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基于政策协同理论,建立政策协同度量模型,评价1978—2018年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历时协同、部门协同、措施协同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专题型"政策成为其主要政策类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制定逐渐由单一部门为主向相关部门联合为主转变,呈现出"间接性协同"的特点;在2012年之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各政策措施的协同度增长趋势明显,且"增减方向"基本保持一致;补充性政策措施与其它政策措施的相互协同度明显高于评价性、待遇性、培训性政策措施相互之间的协同度。基于此,建议提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支持的精准性,增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乡村教师资源配置的权限,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政策措施的运用力度。  相似文献   

2.
【问题】流动的水资源与相对固定的区域分割形成一个治理难题,跨区流域生态补偿面临犬牙交错的权责关系。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跨域政府间联防联治、构建全流域共同治理机制?本文试图探究如下问题:影响跨区流域生态补偿横向协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流域生态补偿协同治理的作用路径是什么?【方法】本研究构建了影响跨区流域生态补偿横向协同效果的动力模型,以建立跨区流域生态补偿协同治理机制的13个流域试点为案例,以地方统计年鉴、生态环境部门公开数据和政策文本等资料为数据来源,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fsQCA条件组态分析发现实现跨区流域横向协同的两个条件组合路径:(1)跨区流域生态补偿横向协同效果=强政治势能*政策环境支持;(2)跨区流域生态补偿横向协同效果=弱组织支撑*地区经济差异*政策环境支持。两条路径总覆盖率约为72%,表示这两个组合能够解释大多数案例,是促进跨区流域生态补偿横向协同的典型组合。【贡献】研究发现了实现跨区流域生态补偿横向协同的两条路径:“高位主导”型协同路径和“辐射带动”型协同路径。因此,进一步优化我国跨区流域生态补偿协同治理机制应从差异化治理入手,完善跨区流域机制协同,构建横向自主协同新路径,全面提升流域—区域联动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朱凯 《研究生法学》2010,25(2):92-98
协同行为是与经营者协议、行业决议平行的一种垄断协议。协同行为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协同合意上。寡头相互依赖理论认为协调一致行为是经营者依据纯粹的相互依赖关系实施的理性行为,但经济分析证明稳定持续的协调一致行为背后很可能存在一个对双方具有约束力的协同合意,从而构成协同行为。认定协同行为的关键就在于证明经营者之间存在协同合意。协同合意的证明应采用“平行行为+附加因素”方法,注重行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抗辩因素等附加因素的整体考查和效果分析,以达到“倾向排除”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4.
陈慧荣  张煜 《公共行政评论》2015,(1):100-116,200-201
文章把协同模式看成合作性的制度,从制度主义角度解释协同模式的变迁。协同技术创新通过何种机制改变协同制度?文章以上海市A区城市综合管理和应急联动机制为案例,探讨信息技术应用和工作流程改造是如何重塑基层社会治理协同模式的。研究发现,有效协同制度产生的关键是协同条块部门的理念和利益,构建广泛的理念共同体和利益联盟。只有当具有压倒性优势的理念和利益共同体拥护制度创新时,一项推进整体利益的制度创新才能推出、持续和巩固。协同技术创新通过重塑相关主体的利益偏好、改变行动者力量对比、降低变革成本以及强化问责机制促进协同制度或模式的变迁。研究的理论启示是,开放的公共管理学可以更多地运用制度主义理论来解释协同模式的差异和变迁。  相似文献   

5.
王敬文 《法学》2024,(2):32-43
区域协同立法对解决地方立法间的冲突、构建一体化的区域法治环境、促进区域内的深度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立法规定了区域协同立法制度,但在实施中仍存在法律规范供给不足的问题,包括协同主体存在争议、协同权限不明确、协同形式未确定、协同立法效力未明确,以及协同的底线未划定等。应基于区域合作及协同立法的现实要求,加强区域协同立法制度实施的法律规范供给,尤其要根据区域协同立法内容“一致性”或“互补性”及协同立法形式的“紧密型”特点,明确具有立法权的地方政府的协同立法主体地位和立法权限,鼓励创新协同立法形式,赋予协同立法文本更高的法律效力。此外,还要划定协同立法不能形成新的区域保护主义的底线。  相似文献   

