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斐伏尔对空间的政治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宁 《理论学刊》2008,1(5):67-71
列斐伏尔认为空间不是简单意味着的几何学与传统地理学,而是一个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社会秩序的建构过程.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与马克思提出的生产、消费、阶级等核心概念具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构成了列斐伏尔构建空间生产理论的基石.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2.
列斐伏尔是法国乃至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社会学家,其思想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批判与空间生产的理论,其中空间生产的理论对理论界的影响最大。列斐伏尔在进行空间生产理论的创造过程中,将二元辩证法发展成为三元辩证法,并结合空间生产理论,发展成空间辩证法,他的“空间”是社会空间。空间辩证法由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达、表达的空间构成;而绝对空间、神圣空间、历史空间、抽象空间、矛盾空间和差异的空间构成了空间的历史。由此,他提出了“社会主义空间”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3.
列斐伏尔提出,我们已经由空间中物的生产转向空间本身的生产,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主义通过对空间的占有和殖民使资本主义得以延续。与列斐伏尔相呼应,大维·哈维和爱德华·苏贾分别在《正义、自然和差异地理学》《社会公正与城市》《叛逆的城市——从城市权利到城市革命》《寻求空间正义》等著作中论述了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空间殖民和城市权利等思想。他们指出,资本主义通过空间生产和空间殖民得以幸存;空间不是中立的,它是资本主义殖民的手段和载体;空间殖民的第一个阶段是,资产阶级占领城市中心;空间殖民的第二个阶段是,资产阶级占领市郊。鉴于此,无产阶级要获得自身的解放,必须争取空间权力,摆脱日益被边缘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哈维是晚期马克思主义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将西方的列斐伏尔等人的空间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构建了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对哈维城市空间理论的研究不仅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供了参考,也为我国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列斐伏尔各个时期的理论探索中,始终贯穿的思路是:新时期的资本主义以何种方式实现资本主义关系的再生产。从前期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到后期的空间生产思想,列斐伏尔始终将资本主义幸存的奥秘与资本主义关系再生产紧密地挂钩,从而将马克思局限于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再生产理论推进到广阔的日常生活中,进而把再生产理论与空间生产紧密结合,指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扩展性及其本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的变化和把握资本主义的本质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解读路径:  相似文献   

6.
詹燕 《理论学刊》2006,1(5):60-61
现代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在西方学界被公认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之父”,也正是由于他将马克思哲学的异化理论和历史辩证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于研究现代日常生活问题而开创的日常生活批判的新领域和学科,成为了与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等人比肩而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杰出代表。列斐伏尔一生始终恪守着马克思政治信仰与哲学理论基础的最后底线,对马克思关于日常生活批判的思想作了系统研究、继承应用和积极拓展。要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列斐伏尔与马克思的思想渊源,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马克思哲学体系中有没有日常生活批…  相似文献   

7.
正今天,城市已经成为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主题,城市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洋洋大观的论域。马克思主义为这一论域的形成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在这其中,列斐伏尔又处在极为显著的地位。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的开创者之一,而且为全部空间社会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重要的元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空间生产”批判思潮是运用现代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和批判的潮流,它由列斐伏尔开启,经过哈维、苏贾等人的继承发展,目前仍在演进之中。国内外学界对于这一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学、地理学、城市学、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展开。对这些理论成果进行梳理,有助于推动我们在未来展开高效而深入的“空间研究”。  相似文献   

9.
闫方洁 《唯实》2012,(8):50-53
列斐伏尔对消费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独具特色。他扩充了意识形态的内涵,把广告指认为消费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代表。广告将新的能指与所指联系起来成为了包含象征和修辞的元语言,并催生了符号消费的产生。广告成为意识形态实质上意味着一种崭新的消费剥削机制的诞生。它通过对人们欲望的控制,将各阶层的日常生活一一纳入消费社会的体制中。具体来说,这一控制过程的实现是由大量功能化的符号系统——“次体系”来完成的。基于生活世界的平台,列斐伏尔实现了对消费社会意识形态批判的符号学与微观转向,具有显著的后现代风格。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列斐伏尔提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意图立足于"总体性"概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异化现实进行深层解构.他的理论一方面扩展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在思想层次上体现出某种深化;但另一方面也误读了马克思的价值真涵,因此缺乏对革命实践的现实指导意义.列斐伏尔对马克思的研究值得我国学者深思.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权利观是马克思国家与法权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马克思权利观的研究,要避免理论"碎片化"和简单化的研究倾向,从整体上厘清和剖析权利观念对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法权哲学思想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的说来,"人的问题"是马克思权利观叙事的话语动力和理论主题,马克思正是从"人的问题"出发,以自然与历史、历时与共时、一般与特殊三重理论关照,深入研究了其在权利问题上的理论态度,澄明了权利问题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2.
整个人类史是开辟和利用空间、创造和生产空间的历史,即空间生产的历史。考察空间正义就要考察人类的生产实践、空间生产和社会关系诸问题。资本作为占支配地位的现代生产关系,一方面推动了空间生产的扩展,另一方面也深深嵌入和宰制空间生产,纵横捭阖于全球性空间生产。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研究现代性视域下空间正义问题,必须以城市空间生产为研究对象,以资本逻辑为切入点,深刻揭示城市空间生产的历史发展与资本逻辑之间的关系,展开对全球化时代资本逻辑的意识形态批判。  相似文献   

