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代表县政府一班人向大家郑重承诺,今后除正常的公务接待外,决不参加各单位的宴请,各乡镇和政府各部门除正常公务接待外,不得以任何理由宴请主管县长,也不得互相宴请。这要作为一条严肃的纪律来执行,并请大家认真监督。”这是近日赵县人民政府县长王俊林在政府系统廉洁自律工作会议上作出的承诺。 近年来,赵县县委、县政府、县纪委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公款  相似文献   

2.
什么"盛宴"被亮红牌河南省信阳市一家单位的28名干部职工,去年因为吃海参被全市通报批评。《中国纪检监察报》的报道说,这家单位在接受另一单位公务宴请时,桌上有海参等高档菜品,当次宴请共消费3478元。信阳市纪委通过公务接待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后,立即约谈相关责任人并给予相应处理。这家单位的负责人事后后悔不已:"丢人丢大了!"  相似文献   

3.
近日,在编辑《中共名人在广东》一书中,见到原广东省委书记谢非执政时坚持公务接待制度,宴请全国政协副主席、海外侨领马万祺不让上鱼翅的故事,甚为钦敬。  相似文献   

4.
餐桌浪费不减,宴请单位成谜……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公款吃请之风得到遏制,但铺张浪费仍普遍存在。有些宴请悄然转到了内部餐厅,还有一些公务宴请"隐身埋名",宴请单位成了酒店的高度机密。不久前,郑州凤凰台警务区民警搞团拜聚餐,被新华社记者暗访发现后,一些人恼羞成怒,居然推搡呵斥记者,抢夺记者手机  相似文献   

5.
公务接待不用自己掏腰包,消费起来没有标准,随意性大:外面来了人,一定要尽可能高规格地接待,用餐,送礼,娱乐……这不仅造成了严重浪费,而且形成一个很大的黑洞,使相当数量的国家和集体资金以“公务接待”之名被私人所挥霍,借公务之名以权谋私的现象也得以大行其道。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公务接待费用仅公款吃喝就达2000多亿元,导致各级政府行政费用连年攀升,财政不堪重负。资兴市是一个人口才36万的县级市,其公务接待费用也十分惊人,2002年—2004年每年的接待费都在1480万元以上(不含乡镇和垂管单位)。去年资兴市有一个单位的公务接待费用…  相似文献   

6.
<正>纵观《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最大的亮点就是细化。全文26条内容,一共提出了38项禁令,涵盖接待活动食、宿、行、迎送及警卫、预算和报销等一系列关键环节,可谓细致入微。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针对"三公"消费出台的禁令不少,但奢靡之风仍有日趋泛滥、蔓延之势。一纸新的红头文件能否遏制住公务接待这一"不落腰包的腐败"现象,还需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7.
《求贤》2012,(4):15-15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民意中国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0844人进行的调查显不,63.8%的人在持续关注公务接待改革的相关情况。其中,855%的人认为当前公务接待问题依然严重。北京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长朱光明指出,当前公务接待问题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微频道     
《廉政瞭望》2013,(9):12-13
管理公务员,就是要量化近日,各地纷纷出台数字化标准,对"八项禁令"具体化。对公职人员的行为规则,从模糊性要求到量化管理,似乎正成为一种趋势。湖南省纪委出台新规,对公务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进行规范:如婚嫁双方同城合办婚宴的,宴请人数不得超过300人;婚礼和殡葬车队规模不得超过8辆。海南东方类似"限宴令":要求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党政干部,操办范围仅限本人或子女婚嫁、本人(含配偶)的父母及兄弟姐妹丧事,规模控制在100人内。安徽亳州针对公务接待规定:来客一律安排自助餐或工作简餐,就餐标准每人每天不超过90元。  相似文献   

9.
2012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刊文批奢华公务接待员败坏党员公共形象。文中分析了公务接待奢华之风流行的症结及原因,也指出了奢华公务接待的危害所在。那么,究竟该如何狠刹奢华公务接待的不正之风呢?依笔者之见,我们不妨试一试"以权压人"的办法。我们知道,奢华公务接待多数发生在下级接待上级的时候,平级之间的接待一般犯不上那么铺张,领导奢华"接待"群众的个例虽然不是前所未有,也几乎是凤毛麟角。可见,奢华公务的接与待、接待奢华程度的大与小,都与接待对象的身份有着密切关系,且职位和地位都至少是"略胜一筹"的。  相似文献   