6.
协同创新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核心概念,这一概念反映了当代科学研究发展的基本趋势.协同创新的“协同”可以有多个层面,多种形式,跨学科,跨部门乃至跨国界.这其中,高校与产业部门的协同,所谓“产学结合”显得尤为突出.“产学结合”在当代日本被看做是科技创新、高校自身发展以及高校为社会经济成长做贡献的重要途径之一.日本高校的产学结合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大学与企业联合开展研究活动,即研究过程的产学结合;二是大学的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技术、产品为企业所用,即研究成果的产学结合.日本政府在推动高校产学结合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影响高校产学结合的手段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通过法律,制定计划,投入经费.日本各高校在产学结合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各高校通过成立负责产学结合的专门机构,将产学结合的活动落在实处,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张程 《公共行政评论》2020,(1):79-98,197,198
大量的信件诉求进入“市长信箱”,为什么有的得到领导批示,有的则没有?基于A市“市长信箱”探究领导注意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级政府强调的“一票否决”事项是地方领导在回应性政府活动中注意力的指挥棒,组织协同目标也通过领导注意力的选择性分配得到实现,领导注意力在科层运行中呈现出“风险压力-组织协同”逻辑,即符合“一票否决”事项的信件、需跨部门协作解决的信件诉求更可能获得情感强度越高的领导批示,且“一票否决”的风险逻辑优先于组织协同的“协同”逻辑。论文的研究价值不仅在于从“注意力分配”的视角探究互联网政治体系中的政府行为,还揭示了数字治理具有政治性与技术性二重属性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法》自颁布以来举步维艰,法院和当事人在制度表达和司法实践相互偏离的夹缝中寻求“变通”,找到了更符合中国司法国情的“协同行政诉讼模式”.“协同诉讼”重新诠释诉讼价值,立足“案结事了”、追求“普遍正义”、重视“权利转化”,通过“利益衡量”和救济法律的相互衔接,回应社会,力求在现有体制内更加能动地化解行政纠纷,完成和谐社会之目标.  相似文献   

9.
生态主义理论是对"三全育人"进行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探索的有益视角。就"三全育人"的意义而言,全员育人指向人员的整合与合力的形成、全过程育人指向"过程"的实现与融入、全方位育人指向育人领域的明晰与融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者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全系统、整体育人的态势。作为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系统,实现系统要素的良性互动和最优化产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从凝聚教育理想与共识、强化课程与科研主渠道、构建一体化长效机制、重视方法创新以及营造文化氛围等五个方面着力,构建合乎生态的"三全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孟磊 《法学》2024,(2):44-54
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区域协同立法的指导,有助于在区域协同立法过程中坚持中央统筹原则、维护法制统一原则和贯彻科学立法原则,对于优化区域利益的协调保障、确保地方立法的“不抵触”和提高区域协同立法的质量都有重要作用,因而具备正当性基础。推进全国人大常委会指导区域协同立法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应充分借鉴设区的市法规的事先审查与区域行政指导制度的实践经验,并将“中央的统一领导”和“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作为制度建构的原则指引,在此基础上,从指导的对象、内容、程序和效力等方面,具体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指导区域协同立法的制度构造。  相似文献   

11.
网络暴力犯罪在本质上是侮辱罪、诽谤罪等传统犯罪在网络空间的表现形态,其具有软暴力性、网络在线性等特征,也具有“多对一”行为模式和“黑产化”发展趋势。按照传统以“自诉为主、公诉为辅”的方式来处理网络暴力犯罪,存在个人追诉意愿不高、取证能力不足、维权成本较高等问题。《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在结合网络暴力犯罪案件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采取了公私协同治理模式,在网络暴力犯罪治理中形成了“公私协同,公诉优先”的追诉制度格局,具有协助调查前置化、公诉程序扩大化和优先化等特征。通过细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安全管理义务、激活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来强化网络服务提供者等第三方主体在网络暴力犯罪治理的安全管理义务,有助于实现国家机关与网络平台对网络暴力犯罪的事前协同治理。但也存在协同参与不强、被害人权利保障不足等问题,相关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协同治理是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内在要求。为了诠释科技创新协同治理复合系统作用机制,从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人才教育培养、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建立科技创新协同治理复合系统,运用改进CRITIC赋权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2012-2021年11个沿海省市的科技创新协同治理发展水平并进行区域分析,使用灰色模型预测11个沿海省市2022-2025年科技创新协同治理状态。研究发现,沿海省市科技创新协同治理发展水平表现为增长态势,但整体呈现“南部沿海高,东部沿海、北部沿海低”差异状态;从预测结果来看,海南保持初级协同状态,北京、山东从初级协同转变为深度协同状态,天津、辽宁、江苏从初级协同转变高度协同状态,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河北转变为完美协同状态。综合沿海省市的测度情况,为增强沿海省市科技创新治理动能,从科技资源配置优化、人才产业协同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产品科普供给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司法警务从业人员需求量的不断加大,高职院校也相应的加大了对司法警务人才的培养力度,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探索。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司法警务专业坚持坚持校警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警察职业道德培养,不断探索司法警务专业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4.
在政府治理中,部门协调配合是机制常态.协调配合中的部门处于非对称关系,这一关系处理不当,定会离散部门协调配合.优化部门协同,是理顺部门非对称协调配合关系的应对,对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具有对症、对应、对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引起国务院、山东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的临沂“7·23”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我院迅速成立了以史效斌检察长为组长的专案领导小组,启动了以反渎职侵权局为主,反贪、侦监、公诉、技术、法警等部门协同配合的“一体化”办案机制,精心谋划,周密部署,集中力量查办污染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仅用23天就侦查终结了这起2009年全国十大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典型案件。  相似文献   

