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河南省林州市处在豫、晋、冀三省交界之地,有110万人口。林州是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最明显的城市符号就是红旗渠以及红旗渠精神。上世纪60年代,勤劳勇敢的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和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在这过程中孕育了非常宝贵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在红旗渠精神的感召下,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林州人民在修建红旗渠中形成、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丰富和发展的红旗渠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胡锦涛同志在视察红旗渠时指出:“红旗渠是一个典范,它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探讨"红旗渠精神与中国梦"这一主题,就是要深刻理解红旗渠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内在联系,弘扬其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为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增添精神动力。红旗渠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梦想成真的实践范例。习总书记为什么会用"梦"这个字眼来概括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理想追求?"梦"一词既表达了我们追求目标的伟大,也表明了实现难度的巨大,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红旗渠就是"梦想成真"的一个典范。对于林州人民来说,彻  相似文献   

4.
1996年 6月 1日,江总书记视察林州市红旗渠时,语重心长地讲道:“红旗渠是一个典范,它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现在物质条件比过去好了,但艰苦创业的精神永远不能丢。”在江总书记这一精神指导下,近两年来,林州市委、市政府在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的实践活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把自力更生与扩大对外开放相结合”、“把艰苦创业与追求科技进步相结合”、“把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发展理念,为红旗渠精神注入了鲜活…  相似文献   

5.
《小康》2021,(19)
正样样当先进,行行争一流,人人都努力,林州更美丽——从林州市党政综合楼一出来,就能看到这醒目的20个字大标语。这是今年林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提出的发展目标。林州,有山有水有精神,其中蕴含着理想,也彰显着信念。如今,这座城市正努力地打破县域思维、跳出林州看林州。  相似文献   

6.
<正>一渠绕太行,精神动天下。20世纪60年代,中共林县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修建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并孕育形成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它不仅是林州人  相似文献   

7.
正林州因红旗渠而闻名于世。新时期,在红旗渠精神的引领下,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建设目标,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打造了包括茶店镇集观光、采摘、休闲为一体的"茶马古道"、原康镇休闲度假圣地"皇后镇"、任村镇历史文化明村"盘阳村"等一批示范性  相似文献   

8.
王军 《人大建设》2013,(7):48-49
近年,林州市坚持产业转型转变、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改善民生,奏响了红旗渠畔"美太行"的最强音。这是林州继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红旗渠"战太行"、八十年代外出从事建筑业"出太行"、九十年代发展工业企业"富太行"三部曲之后,开启的旨在建设美丽家园的"美太行"创业第四部曲。——坚持转型转变,增强城市实力。调结构、促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为打造林州经济  相似文献   

9.
<正>林州市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以20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80年代发展建筑业、9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标志,林州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近年,林州人众志成城谱写创业第四部曲——"美太行",实现经济更发达、城乡更和谐、生态更宜居、生活更幸福的美好愿景。林州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在科学发展上找准定位,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增强工作实效,努力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推进转型升级优化工业产  相似文献   

10.
站到红旗渠堤上,我的心灵确实感受到了震撼。红旗渠动工时我还没出生,这两年的宣传我看了,但这次想亲身体验印证一下。于是我背起行李出发了。来到林州,放眼望去,田野山岭一片葱茏,县城也是一派现代繁华气息。坐上出租车往红旗渠赶,我问司机,这一切是不是得归功于红旗渠的修建,司机很自豪地点点头,当然,这地旱了要靠它来浇,有许多地方它仍是主要饮用水源,同时在它的带动下,林州大力发展了旅游业,不仅红旗渠本身成了闻名的旅游景点,我们还在它的不远处开发了太行山大峡谷系列景区,凡去的人都会啧啧称赞。说到最后,这位司机自顾自感叹了一声,…  相似文献   

11.
林州市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以20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80年代发展建筑业、9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标志,林州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  相似文献   

12.
《协商论坛》2023,(2):34-36
<正>隆冬时节,一场久违的大雪让安阳林州境内的太行山银装素裹、一派巍峨。站在山脚仰望,“人工天河”红旗渠在冬雪的映衬下更显壮观,于山腰间逶迤前行,滋润着山川大地。富泽一方百姓的不仅是红旗渠水,还有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内核的红旗渠精神。  相似文献   

13.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林州市政协委员为再建九十年代“红旗渠工程”贡献纪实1993年5月,中共林州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发出了建设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红旗渠工程"的号召,提出厂"力闯百亿,争当百强,全面振兴,实现小康的奋斗Z标,象当年的林县县委发出"引漳入林...  相似文献   

14.
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林州市是红旗渠的故乡,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近年,林州市人大常委会把关注民生、打造民生福地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解决群众最盼、最想、最难的事入手,推进民生改善,促进了和谐林州建设。察民情为民解忧历史上,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2008年冬,林州市发生严重旱情。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对全市的农业生产情况进,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21,(19)
正干记者这行当年头久了,落下点职业病是难免的,于我而言,最难缠的"病症"就是出门就要揣上个录音笔——哪怕我将要去的是个景区。事实也证明,在我去过的大部分城市里,我随身携带的这家伙都派不上用场,我便自觉地在玩伴们面前不称自己的症状为"职业病"——这简直是"强迫症"嘛!这一次,林州终于让我有了面子和底气!我从北京出发,需要先乘坐两个多小时的高铁到达安阳,再乘坐一个多小时的汽车到达林州,既然不是下了火车就能马上到,我就想"既来之,则安之",好好感受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吧。  相似文献   

16.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州人民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勤劳、节俭、勇敢的优秀传统,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坚定信心和强大力量。红旗渠精神,蕴含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凝结着党的执政宗旨,展示着党强大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2月9日,安阳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安阳市林州红旗渠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6年11月18日经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查批准,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以简洁凝练的29条内容,从保护原则、管理职责、宣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文化产业该怎样拥抱这个时代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委员通道"上,省政协委员、省总商会副会长、省青联常委、博雅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曹永彬用一个演示开始了他的回答. "这是一张20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时的老照片,名字叫'凌空除险',这张照片背后有什么故事呢?打开手机小程序,扫描照片,...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大人工奇迹,红旗渠不仅是林县人民敢于摆脱贫困、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渠""生命渠",也是展现中华民族不畏险阻、凝神聚力、奋勇当先、"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力量渠""精神渠"。林县人民在当时极其艰难的环境下,靠什么完成了十年修渠的伟大工程?当来到红旗渠这片土地,亲身感受红旗渠无穷魅力时,一定能寻找到答案。那就是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  相似文献   

20.
<正>红旗渠这一人间奇迹能够出现在神州大地上,绝非偶然。归根结底,"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原本就来自于我们中华民族所固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基因。民族精神的传承必然要在每个时代建构起一座座丰碑。红旗渠及其精神正是20世纪一座具有标志意义的丰碑。红旗渠精神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它告诉我们,今天要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就不能不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改造,乃至于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改造作为重要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