10.
餐桌浪费不减,宴请单位成谜……连日来,记者深入部分省市的餐饮市场,发现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公款吃请之风得到遏制,但铺张浪费仍普遍存在。有些宴请悄然转到了内部餐厅,还有一些公务宴请"隐身埋名",宴请单位成了一些酒楼最大机密。(1月23日《新京报》)真让人纳闷了:中央三令五申"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一些官员还是管不住自己的馋嘴,由公开吃转入"地下吃"。我们不禁要问:公款吃喝何以有"下有对策"的魔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一些地方在公务接待中铺张浪费的现象严重。有的领导来去迎送到辖区边界,警车开道,前呼后拥;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安排住高级宾馆,用公款多次宴请,一桌饭就花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还有高消费的娱乐活动;有的机关工作人员到边远贫困地区出差,一天就花费公款几百元、上千元;有的干部出差每到一地,接待单位就发一套洗漱用品等等。这些做法,不仅妨碍了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对基层真实情况的了解,影响正确的决策和工作的落实,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必须严加制止。 关于领导干部外出活动接待工作,中央…  相似文献   

12.
某部门近日公布了该系统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五禁令”,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有碍公务的宴请招待”等等。不过细细研读,发现这些条条都不是第一次提出来的,而是早就见诸于各项法律、法规,以“严禁”的方式出现,也不是第一次了。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周口市日前出台《公务餐饮接待管理暂行办法(试行)》,规定在乡镇"公务灶"接待每人每餐不得超过25元,在城区机关"公务灶"或社会营业性接待场所每人每餐不得超过35元,一律不得上酒;没有《公务餐饮接待登记单》的,其开支费用不予报销。周口市、县纪委还组织不同形式的监督检查69次,对13部涉嫌违规的公务车辆在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曝光和通报批评,党政纪处分及组织处理并追究领导责任13人,追究领导班子7个。(据《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4.
公款宴请在国外李洋当我们致力于反对用公款大吃大喝时,有必要了解国外公款宴请的情况,以便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外国也有公款宴请西方一般没有“公款吃请”这一说,政府部门之间的日常交往是公事公办,即使有事相求也不得请客送礼,更不用说大吃大喝。但出于公务目的的宴...  相似文献   

15.
古月 《新湘评论》2005,(3):28-30
公务接待不用自己掏腰包,消费起来没有标准.随意性大:外面来了人,一定要尽可能高规格地接待.用餐,送礼,娱乐……这不仅造成了严重浪费,而且形成一个很大的黑洞,使相当数量的国家和集体资金以“公务接待”之名被私人所挥霍,借公务之名以权谋私的现象也得以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6.
正据统计,全国已有18个省份发布了本省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公函制、禁烟酒、接待标准量化细化成为各地公务接待管理的共通点。接待谁接待一律实行公函制在18个省份的管理规定中,"公函制"成为公务接待的基本准则。国家工作人员的休假、探亲、旅游以及个人接待活动不属于国内公务接待范围,如因公务外出需要接待单位接待的,派出单位需发公函告知接待内容、时间、行程、人数和人员身份。"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不予接待"成为各省份的管理共识。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江西省发出通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通知要求.领导同志到艇层调研,不上警卫,不得封路和清场闭馆,不得接受宴请;慷缩会议数量和规模,推行公务接待自助餐;春节期间,党政机火之间小相互走访拜年。(2012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8.
正【案例还原】某厅办公室主任林某,牵头制定了一份本单位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其中,明确接待工作餐参照会议用餐标准执行,即每人最高150元。此外,加上每人不超过80元的酒水费。而省财政厅和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制定下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中,相关要求只有"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钱江晚报》把今年杭州市两会"会议期间不加餐、不上酒水、不得宴请送礼"的"三不"放进了两会新闻的大字标题中,足见这是今年杭州两会的一项新变化,一个值得称道的亮点。其实,不仅人大政协开会应当"不上酒水",一般的公务接待,也可以"不上酒水"。正如去年3月18日,习  相似文献   

20.
目前,某市下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在用餐及住宿上,宾客由市领导出面作陪的,原则上安排宴请一次,实行住地就餐,控制陪餐人数,主人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客人人数,工作人员安排工作餐.客人住宿标准原则上安排在定点接待宾馆,原则上住宿费由客人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