16.
黄汇 《中国法学》2022,(5):83-102
商标法以注册取得机制为基石,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却并不完备。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商标法之间既联系又分工,只有坚持“平行保护”的基本理念,方可厘清二者的逻辑关系与本质,也才能给予未注册商标所有人以充分有效的救济。当前,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无论是在规范建构技术、制度完备性抑或价值坚守方面都尚有不足。为更好保护未注册商标,宜以“平行保护”理念为统领,兼采商标法内循环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外循环之双循环系统,并从重构“反混淆”条款、引入“阻碍竞争”条款和创新中国特色“反仿冒”条款三个维度进行制度重塑,最终实现《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商标法》对未注册商标最有效的协同保护。  相似文献   

17.
环境污染的巨大压力倒逼京津冀开启区域合作新模式,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成为三地共识.污染物排放是环境污染的首要元凶,然而三地污染物排放的浓度和总量控制标准不一、规划不同,诸多差异或冲突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造成制度层面制约,成为联防联控发展的瓶颈.为此,京津冀三地亟待探索建立区域协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逐步统一区域环境准入门槛,构建协调的区域污染物排放政策法律制度体系,从而为统筹区域污染治理、协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破除壁垒,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舒鑫 《政法学刊》2023,(4):26-36
“侦查机关提出命令,网络平台予以执行”的委托式调证模式,阻碍着电子数据调取高效、合法地进行,警企协同模式应运而生。然而警企协同下的电子数据调取实践,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监管失灵、平台营利性减损等障碍,使得权力规制与权利保障不足。对此,需遵循“法治与技治有机结合”的理念对警企协同模式予以完善:在制度层面,明确数据分类进行程序规制,设立数据检察官进行中立监管,规范数据交易保障平台权益;在技术层面,通过区块链技术保障电子数据调取的可信与安全。  相似文献   

19.
《政法学刊》2019,(5):58-64
粤港澳大湾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是落实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重大举措。大湾区水污染防治的立法协同机制,实质上是把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生态保护和创建生态文明价值观纳入国家立法体系的一种协同机制。现实中,建构立法协同机制在中央和地方立法层级以及地方立法与政府决策等领域都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阐发大湾区水污染防治的立法协同机制的内涵基础上,分别从中央立法层级、地方立法层级以及地方立法与政府决策等三方面提出了立法协同机制构想。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通过分析17772份裁判文书发现,担保物权实现程序的适用在2016年之后趋于萎缩和陷入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2015年民事诉讼法解释改变了2012年民事诉讼法对该制度的适用标准,加剧了司法实务对本就笼统模糊的立法条款的保守解读和观望心态,加上送达程序和债权主体方面的主客观原因,导致该制度慢慢被“束之高阁”,新民事诉讼法解释对此也未作修改。据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一是确立要素式审查标准,结合最新出台的民法典,重构担保物权实现程序的司法审查规则;二是建构“金融+司法”协同创新审理模式,建立金融风险前置防控集约体系;三是重构担保物权实现程序审查新机制,通过“金融+司法”协同创新改革探索实践经验,转化成专项司法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