后他避居乡间创作而成。此时的周恩来已是一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周氏家训》对他的品格养成并无直接指导作用。然而,周嵩尧是近代周氏家族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是清光绪丁酉科举人,曾在清朝政府、北洋政府任过许多要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中央文史研究馆的首批馆员,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员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的作风。"三严三实"是对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新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应该践行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训文化对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作用最为明显和突出。《钱氏家训》作为中国传统家训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当前"三严三实"的作风建设结合探讨,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同以往的思维方向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山西闻喜裴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煊赫了近千年,曾以 59位宰相和 59位大将军彪炳史册。而仅唐朝 290年间,闻喜裴氏家庭就出了 17位宰相。所以大思想家顾炎武在认真考察了裴氏的世居之地闻喜裴柏村后,在《裴柏村记》中写道:“观裴氏之兴,唐存亡亦略可见矣。”而叱咤风云的一代中兴名相裴度,更是历相 4朝,一身系唐室安危达 30年之久,曾三起三落,“手把命王圭兼相印”,成为裴氏家族这个宰相世家里的翘楚。   裴度 (公元 765年— 839年 ),字中立,唐河东闻喜 (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裴柏村 )人。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祖父裴有邻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