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锋入党     
《北京支部生活》2012,(3):54-54
雷锋参军10个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在和平建设时期部队党的建设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他能提前入党,要从一份他的事迹材料说起。上世纪60年代初,雷锋所在团团党委把他树立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标兵后,团政委责成政治处帮助雷锋把他在旧社会的苦难遭遇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成长经历,写成材料印发各连党支部学习。为此,政治处把雷锋找来听他详...  相似文献   

2.
雷锋之所以成为雷锋,当归功于领袖教诲的启迪,英雄事迹的感染,这毋庸置疑。但雷锋之所以能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更直接得益于其领导嘉言懿行的熏陶。这一点,可以从雷锋日记中找到印证。雷锋曾在县政府当公务员,经常跟县委书记张光玉下乡。张书记到乡下,鞋一脱就下地,一边做农活,一边与乡亲们说话,官民打成一片。有一次,张书记掏出仅有的20元钱,送给一位十分贫困的老人,叮嘱他买几头猪崽饲养,把日子过得好一些。雷锋参军后,又见团政委韩万金把工资捐给灾区,还不准向外人透露……这一切,年轻的雷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暗暗下决心照张书…  相似文献   

3.
当两名年轻的检察官疾步走进丹东市司法局政治处时,政治处主任陈西亚正坐在沙发上悠闲看报。陈西亚个子不高,身材瘦削,面孔黝黑,由于过度用脑,脑门已经微微有些谢顶。 “陈西亚,现在向你宣布一个决定。”声音不高,却极有威慑力。50岁的陈主任呆呆地听着,惊愕得半晌说不出话来。他在逮捕令上签自己的名字时;由于惊恐,手不住地发抖,以至把自己的名字写成了勾勾弯弯的“甲骨  相似文献   

4.
余玮 《党史纵横》2014,(3):27-29
正海军原副政委冷宽中将,是雷锋团走出来的职务最高的首长。冷宽是雷锋生前战友,1938年3月出生于河北承德,1957年1月入伍,历任沈阳军区工程兵工兵团战士、连部文书、队列股文印员、军务股见习参谋、政治处秘书、宣传股干事,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工程兵建筑团政治处主任,海军工程兵建筑团政治处主任,海军北海舰队政治部组织部党务科长、副部长、部长,海军北海舰队后勤部副政治委员、舰队政治部副主任,海军政治学院政治委员,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东海舰队副政治委员,海军政治部副  相似文献   

5.
白杉  子荫 《党史纵览》2004,(3):19-22
在沈阳市光荣街的沈阳军区政治部第一干休所,住着第一个把雷锋形象搬上舞台的张玉敏、第一个写雷锋故事的陈广生、第一个说雷锋的朱光斗.几十年来,正是有了这些人不断地宣传雷锋,这个干休所也因此得名"学习雷锋教育基地".还有一个张峻,他不住在这家干休所,但他是第一个拍摄雷锋的人.他们把一生都交给了宣传雷锋的事业.雷锋精神影响如此深远,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相似文献   

6.
雷锋,这既熟悉又模糊的名字!熟悉,因为我们这一代是在他的事迹和精神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模糊,是因为我们在他牺牲以后出生。对我们来说,雷锋既是崇高精神的象征,也是令人仰怀的先辈。 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离开雷锋的日子》,以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为原型,讲述了他和雷锋的战友之情,以及雷锋牺牲以后的故事。这个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正面刻画雷锋的形象,却把雷锋精神自然地引向当代生活,让它在接受诸种不同价值观念的挑战中撞击出璀璨的光辉。  相似文献   

7.
在65521部队的军史馆里,陈列着一块"雷锋和我们在一起"的专版,向参观者"讲述"了雷锋与该部3个战友"交往"的动人故事。参观者常常驻足于此,听着解说员的介绍,被照片背后的故事所深深感染。雷锋为他流下了热泪平凡而伟大的雷锋在日记里,记载了一位同样平凡而伟大的战友,他就是郑春满。但两人却素昧平生。郑春满,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高炮营的一名战士。小时候家境贫寒的郑春满,给地主砍过柴、养过猪,常常挨打受骂,饱受欺辱。这个苦大仇深的孩子,在党的培养下,在革命大家庭的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1957年7月,郑春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这样写道:“我愿意把我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人类最伟大、最光辉的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我不惜牺牲自己的鲜血与生命。”  相似文献   

8.
忠诚于党是雷锋精神最本质、最深刻的内涵。雷锋出生在黑暗的旧社会,从小受尽磨难,是党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无论是当学生、当农民、当工人,还是当战士,都能始终保持对党的无限忠诚。学习弘扬雷锋精神,首要的就是像雷锋同志那样始终听党话、铁心跟党走、永远不动摇。  相似文献   

9.
雷锋     
雷锋是一股知心暖风跨越天堑跨越时空陌路相逢心相通雷锋是一粒良种撒在哪里都生根一次播种受益终生雷锋是一株伟岸的苍松任凭暴雨狂风五雷轰本色四季常青雷锋像牛一样至善至诚默默耕耘忍辱负重食草维生献奶为众雷锋是永无止境的奋进冲锋把人间水分挤净只留温馨纯情雷锋是一面透析灵魂的明镜他让一切人一切事剥去外装各显本性雷锋是一颗爱星又是普通一兵他与真善美共存在人民心中永生雷锋@冯福录  相似文献   

