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斯世,心向往之的,无不是美满幸福。然而天不由人,往往在你冷不防之间,就会冒出一件麻烦事,让你苦恼之至,使你痛苦难当。一位遭受过大苦大难的同辈告诉我,其时他的感受是,“一下子从九天落入了九泉!”可见苦难这东西之厉害。  相似文献   

2.
人生不短     
人们常说“人生苦短”。人生真的苦短吗?!是的,在中国的传统的人文思想里,人生是短暂的,渺小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诗人墨客发出了对生命对人生的长吁短叹。在浩如烟海的这些文字里,稍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可以随口说出一些耳熟能详的诗文来。比如说,庄子说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比如曹操吟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再比如,李白写过“君不见  相似文献   

3.
无悔的追求     
刘汉林 《黄埔》2006,(3):28-29
1990年,刚过不惑之年的我来到省黄埔同学会,在自己人生的黄金季节开始了这份全新的工作,时至今日已度过了17个年头。在这并不短暂的人生路途上,我与黄埔、黄埔老人相识相知相随,与黄埔同学会一路走过,书写并见证着新的一段黄埔历史。在这17年里,作为黄埔同学会机关的负责人,我凭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的信念,把黄埔当作人生的舞台,尽一份心、献一份情,始终为之努力工作着。  相似文献   

4.
二三十年前,中国人什么苦都吃过,如政治上的苦苦被整,经济上的时时被饿,等等,惟独不怎么感受到文化之苦。解放初,有一段时间也曾在“忆苦思甜”时加上了一点“忆无文化之苦”,但大都带有很大的象征性,不很当真。到了“文革”,无文化、反文化、批文化简直给某些中国人带来了巨大快感。文盲们可以放开嗓子喊些“俺贫下中农”如何如何,“俺无产阶级”如何如何;小学生、中学生可以肆意地撕课本、砸教室、打教师,至于“开门办学”之类也无非是一种开心,乃至是“反文化”的表现方式之一——提倡  相似文献   

5.
一种献身     
一种献身廖华歌人生在世,百态千相,欲望似海,不可能什么都尽善至美。月有阴睛圆缺,纵是烈火烹油般的富贵豪门人家,也避不去骤然突天的不测和烦恼。人人都需过“苦桥”,苦,是人生需经历的主要内容,哪能如作家笔下的胡登一样,整天从不知历愁地一味兴高采烈呢?“天...  相似文献   

6.
我当选过区人大代表,2002年当选武汉市人大代表。几年的代表工作实践中,心里有苦也有乐。这里的“苦”,指的“苦恼”。“苦恼”一: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多次,得不到解决,心里有压力,万分苦恼。如武昌卓豹路的建设与整治,该路段东与中国光谷的鲁巷广场接壤,西与华师东门衔接,系大、中、小学集中之地,却胜、乱、差情况严重。本人多次写过专题意见,后经很多代表努力,才被洪山区人代会列为1号议案,一年多过去了,该路段拆得七零八落,但它的建设问题仍未能列入市政府的规划,每当老百姓问起,当代表的羞愧难当。  相似文献   

7.
人生不可能没有朋友.对党领导干部来说,该交什么样的朋友?在最近召开的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有一番话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值得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牢牢记取.  相似文献   

8.
“心累”     
<正> 眼下,有一句话传播速度如流行性感冒,流布甚广,大有盖过“饭吃了吗”之使用频率,那就是人们相互见面寒暄,大家席间把盏聚谈,友朋相邀茶楼品茗,总会不约而同地说一声“太累了”!这种累,不是积劳成疾的身累,非是不堪重负的体乏,差不多是一种“心累”。心累远比体累苦。不少的累,为工作、为学习,是没法子的,也是必要的。而有的累,累着身体累及心,则为一时之快、一己之私,一介声  相似文献   

9.
一位智者在探讨人生之道时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只有达到“三知”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知足。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状,不要站在这山,看到那山更高。沐在  相似文献   

