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诚信是为人之本、社会之本,而法律诚信是立法之本、执法之本。在大学生诚信人格培养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道德诚信与法律诚信相结合。目前,有的大学生在人格诚信方面还是存在如缴费、助学信贷、遵纪守法、提供个人信息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这既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社会的客观原因。因此,培养大学生人格诚信必须明确诚信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育主体,与时俱进地增加教育内容,并注重知行结合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道德之本,是做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经济、政治、司法等领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诚信现象,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全民的诚信意识,最终有效地解决社会诚信缺失问题。诚信的维护和恪守离不开教育的实施、制度的规范,更离不开法律的约束。加强法治建设是促使诚信回归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立国之本、立业之本、立身之本。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诚信缺失主要表现的基础上,从社会转型、价值观道德观的迷失、教育的失误和制度问题等角度揭示导致诚信缺失的深刻根源,并从加强道德规范、制度规范、法律规范三方面探讨构建诚信社会之对策。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诚信是立人之本、立民之本、立国之本,是全社会都应遵守的共同道德准则。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诚信社会,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因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抓诚信入手,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诚信,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倡导的是一种人际交往中所应具有的诚实不欺、信守承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是立业之本,诚信是立国之本,诚信是安定之本。在实现民族振兴、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研究社会诚信建设的途径、方法和机制,切实加强社会诚信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诚信是市场经济对社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石。对全体公民进行诚信教育,学校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当前,高职大学生诚信状况令人担忧,学习和生活中诚信缺失的情况随处可见。如何使大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就具备较为完善的信用观念,培养起健全的诚信人格,是大学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诚信品质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既是一个道德范畴,又是一个法律范畴,诚信建设是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方面.当前,大学生在学习行为、经济行为和就业行为方面,存在较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已成为和谐校园建设一个重大的障碍.为提升大学生诚信品质,促进大学和谐校园建设,需要从三方面着力:一是要全面理解诚信的真正涵义,强化诚信在道德范畴与法律范畴的和谐统一;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坚持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的和谐统一;三是要大力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实现言传与身教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诚信不仅属于道德范畴,更是一种法律规范,和法律中的具体制度具有同质性。所以,对于大学生失信问题,一则应该加强诚信法制教育;二则应把法律的规范性特征引入诚信体系的建设中,以此为改善大学生失信现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非诚信现象的辐射下,大学校园受到了信用危机的冲击。在由传统的熟人社会向陌生社会转变中,传统诚信观念在逐渐缺失;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诱发了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高校道德教育的政治化倾向弱化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缺乏合理的量化标准;社会信用体系的薄弱客观上助长了不讲信用的风气。通过建立高校诚信道德规范机制,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构建信用时代的大学生诚信道德。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有愈演愈烈之势,以学业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和就业择业诚信方面的缺失为表征。大学生诚信缺失有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的原因,内在原因是个人价值观和道德修养的偏失,外在原因是诚信制度建设不健全。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需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不但要扎根于我国传统文化还要借鉴国外诚信建设经验,注重诚信理念教育,加强法制建设,健全考核、奖惩、监督机制,采用信息化建档方法,完善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非诚信现象的辐射下,大学校园受到了信用危机的冲击。在由传统的熟人社会向陌生社会转变中,传统诚信观念在逐渐缺失;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诱发了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高校道德教育的政治化倾向弱化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缺乏合理的量化标准;社会信用体系的薄弱客观上助长了不讲信用的风气。通过建立高校诚信道德规范机制,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构建信用时代的大学生诚信道德。  相似文献   

12.
诚信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诚信友爱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强大内在动力。诚信是立人之本,立政之本,立业之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以诚信友爱为道德基础,弘扬传统诚信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诚信教育已成为目前高校提高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诚信原则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道德人格,对于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诚信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原则。为此,我们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在教学中,坚持、探究诚信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4.
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诚信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治问题.社会转型期诚信道德的缺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不和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诚信的法治建设,重塑社会诚信.  相似文献   

15.
传统诚信是与宗法等级、血缘亲情、“家国一体”和“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结构相联系的,其基本内涵是指诚实无妄,恪守信用。由于传统诚信作用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在这种社会结构中,人们在血缘和地缘狭小的熟人范围之内进行交往。因而,传统诚信是建立在人格自律和血缘亲情的基础之上,主要依靠道德主体内心之诚和情感来维系。故道义性、人格性和情感性是传统诚信所具有的主要特质。在现代社会,传统诚信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文化基础被打破后,传统的德性诚信在现代社会的失灵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赋予传统诚信思想新的内涵和特质。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儒家伦理的重要规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道德传统和文明成果,成为人们处理相互之间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当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行为规范。“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是做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  相似文献   

17.
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重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规范,是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基础。高职院校学生诚信危机的表现多种多样,并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积极探索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重塑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是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突出,诚信缺失不仅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阻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中国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受儒文化人伦信用观的影响;二是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存在偏差;三是有关诚信方面的法律规范约束乏力,失信成本过低。诚信是道德之根基,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有利于铸牢道德根基。诚信文化建设涉及教育、宣传、行政、法治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方面或某一部门的努力难以取得成功,需要多管齐下、齐心协力,方可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诚信是一个国家道德秩序和价值观念的具体反映,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和国家文化的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内涵,是一个民族文明是否昌明的生动体现,也是青年成就事业的立身之本。由于市场经济的趋利性,教育方式失去了应有的自控和节制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自觉行为、儒家诚信观、契约文明、责任担当、社会认同等维度探索中国青年诚信价值观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诚信危机与构建和谐校园冲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为人性之本,天道之源,是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医治价值无根的良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谐是社会发展与稳定的基础,是构筑良好人际环境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保障,作为天之娇子、国之栋梁的大学生,本应该是诚信和谐理念的示范者与推动者,但在社会经济转型期间,他们没能摆脱世俗观念的浸染,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阻力,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的诚信危机,我们在建构和谐校园过程中又该如何来消解校园诚信危机,使这片圣洁的土地永远纯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