13.
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亨利·列菲伏尔在继承、发展、参照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展开了分析和批判。在空间生产与资本的关系层面,他指出,空间本质上是资本,是商品;空间生产是转移资本主义矛盾的手段,是当代资本主义得以发展和生存的根本原因。在空间生产的政治性层面,他指出,空间生产是权力逞能和意识形态竞争的场所,是各类矛盾冲突和阶级斗争的聚集地。在空间生产的全球化层面,他分析了空间生产的全球化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空间生产的同质化趋势。他的开创性、现实性和鲜明的批判立场,是对学术界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探索》2015,(5)
当前,中国正以全新的姿态参与全球化进程,"一带一路"等诸多战略的实施凸显了空间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作为后现代地理学奠基人之一,福柯基于谱系学分析探究了空间与国家治理的演变历程,说明了空间与治理的关系在不同的阶段分别表达为领土空间、竞争空间、微观知识—权力的建构空间。中国在参与全球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应从赶超为导向的空间策略转为正义为导向的空间建构,从而为参与全球化开启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新历史主义生成于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流行的背景下,它以某种形式的历史回归探究文学叙事策略和历史语境的关系,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诗性预设作为新历史主义重要的文本视野与叙事策略,在讲述历史、建构历史文本的过程中,实现了历史叙事的修辞表达和文本呈现,成为打通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边界的中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延安历史记忆的不同形态及其成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不同政治群体对延安历史叙述的不同视角与结论,概括出正统形态、对应形态和衍生形态的三种叙事方式,讨论了三种不同叙事方式的内在本质与外在特征,描述了三种不同形态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从延安历史与各个叙事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系、空间距离、时间维度等方面分析了延安历史记忆多重形态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本文还就近现代中国历史叙事分歧的弥合,重新建构中华民族高度共享的近代历史记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世界中 ,列菲伏尔的日常生活哲学曾经长期遭到冷遇 ,这或许是因为他所建构的日常生活理想与解构主义那种激进的革命姿态相比有些不合时宜的缘故。列菲伏尔是 2 0世纪比较早地对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问题做出专门论述的人。早在1936年 ,列菲伏尔就在他与古特曼合著的文章《被蒙昧的良知》中提出了日常生活的概念。列菲伏尔的一生与当时的各种革命思潮都有过联系 ,因此 ,他的日常生活批判思想更像是一个杂糅了各种理论的复合体 ,黑格尔式马克思主义者的异化论、总体的人的思想、超现实主义的乌托邦思想 ,情境国际对消费景观的关注都体现在…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6,(5)
在福柯"异托邦"理论中,通过"疯人船"及其精神错乱的乘客实现了"异托邦"理论的构建,乌托邦的反讽。对福柯来说,"异托邦"与乌托邦相反,表征一种在他者场域存在的真实空间,植根于每一个文化中。"异托邦"具有文化反思与人的解放功能,是比现实更美好、更真实的生活方式。空间的开放、解放和希望是"异托邦"的三个主要特征。它意味着,所有既成的空间在性质上仅具有动态的暂时性意义。由此,在未来的空间问题上,福柯的"异托邦"理论与布洛赫乌托邦哲学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转向是在分析"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以及"家庭、学校与社会"等诸多空间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刻影响的基础上,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空间连续性和对空间转换的适应性,以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的学科理论与方法体系。一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根红线,贯穿于"在场空间"与"缺场空间",落实其线上与线下的接榫,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空间的最大增量。二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根红线,在"家庭—学校—社会"诸多空间场域中的无缝隙弥合,增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因此,启动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范式革命,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发展进行真实、精准的建构,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科学品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异化观经历了一个转变的历史过程。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部著作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异化观,前者体现的是从抽象的人性出发理解异化的人本主义异化观,后者体现的是从实践、从现实生活条件出发理解异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异化观。我们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异化观而不是人本主义异化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异化观,来正确理解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