10.
1960年10月底,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把雷锋暂时借调到沈阳,到军区工程兵所属各单位作"忆苦"报告。在出发前,政治部副主任王寄语为了能进一步了解雷锋的成长过程,就打电话给工程兵10团政委韩万金,让他转告雷锋把自己的日记带上。雷锋就带了四五本日记来到军区第一招待所。王寄语被日记的内容所打动,安排摘抄分发给党委常委们阅读。...  相似文献   

11.
正辽宁,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5周年,让我们一起缅怀雷锋同志朴素而动人的英雄事迹,一起追寻他在辽宁的闪光足迹……在鞍山: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山,是雷锋到辽宁的第一站。1958年秋,鞍山钢铁公司到湖南望城县招收学徒工人,雷锋被录取。他把名字"雷正兴"改为"雷锋",想在鞍钢好好工作,打冲锋,当排头兵。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12,(5):24-24
1960年10月底,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把雷锋暂时借调到沈阳,到军区工程兵所属各单位作"忆苦"报告。在出发前,政治部副主任王寄语为了能进一步了解雷锋的成长过程,就打电话给工程兵10团政委韩万金,让他转告雷锋把自己的日记带上。雷锋就带了四五本日记来到军区第一招待所。王寄语被日记的内容所打动,安排摘抄分发给党委常委们阅读。不久,《前  相似文献   

13.
做党的好儿子雷锋1940年12月出生在湖南省望城(现长沙)县一户穷人家里。他7岁时就成了孤儿,受尽了地主的欺压。雷锋很早就将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到了工厂后,雷锋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来到部队后,雷锋  相似文献   

14.
《雷锋日记》是20世纪60年代的畅销书,40岁以上的人大都读过。雷锋生前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有“东北的一团火”之称。1960年12月1日,沈阳军区《前进报》以《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祖国》为题,摘录发表了雷锋从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15篇日记。  相似文献   

15.
孙茂芳同志今年66岁。他1964年入伍,2001年退休。40多年来,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把助人为乐作为人生的道德坐标,把雷锋作为自己永远学习的榜样,人民群众亲切地叫他"京城活雷锋"。他荣立过一等功,被评为全军先进退休干部、全国爱心献功臣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社区服务志愿者、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全国敬老楷模,两次获得中华慈善奖。在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5周年之际,我们请孙茂芳同志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一讲如何向雷锋同志学习,如何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喻虹 《党史纵横》2005,(5):60-60
马天宝是营口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所属预制件厂的抗日离休干部。1985年离休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弘扬雷锋精神、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去,助人为乐,培育新人,无私奉献,被营口市授予“学雷锋标兵”。作为雷锋生前的战友,马天宝老人始终把雷锋精神牢记在心中。从部队转业到地方那天开始,二十多年来,他走到哪里,就把雷锋精神宣传到哪里。离休以后,更是积极主动、全身心地宣传雷锋精神,为周围群众义务服务,受到群众赞扬。为了更好地宣传雷锋,证明营口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是雷锋精神的发源地之一,已过古稀之年的马天宝老人不顾战争时期留下的伤病身躯,每日…  相似文献   

17.
《雷锋日记》是20世纪60年代的畅销书,40岁以上的人大都读过。雷锋生前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有“东北的一团火”之称。1960年12月1日,沈阳军区《前进报》以《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祖国》为题,摘录发表了雷锋从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15篇日记。  相似文献   

18.
王一帆同志是解放战争时期潮汕地委机关报《团结报》总编辑、九十高龄的老党史工作者,长期研究闽粤边区、东江地区以及潮汕地区革命斗争史,曾任《东江革命根据地史》编写组副组长。著诗文集《征尘》出版,现已双眼失明。当《忠魂》一书出版后,他让他的女婿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全书念给他听,听后写出以下的信件给作者王国梁同志。他这种对革命先烈真挚的革命感情和对党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9.
王一帆同志是解放战争时期潮汕地委机关报《团结报》总编辑、九十高龄的老党史工作者,长期研究闽粤边区、东江地区以及潮汕地区革命斗争史,曾任《东江革命根据地史》编写组副组长。著诗文集《征尘》出版。现已双眼失明。当《忠魂》一书出版后,他让他的女婿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全书念给他听,听后写出以下的信件给作者王国梁同志。他这种对革命先烈真挚的革命感情和对党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20.
郦雯 《党史纵横》2002,(3):14-17
1962年的8月15日,细雨蒙蒙的苍天似在哭泣。沈阳军区工程兵某部22岁的运输班长雷锋不幸因公殉职。消息传开后,凡是了解和熟悉雷锋的人,无不悲从心来。8月17日,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驻地———抚顺市望花区政府礼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大厅的正中,安放着雷锋的灵柩,四周摆满了党政军民学各界人士送来的数以百计的花圈;大街上,聚集着10万群众自发地前来为其送葬。雷锋在短短的22岁的生涯中,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真正做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把对领袖、对祖国、对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