10.
情溶工夫茶     
林长华 《两岸关系》2005,(12):58-59
我们闽南人是在工夫茶中泡大的,闽南与台湾一峡相连,共风同俗。台湾同胞看到闽南人喝茶的礼节和习俗,有一种亲近感,一下子拉近了距离我小时候,看着大人们津津有味地品啜酱油般的工夫茶,不禁感到好奇。我曾备足喝中药汤的勇气,皱着眉喝下去。初喝似嫌其苦,但苦过之后便充满着回味无穷的甘香,习惯后喝其它茶就不够滋味了。我们闽南人把工夫茶看成比大米还重要,把它与人生所有的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举凡寻根谒祖、婚丧喜庆、敬老尊贤、交朋结友、和解是非等等无处不是以茶当先。所以,闽南人把茶冠于米之首,平时习称茶叶为"茶米",如果有谁说"茶叶"反而会让人感到别扭。在故乡闽南,几乎家家户户都置备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泡。一泡工夫茶几多人情味。它体现出闽南人的热情、豪爽。  相似文献   

11.
曾经     
站在青春热血的青年人角度眺望,人生宛若一个无穷无尽的遥远的未来;站在白发苍苍的老年人角度回眸,人生就像一段非常短暂的逝去的往事…… 问题在于,走过了一截青春的人们不能沉醉于自己过去曾经有过的短暂辉煌;问题在于,度过了一程人生的人们不宜老捧着自己过去曾经拥有的眩目荣誉……  相似文献   

12.
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由此揭开了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之间愈演愈烈的政治博弈。他们之间的战争体现了美国国内政治日益极化下的意气之争、府会之争、两党之争所表征的政治僵局,深刻地揭示了美国政治极化之势。美国政治极化危机加剧的原因,不仅在于民主程序无法对阶层分裂的政治诉求作出体制性改革回应,也在于建制派主流意识形态神话破灭后的道德权威祛魅和衰微之苦。  相似文献   

13.
展华 《两岸关系》2004,(11):59-59
寿诞礼仪是每当生日时举行的人生礼仪,人的一生要重复好多次。祝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老人的崇敬,也是对老人养育之恩的感激。 最近,笔者在采风中得知,海峡彼岸的台湾同胞很看重为老人做寿。但是,台湾同胞的“做寿”与“过生日”是有严格区别的。虽然这些礼仪的意义都在于祝福、  相似文献   

14.
苦橙花的传说:传说苦橙花的名称是来自于意大利一位公主Neroli,因为这位公主非常喜爱苦橙花的味道而以之命名。同时她也是第一位用苦橙花油来薰香手套与泡澡的人,据说她用苦橙花薰香过的手套显得特  相似文献   

15.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曾说过一句经典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对大学的这番界定,至今仍然是许多中国大学难以企及的标杆.但我认为,梅校长对大学的界定还可更进一步:大学之大,其实也不只在于大师,根本还在于其自由与开放的气度.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的长河中,1949年前的旧中国,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饱受侵略、饥寒交迫之苦,被列强们戏谑为"东亚病夫",虽曾参加过几届奥运会,但皆名落孙山,其寒酸之状令每个具有民族自尊心的炎黄子孙扼腕痛惜,潸然泪下……然而,今日却大不同了,国  相似文献   

17.
住好点 人的一生应以40岁为界。之前的所有苦都不叫苦,那叫历练,之后苦才是真苦。人过四十,再不对自己好点,实在辜负了这一生。首先得住好点,在大城市核心地段有处好房子,那叫第一居所,甭管房价升跌,住得舒心就好。用好一点的床,毕竟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  相似文献   

18.
国外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周宜开,放弃国外优厚待遇,身怀“绝技”回国,为的是报答祖国和人民的养育之恩。人们说,他是一片冰心在玉壶,把爱给了祖国,给了人民,给了预防医学事业。把智慧融入对祖国的忠诚如今,人们只要提起癌症,几近色变。原因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具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磨砺,没有经历过就不能感到那种身心洗礼的沧桑;有一种沧桑,没有体验过就不会领悟其间所蕴涵着的壮丽人生;有一种人生,没有拥有过就无法享受那种嵌入心扉的激荡与震撼。成为一名选调生,来到基层这个大熔炉,他们倾听到了自己灵魂最深处的声音:无悔选调生涯,诠释自我价值,挥洒激昂人生。  相似文献   

20.
在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共产党员、市人大代表胡建祥是当地的传奇人物。作为一名成功企业家,他的奋斗史、他的慈善心,都是当地群众乐此不疲的谈资,激励着多少农村的青少年怀揣梦想,勇敢地奔赴上致富的道路。从一个苦孩子,到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肩负责任的人大代表,胡建祥都经历过怎样的伤痛、困惑与光荣?让我们慢慢翻开他20余年的传奇史。十七岁,五十元闯天下14岁,刚刚读初中一年级的胡建祥,却碰上人生第一个"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