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拟以福建事变为例,着重阐述中国共产党在福建事变期间初步认识到下层统一战线要结合上层统一战线策略进行转变,以及在福建事变失败后对下层统一战线策略的转变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从而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瓦窑堡会议至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期间,中国共产党采取下层统一战线工作与上层统一战线工作同时进行的方针,在国民党军队官兵中宣传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组织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同时开展对爱国民主人士、民主党派领导人、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和南京政府上层人士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相似文献   

3.
“反蒋抗日”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针。就其起始 ,一般多说起于九一八事变 ,认为九一八事变后 ,中共即提出“反蒋抗日”或“抗日反蒋”的“下层统一战线”策略方针 1。事实上中共在九一八事变后提出的是“打倒各派国民党”,“反对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的“下层统一战线”。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中共已提出和实施“反蒋抗日”呢 ?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反蒋抗日”和“下层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后 ,中共在 9月 2 0日、2 2日、3 0日相继发布了 4份重要文件 2 。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消灭国民党”等口号 ,号召…  相似文献   

4.
·思考题解答·9.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斗争策略总方针是什么?关于斗争策略总方针的制定。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斗争策略总方针,就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这个方针,早在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毛泽东在《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一文中就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毛泽东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存在着“左翼集团”、“中间集团”、“右翼集团”。党对这三个不同的集团,采取的政策是不同的。对左翼集团,党必须用一切努力去扩大和巩固它。对中间集团,党的任务是争取他们的进步和转变。对右翼集团,则是坚决反对他们的民族投降主义,并在这个斗争中扩大  相似文献   

5.
▲逼蒋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抗日反蒋怒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站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立场上,开始积极谋求与国民党的合作,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在1935年的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就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消除内战,共同对外.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于1935年12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会议,作出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策略,开始了党的路线、方针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1934年,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际,漳州市诞生了一个革命文艺团体——芗潮剧社。她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用文艺活动的形式,宣传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成为闽南抗日救亡运动的一支革命的突击力量。“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作出决议,“组织各色各种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公开组织”;“实行反帝运动中的下层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全国各地各界民众纷纷掀起抗日运动。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漳州各界民众一万多人在中山公园召开抗日救国大会,声讨日寇侵略罪行,“电请国府实行对日断绝国交,尅日对日宣战”。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运用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东北地区坚持抗日,引发日本方面的高度关注。日方观察到,中共起初灵活运用下层统一战线策略,领导团结东北抗日武装力量进行抗日斗争。1933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一二六指示信"后,中共东北党组织开始实施"反日的统一战线"策略,使东北的抗日斗争迎来新的突破。中共将党领导下的赤色游击队和红军改编为人民革命军并联合或改编其他抗日武装共同抗日,在农村的政权建设从创造苏区转变为建立人民革命政府,在宣传与苏联的关系时从"武装保护苏联"调整为"实行中国民众与苏联兄弟友谊的联盟"。基于大量观察分析,日本方面关于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策略的性质、领导者、活动对象方面形成了一些认识:中共在东北实行的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雏形;中共始终是反日统一战线策略的有力领导和坚强核心;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极大限度地动员了中外民众共同加入到反日战争中。日方的观察进一步证明,自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斗争,积极凝聚民族力量,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运用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东北地区坚持抗日,引发日本方面的高度关注。日方观察到,中共起初灵活运用下层统一战线策略,领导团结东北抗日武装力量进行抗日斗争。1933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一二六指示信"后,中共东北党组织开始实施"反日的统一战线"策略,使东北的抗日斗争迎来新的突破。中共将党领导下的赤色游击队和红军改编为人民革命军并联合或改编其他抗日武装共同抗日,在农村的政权建设从创造苏区转变为建立人民革命政府,在宣传与苏联的关系时从"武装保护苏联"调整为"实行中国民众与苏联兄弟友谊的联盟"。基于大量观察分析,日本方面关于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策略的性质、领导者、活动对象方面形成了一些认识:中共在东北实行的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雏形;中共始终是反日统一战线策略的有力领导和坚强核心;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极大限度地动员了中外民众共同加入到反日战争中。日方的观察进一步证明,自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斗争,积极凝聚民族力量,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相似文献   

