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铀  吴伟东 《青年探索》2021,(2):89-101
粤港澳大湾区的港澳青年跨境就业创业政策,是推动大湾区内青年交流融合的重要制度建构,对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增强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战略布局,系统梳理了广州、深圳和珠海三地支持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从奖励型政策、发展型政策和保障型政策三大方面进行政策文本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州、深圳、珠海三地支持港澳青年跨境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在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和政策工具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在政策适用对象范围的界定上,不同城市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受限于传统的政策框架,仍存在文化关怀和文化支持缺失等问题。针对大湾区内地城市支持港澳青年跨境就业创业政策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应从健全协调机制、增强文化关怀、促进多主体参与以及扩大宣传等方面健全完善支持港澳青年跨境就业创业政策。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1,(14)
正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逐步落地,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选择来内地创业、就业,市场广阔、开放包容的广州成为他们的逐梦之地。港澳青年在创业的同时,也为粤港澳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为两地融合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香港的市场太小,局限了我们的发展。"在香港的科技公司赚取了第一桶金后,香港青年萧振麟经过一番考虑,并没有选择在香港创业,而是将目光瞄准了内地市场。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小康》2021,(17)
正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广东9市创业,成为近年来的热点,《小康》杂志5月中旬刊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解读,阅读后印象深刻。对当代香港澳门的青少年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是宝贵的历史机遇。事实证明,港澳青年通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尤其是依托大湾区,寻求与内地人才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港澳青年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1,(17)
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涉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无疑是深化"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载体。在"一国两制"方针下,澳门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同时,作为全球最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系之一,澳门享有自由港、单独关税区地位,这为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环境,构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天然优势。  相似文献   

5.
《小康》2021,(14)
正东莞滨海湾新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圈的几何中心,毗邻港澳,紧连穗深,该地多措并举吸引港澳青年来莞就业创业,为港澳青年提供更多的机会。做财险业务的香港青年王本玮便是其中一员。作为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东莞既获得了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机遇,也面临着区位优势弱化、市场环境波动的现实挑战。滨海湾新区是东莞市破除发展制约,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载体。  相似文献   

6.
《小康》2021,(14)
正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港澳青年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港澳企业前来孵化入驻。香港青年陈润富表示,快速发展的内地带来的无限商机,非常有吸引力。"我们的工作是为客户提供品牌广告设计服务,当时选择在深圳发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点是内地人口基数大,只要有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人能喜爱我们的设计,那我们就是成功的。"前海富思传媒(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润富说。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7月4日,由广州市青年联合会主办,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承办,广州市青年研究会、广州市天河区海外联谊会、广州市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广东社会学学会志愿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合作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澳门、深圳等地的专家、青年研究工作者100多人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8.
《小康》2021,(14)
正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经济稳健发展、毗邻港澳的中山成为像梁汉杰这样的港澳青年创业的热门之选。而中山的扶持政策及服务配套更为港澳青年扎根中山、逐梦未来提供了优质的条件。近几年,大湾区发展步伐加快,中山也成为港澳青年创业、就业的大热之选。祖籍中山的香港青年梁汉杰也放弃了国外、香港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9.
港澳青年既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为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本文以"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为例,分析其如何在财政扶持、基础设施、生活保障、创业指导等方面为推动港澳青年创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保障,为制定及实施港澳青年创业扶持政策提供样本经验。为进一步解决港澳青年创业遇到的体制机制性问题,提出如下优化路径: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保证港澳青年创业机制保障的连续性与适切性、重视政府引导与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相结合、建立扶持港澳青年创业的协调机制与机构、加强港澳青年创业政策宣讲和传播机制建设、落实解决港澳青年享有创业待遇问题。  相似文献   

10.
曾志敏  宁悦 《青年探索》2020,(1):97-104
探索香港新生代青年对内地的社会心理演变历程是促进内地与香港青年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民心相通进而实现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为基础,从历时态维度分析了香港新生代青年对内地的社会心理及心理动机的发展变化,从现时态维度分析了现今内地的发展对香港新生代青年社会心理的影响。本文认为,殖民统治的深刻影响、国民教育的缺失以及在内地的学习工作生活体验是影响香港青年对内地社会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提出应从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双向开放"新平台;完善政策保障;加强国民教育,开展有效引导等方面探索增强香港新生代青年身份融合的有效政策路径,进而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民心相通与融合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现对《关于延长授权国务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开展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工作期限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作说明。2020年8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开展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21,(14)
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如火如荼,其庞大市场及无限发展空间吸引港澳青年北上追逐创业梦。粤港澳三地专家接受采访,一致认为大湾区发展机遇向好也需要在一些方面改善提升,港澳青年选择在大湾区创业,既能实现梦想,也能为大湾区发展贡献力量。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选择来大湾区创业的港澳青年越来越多。近年来,为了吸引港澳青年来粤发展,广东省联合港澳特区政府共同建设了"10+3"青年双创基地以及"1+12+N"港澳青年双创基地,  相似文献   

