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舆论的形成及其不断发展,使法院的审判工作居于全新的信息环境之中。作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网络舆论,一方面可以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但另一方面,也会因为网络舆论的误导导致司法公正难以实现。如何实现网络舆论和法院独立审判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首先剖析网络舆论的特征,再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舆论和审判之间的关系,进而阐述如何才能实现网络舆论和法院独立审判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网络舆论承载着互联网虚拟世界中无数网民的心理寄托和情绪表达。在没有互联网以前,公共舆论是西方政治学和行政学早期研究的一个传统,同时也引起了美国政治学家的高度重视;在互联网产生以后,西方学界从传播学和社会学两种角度上,分析和研究了网络舆论。本文通过网络舆论的优势以及特点,指出网络舆论对社会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前,网络舆论的强势地位正在显现,其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并产生了积极的和消极的社会影响。本文认为,网络舆论的形成路径包括:形成网络议题;形成舆论场;形成意见轴心;形成立体传播。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对策措施包括:加大网络把关力度,从源头上解决网络信息的健康问题;建立网络舆论应对机制,快速稳妥地处置已经形成热点的网络舆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网络管理规范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危机既是公共危机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引发一系列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其生成机制主要有:网络舆论危机的暴发是社会冲突理论的现实反映;网络与网民的自身特性容易导致非理性声音占领网络舆论的主阵地;民主意识的增强与社会诉求机制的短缺导致网络群体极化效应;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不完善导致网络舆论的蝴蝶效应;社会信用和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为网络舆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伏笔;基层党委政府应对网络舆论的手段薄弱导致沉默的螺旋效应。  相似文献   

5.
刘彬  杜海春 《政法学刊》2012,(2):101-105
网络舆论作为司法审判的一种重要监督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对司法审判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网络舆论也因其各方面的特点表现出对司法审判强大的攻击力和影响力,甚至形成"舆论审判",并有愈演愈烈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司法困境",从网络舆论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侧重分析其与司法审判的内在机理。力争通过对网络舆论的"聆听",把握二者本质规律,进一步思考能够促进司法审判的各方面因素,力求实现二者的良性协调。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具有两面性,积极的一面值得倡导,而对于消极的一面,就容易形成民意舆论干扰法律监督工作,本文通过探讨网络民意舆论与法律监督关系,从网络舆论的现状入手,分析对网络民意的引导,制衡及应对之策,以实现网络舆论与法律监督的沟通协调与配合,推动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我国的网络舆论靠近公众舆论却缺乏自律和必要的舆论引导,并结合网络传播特点,针对我国的网络舆论行为,提出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要迎合网络的自身特性,而不应该对其实行过于严厉的舆论监控.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给我国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日益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如何认识和合理运用网络舆论、如何引导网络舆论等新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韩芳 《法制与社会》2012,(32):112-113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和海量性吸引汇聚了无数网友,在此过程中,网络舆论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形式。而在网络舆论的监督下,司法审判也更为引人关注,一方面网络舆论加强了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性的监督,增强司法活动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强大的网络舆论倾向给司法公正带来新的挑战和考验,一些"媒体审判""舆论审判"现象的出现甚至妨碍了司法独立。因此,如何使司法和网络媒体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寻求两者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实生活中,审判机关的活动备受牵绊,除了受到行政权力的影响,还受到来自网络舆论等方面的压力,致使司法审判独立步履维艰。从近几年的司法实务中可以看到,网络舆论正逐步成为我国司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论影响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苏殊 《法制与社会》2012,(26):292-293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速度速度快,参与信息传播的主体多,在网络舆论的应对机制建设方面应注重对网络信息传播特点的考虑.网络舆论时代的监所检察面临很多挑战,一方面网络舆论传播中存在信息失真,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基于人权保障理念对监所检察提出了很多高标准和高要求,从而使传统的网络舆论应对机制失效.在网络舆论背景下,监所检察应加强工作常态机制建设,强调防患于未然,而不应在网络舆论兴起后再被迫介入;监所检察还应通过加强信息公开,增进信息透明度,甚至邀请网民以及其他第三方机构与人士在执法调查中的参与,增强调查结论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在提供便利的同时,网络的应用与发展也埋下了可能引发高校网络舆论危机的隐患,如何预防和应对高校网络舆论危机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根据发源地的不同,高校网络舆论危机分为基于高校内部事件引发的网络舆论危机和基于外部社会事件形成的网络舆论危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全面把握学生动态,对学生遇见的问题提供及时的帮助,促进学校和学生双方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刘静 《行政与法》2012,(5):35-3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形成中已经无可争议地赢得了主导地位,改变了传统的舆论格局。在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快速性、冲突性、情绪性、群体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只有分析其传播过程中呈现的规律,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4.
导向是舆论的根本性问题。坚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就是要始终坚持舆论的社会主义方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实践中仍有一些因素影响着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因此应进一步加深对网络舆论正确导向的认识,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构建以中央主要媒体为主导的主流舆论格局,大力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5.
陈杰 《法制与社会》2012,(3):112-113
近年来,诸多司法案件在网络舆论的强烈关注下,迅速演变成轰动全国的热点诉讼。但是,网络舆论的强势在近几年也渐渐成为左右司法公正的消极力量之一,妨碍司法独立,形成偏颇的“舆论审判”。本文对网络舆论影响司法审判的现象定义为“互联网审判”,并剖析了它的特征,研究了它对我国司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工作生活早已与互联网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了解社会动态、表达利益诉求、传播思想观念。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加强对网络舆论情况的监测研判和引导化解,提高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能力,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范真 《法制与社会》2013,(19):112-11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众开始关注社会热点案件,积极发表个人意见。当某种主流意见引起大家共鸣时就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本文首先肯定了这种网络舆论对我国司法审判工作的促进作用,接着以西安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为例,分析了"舆论审判"妨碍司法审判的现象,最后针对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之间的关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作为一个系统的存在,其行为是受到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在当代,人们尤其会受到传播媒介,如媒体、网络、电视的影响,本文以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以黄海波嫖娼为例,探讨大众传媒与舆论的关系,以期了解大众传媒是如何引导舆论导向进而影响人们行为的.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助推全球化,信息化引领现代化,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社会舆论的中心由传统的报纸、电视转移到互联网络中来,这无疑给公安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公安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和新要求.积极应用网络平台,提高警察对网络舆论的“预警”能力,才能使公安工作在进行中减少不必要的社会舆论压力.了解网络,重视网络媒体,关注网络舆论,加强对社会民众的沟通,才能在网络时代下,减少贵州“瓮安”、上海“闸北”、杭州“保时捷”以及“佘祥林”、“邓玉娇”这样的事件给警方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做到正确控制引导网络舆论,打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网络舆论环境,警察如何提高对网络舆论的“预警”能力是最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法官如何正义地思考——因应网络舆论的司法行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奕 《政法论丛》2010,(4):57-63
在当下中国司法改革的背景下,运用兼容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法官思维,是化解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紧张关系的必要之举。从司法正义的思维流程上看,法官必须把握契约前设、环境认知、原则建构、程序操作诸方面的关键要求,尽力涵摄网络舆论正义吁请的个体主义、国家主义和传统主义特性。因应网络与舆论的司法行为理论要求以科学发展的思维,实践司法均衡的理想;以灵动的司法政策调控,应对多变的民意和舆论;以协商民主的方案,整合网络舆论的异议,增进司法民主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