9.
刘丹 《世纪桥》2010,(17):11-12
1930年代初期,随着国际上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共产国际开始改变原来反对社会民主党和打击中间阶层的做法。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中共的统战策略也开始有所调整,逐步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思想,尽管还存在着许多缺点,但它明显表露出试图摆脱前途无望的"下层统一战线"[1]策略。  相似文献   

10.
1935年12月,党的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为了开创统一战线工作和群众性抗日救亡斗争的新局面,创造经验,带动全局,党中央决定派深谙党的新策略和长于白区工作的刘少奇主持北方局的工作,领导和指导华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6年3月,刘少奇赴天津上任伊始,就紧紧抓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中心问题开展工作,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根本扭转党在群众性抗日救亡工作和白区工作中的被动局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一、加强与扩大上层统一战线工作,为群众性抗日救亡运  相似文献   

11.
一“一·二六”指示信中提的是“反帝统一战线”,从其内容看,依然是以往的下层统一战线。“一·二六”指示信把日本帝国主义和一切帝国主义摆在并列的位置,提出反对一切帝国主义,一再强调“赶走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反对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他帝国主义”,指示党在满洲“必须进行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的斗争”。东北已  相似文献   

12.
余薇 《红岩春秋》2024,(3):28-35
<正>陈云是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人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在工会发展下层统一战线、在中央苏区建立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探索接管沈阳的城市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统一战线的论述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炎培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程中,为了调解国共两党矛盾,积极奔走。黄炎培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认识的三个维度:一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目的认识,解决了抗日战争期间为什么需要统一战线的问题;二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内核认识,解决了当时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问题;三是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活动,解决怎样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问题。黄炎培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为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华侵略,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激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摆到中国共产党的面前。王明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在共产国际和代表团其他成员的影响下,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为党中央起草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并撰写了不少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文章和报告。 1933年1月26日,王明等起草了《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在这封信中,第一次提出“尽可能的造成全民族的(计算到特殊的环境)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虽然是不可靠的动摇的力量,共同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期间 ,彭真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书记 ,统一领导晋察冀边区党政军工作。他领导晋察冀边区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依靠基本群众 ,吸收地主、资产阶级参加抗日 ;扶助进步势力 ,争取中间势力 ,孤立顽固派 ;在斗争中求发展 ;创造性地在政权建设、土地政策和劳动政策中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彭真领导晋察冀边区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经验 ,受到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评价。晋察冀边区为全党全国树立了统一战线建设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6.
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全面抗战时期,任弼时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发展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山西抗战中,他积极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联合地方友军共同抗日;他出使共产国际,积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澄清事实,消除误解,从而赢得共产国际对中国抗战的支持;1940年3月,他从共产国际回到延安,为缓解当时国共矛盾与冲突、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目标做出重大贡献。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任弼时都对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进行积极的贯彻执行,为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巩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学习要点: 了解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在中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第一次大革命是党参加领导的一次反帝反封建军阀的伟大斗争;了解党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认识党对大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了解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认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20,(1)
正我党十分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党的领导干部更是身体力行。在全面抗战时期,任弼时全面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方针,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发展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山西抗战中,他积极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推动其进一步向前发展;他出使共产国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7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在此背景下,回望血雨腥风年代中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作用的前提、保障和形式,需进一步牢记,统一战线是我党团结和带领各界群众众志成城、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团结争取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  相似文献   

20.
“下层统一战线”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政策口号。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口号的由来及演变却所知甚少。本文主要依据历史文献,对“下层统一战线”的产生、演变的过程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作用作一简要的分析。“下层统一战线”原是共产国际的一个策略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