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2年对于中美关系来说非常具有纪念意义。40年前,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2月16日,中国人民外交学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40年前尼克松访华的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那么刚刚过去的一周就有可能是决定世界未来的一周。在这一周中,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分别迎来了历史性的换届选举,冥冥之中的默契安排似乎昭示了两国共同迎来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机遇。40余年前,“乒乓外交”拉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来中美关系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30年的曲折发展道路.上海公报确立的一些基本原则,特别是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共处的原则,以及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原则,仍然是今天发展中美关系应当遵循的规范.另一方面,30年来的世界政治格局和两国国内政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美关系的内容和处理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即从30年来"变与不变"的角度,提供一个观察中美关系的角度.当然,"变与不变"是相对的概念,而且经常相百转换.  相似文献   

4.
刘自强 《理论月刊》2008,(5):149-151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美关系长期紧张,中国在建国以后的二十多年里未能实行对外开放.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到1978年12月中美建交公报发表,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最终促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启动.  相似文献   

5.
问:你对尼克松此次访华有何评价?对中美关系有何推动?答:尼克松在访华期间,同我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我领导人会见时表示,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机遇和挑战,中美双方应从国际形势全局出发,按照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不断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尼克松表示,中国是维护国际稳定的重要力量,希望中美关系进入一个人民相互友好、经济互补互利、战略上保持合作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美关系的机制化建设是中美合作机制不断建立、发展完善的动态过程.至今,中美双边合作机制多达60多种,从两国建交开始,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拓展深化的发展历程,促进了中美关系的良性互动.中美关系机制化建设不断推进,主要源于中美两国合作解决全球与双边问题的需要、国际机制的自身属性、国家利益的内在驱动力以及两国对国际机制有效性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卞庆祖 《友声》2012,(1):3-5
【正】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访问,开启了新中国与美国交往的历史和"中美接触的新时代"。40年来,中美关系持续前行,发展到现今的深度和规模,出乎人们预料。跌宕起伏,反复曲折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记忆     
破冰改变世界的一周——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1972年2月21日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空军一号抵达北京天竺机场,与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手相握。尼克松在事后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尽管尚没有正式建交,但两个敌对的国家自此打破了隔绝二十多年的坚冰,掀开了中美关系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中美关系经历了迭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其间虽有分歧、摩擦甚至冲突,但中美关系总体上是在求同存异、竞争合作中前行。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中美关系成为当今世界最复杂而且越来越具世界影响力的一对双边关系。中美关系四十年的发展表明,利益交汇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动力,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战略互信不足是影响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最大威胁。  相似文献   

10.
奥巴马总统上任后,中美关系开了个好头。然而在2009年底至2010年初,短短的两个多月里。中美关系风云急转。人们先后目睹了两国在气候变化、贸易问题、谷歌事件、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冲突。面对中美关系的变化。似乎还沉浸在“中、美合作蜜月期”中的人们感到疑惑:为何中美关系转变得如此急剧?两国间的矛盾和问题为何来得如此集中?现实再次提醒我们:中美关系是复杂的。两国既有一定合作基础又有许多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1.
布什总统对中国的这次访问,是对尼克松总统第一次访华30周年的纪念,也是对30年中美关系发展的一次见证。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给两国人民将带来实际利益。  相似文献   

12.
卞庆祖 《友声》2014,(1):9-10
【正】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合作和竞争并存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总是在曲折中求发展。两国在国际、地区和双边事务中既有接触、交往、对话和合作,又有矛盾、分歧、斗争和对抗。中美既是战略对手,但两国繁荣又需要彼此。利益一致就握手,不然就互不理睬。中美关系未来会出现"暖流"和"寒流"交融的局面。中美两国在经济上密不可分,有...  相似文献   

13.
徐阳阳 《传承》2010,(27):139-141
21世纪是一个"文明大转换"的世纪,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美国政要访华为线索,首先回顾了自尼克松以来的美国对中国外交态度的变化,而后分析了当前的中美关系,最后对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进行展望。中美关系错综复杂,双方要彼此接触、彼此了解、彼此信任、彼此尊重、彼此合作,才能走出阴霾。  相似文献   

14.
“我肃立在已故美国总统尼克松和他夫人的墓前,默默地向他们致以敬意,这使我回忆起25年前尼克松总统为使中美两国相互接近所作出的努力。我们中美两国青年,应该维护这种友好关系。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在创造历史。”  相似文献   

15.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这不仅是中美两国所关注的大问题,而且也是国际社会所关注的大问题。中美关系如何,不仅关系到两国,而且关系到全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入世”为什么非要同美国谈判降低关税不仅是为了“入世”“入世’有助于加快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对“入世”的认识误区“入世”对百姓衣食住行的影响加入WTO的十大结果中国加快“入世”的政治考虑中国加人世贸组织不仅仅是经济利弊的得失分析,我国今年加快步伐的四大考虑其实在很久程度上与民族的长远利益相关联。(一)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对两个“23年”,中间是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小美关系前23年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一两冈关系今面交恶、都对交战”,所谓全而交恶,两国在外交上互相不予承认、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  相似文献   

17.
2月21日至22日,美国第43任总统布什对我国进行了旋风式的工作访问,这是他继去年10月参加上海APEC会议后在短短4个月内第二次来华。由于布什访华具体日期又恰与30年前尼克松“破冰之旅”重叠,使得这次访问更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意义。这次访问日期是布什在今年1月上旬主动提出来的。这说明,在经历了过去一年来中美两国的对立碰撞和反恐合作后,布什政府进一步认识到中美关系的极端重要性。今后两国关系将沿着什么样的轨道发展?布什访华自然引起世界各国普遍关注。中美关系正在改善2001年初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一改克林…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中美关系得到很大改善和发展,两国在反恐、伊拉克战争、朝鲜核危机等问题上进行了有效的磋商、协调与合作,双边关系日趋成熟。 中美关系出现良性互动。其一,近年来,两国领导人一直多渠道、多层次联系。特别是自3月份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产生以来,中美元首一直保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7,(33)
正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功踏上中国领土,为1979年中美建交铺下坦途。出发前,他引述美国太空人在月球留下的碑文:"我们是为全体人类的和平而来。"然而,这趟不可思议的外交访问,其实是两国耗费三年精心布局、意在打破冷战格局的世纪会面。11月8日,特朗普开启他任内首次访问中国之旅。今年是中美签署《上海公报》45周年。包括《上海公报》在内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也正是得益于这些公报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中美关系历经世界深刻变革,仍然稳固、坚韧。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相似文献   

20.
今年2月28日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40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抓住机遇,作出决断,实现了尼克松对中国的破冰之旅,发表了中美《上海公报》,打开了两国关系的大门。40年后,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这次历史性访问和这个公报的深远意义,尤其是对台湾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