13.
<正>为深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合作发展问题,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青年联合会、暨南大学将于2019年6月下旬或7月初联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发展论坛之人文湾区分论坛",现面向全国专家学者、青年学者、高校大学生、青年实务工作者征集会议论文。投稿者可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发展、宜居宜业、创新创业、志愿服务、青年工作等主题确定具体论文题目。优秀论文作者将获邀出席在广州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发展论坛";应征论文择优推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9,(35)
正作为较早与澳门开展深度合作的珠三角城市,中山与澳门在经贸、产业、文化和青年创业等方面都已开展交流合作,随着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等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相继建设,中山与澳门的联系进一步密切。说起澳门,中山市民可能会感觉格外亲切,据坊间说法,有超过10万中山乡亲在澳门生活。而历史上,澳门和中山同属香山,按照这一层关系,中山和澳门更是亲上加亲。2014年粤澳合作联席会议上,中山与澳门两地政府签署《关于合作建设中山翠亨新区的框架协议》,计划在翠亨  相似文献   

15.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平台,为港澳青年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过程中,港澳青年既面临着不少机遇,但是也会面对一些挑战。本文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及港澳青年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区域发展的主要思路,包括:加强青年发展政策协同与引导,打造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推动青年参与区域协同创新,完善港澳人才政策;在发挥港澳青年所长中挖掘发展机遇;发挥企业和行业团体作用,推动港澳青年组织化融入湾区发展以及鼓励港澳青年积极作为,在分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红利中担当使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香港和澳门人心回归问题逐渐成为探讨焦点。港澳青年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将最终影响"一国两制"的贯彻、落实与发展。本文从港澳比较的视角出发,在"制度-心理"的视野下,将港澳青年国家认同维度下的心理构建机制影响因素归纳为"政治-文化-利益"这三项认知要素。基于608个在粤港澳生国家认同感的调查数据,发现:澳门青年的国家认同感显著高于香港青年;港澳生群体内部异质性产生的根源不在于生源地,而在于国家认同各认知要素构建的心理融合状态;港澳生国家认同的心理融合机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据此,本研究提出应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与政策倡导,以融合引导"两制"差异认知;从学校教育、舆论宣传、实践交流三管齐下;关注港澳生政策的"精准化"等方面共同努力提升内地港澳青年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面对着一个中国、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的多元化大湾区,青年身份认同对国家和大湾区的发展极为重要。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大湾区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战略规划为粤港澳青年群体归属提供了真实而有力的依据和基础,但是青年典型代表特性不够鲜明丰富,三地青年群体交流融合深度不足,媒体信息传播力度不够以及由于殖民政策导致的港澳青年的文化认同问题,对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群体身份认同建构带来一定挑战。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群体身份认同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青年多方积极合作。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澳门中华青年进步协会、澳台青年交流促进会、澳门台湾大学校友会、台湾师范大学澳门校友会等有关社团充分发挥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示范作用和沟通两岸的桥梁作用,举办了中华青年民族学习交流营2019、"结伴成长·共创青梦"、澳台青年创业实习体验之旅等澳台青年交流活动,共邀请100余名台湾青年学生到澳门和北京、上海、重庆、福建、辽宁等内地省市参访交流,聆听"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澳门故事,体验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的快速发展,见证新中  相似文献   

19.
促进粤港澳青年交流融合有助于正面引导港澳青年对祖国的积极理解,增强其国家认同,消除极端意识形态的影响,更积极地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青年交流融合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和政策空间。科技交流是重要且易于施行的路径,也是当前粤港澳青年交流项目较为忽视的领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科技交流,需要明确原则,完善顶层设计;打造品牌,科学设计交流项目;多方联动,健全组织机制;加强宣传,提高交流项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正>粤人社规〔2022〕7号各地级以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港澳办(局),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各地级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税务局:现将《支持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的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